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发展油茶产业的区位优势及油茶栽培区划探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tal_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九江市发展油茶产业的势头很好,林农、大户和公司等各种社会主体参与油茶造林和开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油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该文对九江市区位条件、气候特征、油茶栽培区划进行了初步探讨,阐述了九江市油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对九江市发展油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油茶产业;区位条件;栽培区划;发展优势;江西九江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303-02
  九江市是江西省的重点油茶产区,全市有油茶种植企业100余家,高产油茶林面积近2万hm2。近年来,茶油因其保健、抗癌防病、养颜护肤等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购买和享用健康、营养的山茶油已成了中高端消费群体的追求,权威人士称中国茶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1]。另外受国家重视油茶产业的政策宣传和九江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不断完善,引发企业、大户和公司等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油茶造林和开发的积极性。目前九江油茶产业发展的势头较好,年均新造油茶林在4 000 hm2以上,计划到2020年全市油茶林总面积达到6.67万hm2。因此,对九江油茶种植的区位和栽培区划进行必要的探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九江的区位条件和气候特征
  九江曾是中国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是人流和物流中心城市,是长江中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九江市土地总面积1 882 323.9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 061 939.0 hm2,占56.42%;非林业用地面积820 384.9 hm2,占43.58%。全市山地占总面积的16.4%,丘陵占44.5%。地处东经113°57′~116°53′,北纬28°47′~30°06′。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2 m。九江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季节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温16~17 ℃;年降雨量1 300~1 600 mm,其中40%以上集中在第2季度;年无霜期239~266 d,年均雾日16 d以下。
  2 九江的油茶栽培区划
  《中国油茶(第二版)》[2]以突出生物和气候条件为主要因素,把全国油茶种植的区域划为3个带9个区。江西划为全国油茶的“中带”,在“中带”的4个区之一的“湘赣闽浙低山丘陵区”。九江虽地处“中带”之“湘赣闽浙低山丘陵区”,总体生物气候特点与本带其他区相近,但由于江西南北的跨度较大,水平与垂直地带性都很强,地貌条件、土壤类型与小气候各不相同,在江西省境内赣北与赣南的直线距离有700 km,因此气候有一定差距,具体情况需要区别对待。该国家级的油茶物种栽培区划对指导全国油茶栽培有重要意义,根据“全国油茶林区划”结果,九江的适合栽植油茶的12个县(市、区)全部被国家林业局列为“最适宜栽培区”。
  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6~21 ℃,最冷月均温5~12 ℃,最热月均温28~29 ℃,≥10 ℃日数有250~280 d,与油茶的习性相吻合,可大面积推广和发展油茶产业。
  3 九江在江西油茶发展的区域位置和发展方向
  根据《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3],江西为全国油茶中心产区之一,江西省均划为油茶栽培最适宜区。九江有12个县市区被列为重点发展区,1个区被列为一般发展区。九江市东、中部的鄱阳湖周边和昌九沿线丘陵众多,适合油茶生长,有7个县区在鄱阳湖周边,占鄱阳湖面积的2/3,九江将重点打造环鄱阳湖地区和昌九沿线油茶产业发展,突出发展永修、德安、九江县的昌九油茶发展带和都昌、湖口、星子、共青的环鄱阳湖油茶发展带。根据现有油茶林种植规模、良种选育基础和近期良种苗木供给能力,以及适宜造油茶林土地资源优劣、可供程度等条件,建设油茶科技示范园、油茶精深加工基地以及油茶产品研发基地。
  3.1 优先发展区域
  3.1.1 自然条件。九江位于江西北部,俗称“赣北”,是江西省气温最低的地区,但年均气温可达16.0~17.9°C。可见,从年均温看,该区均适合油茶发展。但从极端天气温度看,该区范围内差异很大,九江的武宁最高温>41.0°C,而彭泽县出现过-18.9°C的极端低温。从地形条件看,九江的丘陵岗地与湖北、湖南相连,省内与南昌、宜春、上饶等市相交。从地形看,九江西北部的幕阜山脉地处赣鄂两省之交,海拔500~1 500 m;西有九岭山脉横贯其中,海拔约1 000 m;另外九江境内的瑞昌、武宁、星子和彭泽等地有较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对此种地形种植油茶要慎重,但总体条件不错,九江环鄱阳湖周边和昌九沿线有大量的丘陵岗地,适合油茶生长。
  3.1.2 区域范围。包括修水县、武宁县、九江县、德安县、瑞昌市、星子县、永修县、彭泽县、湖口县、都昌县、庐山区、共青城等地,九江的武宁和彭泽2个县不在其中。
  3.1.3 发展方向。主要是新建一批高产油茶基地,使新造油茶林的面积占各地油茶林的面积比例达到85%以上,对老油茶林实行低产林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积极扶持、培育一批龙头加工企业,提高加工能力和水平。在昌九沿线和环鄱阳湖周边各建设1个集良种繁育、高产栽培、综合加工、科研培训和生态旅游“五位一体”的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
  3.1.4 适宜物种与品系。九江市因气候和地理条件较好,适宜普通油茶、大果油茶、中果油茶、攸县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等。江西林科院培育的赣无系列和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培育的长林系列的大部分品系在九江范围都适宜。
  3.1.5 不利因素。九江市有7个县区在鄱阳湖周边,占鄱阳湖面积的60%,鄱阳湖周边县区要注意寒露风对油茶的影响,一是寒露风对昆虫授粉的影响;二是寒露风对果子成熟期的影响。鄱阳湖周边适宜栽植中果或小果油茶,可避免寒露风吹落果子,影响产量。
  3.2 一般发展区域   3.2.1 区域范围。包括九江市的浔阳区、开发区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等。
  3.2.2 发展方向。该区域因为土地面积较少,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油茶,主要是发展良种壮苗,发展油茶苗木产业;另为企业提供信息、产品研发和市场化运作服务[4]。
  4 九江发展油茶产业的优势
  4.1 地理条件优良
  九江市林地资源丰富,山地和丘陵占比大。鄱阳湖周边7个县区和昌九沿线可供栽植油茶的荒山荒地4万hm2。九江除浔阳区、庐山风景名胜区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无荒山荒地可种植油茶外,其余12个县(市、区)均可大面积栽植。
