类本性理论的当代观照与人性自觉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0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认为人是类存在物,提出类本性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本性.高清海丰富和发展了类本性理论,进行了系统化的理论论证.异化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存状态的批判性概念,高清海类本性理论对马克思异化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当代理解.类本性理论不但包含着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深刻观照,而且从人性自觉的维度为人的发展提供思想导向,成为当今全球化时代人的类本性自觉的理论表征.
其他文献
环境制度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环境经济政策作为环境制度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因素,将会对环境制度乃至人类保护环境的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从伦理学视阈来关注环境经济政策,
道德风险是指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推行过程中有可能对社会产生某种阻碍或破坏的作用,它包括道德滞后或超前的风险和个体道德表达不确定的风险。前者是指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推行的
康德的交互论导致了他律行动的归责问题.讨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抉意自由概念.他律行动具有两可的自由,抉意的选择能力使得他律行动成为自由的,由此他律行动的归责问题得以解
通过对11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构建大学生的认识信念影响学习过程的整体模式,揭示行动控制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认识信念对行动控制既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也通过
心理弹性量表RS-14是测量心理弹性的有效工具.测量临床肿瘤患者的心理弹性能够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发现弱心理弹性的患者并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为了能用RS-14筛查弱心理弹性的肿瘤患者,需要确定RS-14得分的截断值,以此截断值作为临床筛查弱心理弹性的诊断界值.将ROC曲线结合多项式回归用于确定RS-14的诊断界值进行探讨,并介绍了具体的应用步骤.
内隐社会认知兴起于20世纪末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逐渐成熟,成为现今社会认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研究主要从社会认知无意识成分的角度,对自尊、态度、刻板印象等传统社会认知成
1956年开始的美学问题大讨论,最初仍然是批判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一部分,是在意识形态的笼罩下进行的,并不是什么纯粹的学术讨论.但由于多种原因,其学术内涵不应否定.
数字图像的盲取证技术由于不依赖任何预嵌入的信息来鉴别图像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优势,正逐步成为数字媒体安全领域新的研究热点。由于JPEG图像是目前最流行的图像格式,并且块效应是JPEG图像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块效应特征对JPEG图像的真伪进行盲取证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首先对目前国内外利用JPEG图像编码特性的盲取证方法进行归类分析;然后重点针对利用块效应特征的JP
施特劳斯之现代性理论的形成颇多得益于他对雅可比之启蒙批判的考察.雅可比的启蒙批判不仅使现代性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施特劳斯,而且他以重建信仰的方式来解答现代启蒙之
在广义梯度近似(GGA)下,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BaZr0.5Ti0.5O3的电子结构、力学性质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得到该晶体的晶格常数为4.145925A,且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