  4.2 发展油茶的基础厚实
  据有关数据统计,九江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老油茶林(实生苗)4万hm2,仅武宁县有油茶林面积逾1.87万 hm2。九江市现有油茶林已接近2万hm2,其中高产油茶林近1万hm2。目前,九江市种植高产无性系油茶有50余家大户和100余家企业。从2005年起,九江市大力发展高产油茶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江市政府于2010年成立了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09年,九江市成立了油茶产业协会;2011年,九江市政府出台了《九江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发改委、林业厅和财政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有6个县(市)被列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和试点县。2011年,九江云山油茶公司成为九江市首个“全国油茶科技示范基地”;2013年,都昌县获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油茶标准化示范资金项目,2个“国字号”的油茶科技示范基地和油茶标准化项目示范基地,将为九江市油茶产业的发展和科技示范起着领头羊作用[5]。
  4.3 发展油茶有科技和苗木支撑
  九江市林业科技实力雄厚,有20世纪70年代初建所的九江市林科所,有20世纪80年代成立的九江市林业技术指导站。目前,全市林业系统有高级工程师50余名,市直单位有20余名。九江市林科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培育油茶,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并与省林科院和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九江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有较好的科技支撑。2013年,江西省林业厅确定了第一批省级保障性苗圃34个,九江的修水、彭泽和瑞昌3个县市的林业苗圃位列其中,为九江市的油茶育苗打下了基础。近年来,九江市依托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和江西省林科院的技术优势和穗条,先后在武宁、瑞昌、修水、都昌和九江县等地发展了6个省林业厅定点油茶苗木培育基地,每年可培育“赣无”和“长林”系列高产油茶嫁接苗1 000万株左右。九江市武宁县、庐山区和九江县的3个油茶基地被省林业厅定为油茶采穗圃,年采穗可达40万支以上。九江充足的油茶苗木供应,为该市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4 有做大油茶品牌的后发优势
  2010年,九江市政府引进了大型农业投资企业深圳神州通集团公司,该公司目前通过土地流转、收购中小油茶企业已发展油茶近0.67万hm2。神州通油茶项目总投资20亿元,分5年完成,计划造林1.33万hm2,并投资8亿元建设油茶精深加工项目和油茶科技示范园。该企业先后在九江市的德安、瑞昌、武宁、永修、都昌和九江县建设油茶基地,并把发展油茶的触角延伸到九江周边的鄱阳、余干、宜丰和湖北、安徽等地。九江市有关县市区的一些中小油茶企业纷纷靠大联强,通过多种途径与神州通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九江油茶产业发展的前景广阔[6-8]。
  5 结语
  通过全国油茶栽培区划和九江的地理、气候条件分析,九江的12个县、市、区都适宜栽植油茶,并被列入全国和江西油茶栽培的优先发展区域。但在各县市区也要注意不同的地段对油茶生长的影响,特别是环鄱阳湖周边的县区一定要注意寒露风对油茶生长和成熟期后落果的影响。九江发展油茶要因地制宜,选择立地条件好、坡度在25°以内、光照充足、有充足水源、交通便捷的地段种植油茶。
  6 参考文献
  [1] 张一粟.中国茶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N].中国绿色时报,2008-09-09(3).
  [2] 庄瑞林.中国油茶[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 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EB/OL].[2014-06-03].http://www.docin.com/p-286661412.html
  [4] 胡加林,邓绍平,楼浙辉.江西油茶栽培区划初探[J].江西林业科技,2009(3):6-8.
  [5] 朱峰,吕清,胡利华,等.九江市油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7):362-364.
  [6] 黄彩梅,刘海燕,邹天才,等.贵州发展油茶种植业的区域划分[J].贵州农业科学,2011(5):218-221.
  [7] 马帅兵,李昌来,周忠发.贵州省油茶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23):14094-14097.
  [8] 王玉娟,龚春,雷小林,等.江西油茶产业发展优势及对策分析[J].湖北林业科技,2010(1):53-56.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显著发展,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协调的矛盾。探讨了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三大主要环保制度,从我国
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空压机支架结构设计进行验证,采用Abaqus软件对空压机支架进行模态分析,结果显示:支架安全系数较低,刚度不足;1阶模态频率与激振频率接近,易产生共振。
研究20%吡蚜酮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毒死蜱乳油、25%氰戊乐果乳油防治小麦穗蚜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用药量情况下,以20%吡蚜酮悬浮剂300 g
总结了近年来灵壁县玉米螟的发生情况及为害特点,对玉米螟发生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防治玉米螟的对策。
摘 要 天优3301系天丰A×闽恢3301培育而成的超级稻组合,具有高产、逆性强、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熟色好等特点。通过在海南省琼海市万泉镇试种天优3301水稻,观察其在瓜菜收获后轮作种植的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分析其经济效益,并与Ⅱ优629水稻进行对比,以了解天优3301水稻在当地的种植优势并总结其在当地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天优3301水稻;轮作表现;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为探讨毕单15号在毕节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设置了6个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毕节地区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8 370株/hm2,单产达7 680.0kg/hm2。  关键词杂交玉米;密度;毕单15号;植株性状;产量;黔西北山区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152-02    地处黔西北高寒岩溶山区的毕节地区是贵州省玉米主产区,由于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