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推动石油工程技术与管理跨越发展

来源 :科学中国人·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g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油工程是复杂的多学科系统工程,其集成了油气田开发的核心技术手段,每一次技术突破都会推动油气生产的跨越式发展。作为采油工程领域领军人物之一,30多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刘合一直潜心于采油工程技术与装备研发、工程管理创新与实践。用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他攻克了一项项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助推了我国油气工程技术的进步,引领了采油工程管理方式的转变,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成就和耀眼的光环下,刘合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以崭新的视角审视着前方,以坚实的脚步求索跋涉,竭尽全力攀登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科技高峰。
  大庆27载光辉岁月
  不懈探索,为国“加油”,能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回首多年走过的路,在大庆的那些日子无疑是刘合生命中一段重要的时光。
  在调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之前,刘合曾在大庆油田工作了整整27年,他对大庆有着很深厚的感情。1982年从大庆石油学院(今东北石油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大庆油田采油四厂工作,从此便踏上了为石油事业拼搏、探索的征途。27年间,他从基层一步步走出来,出色地完成了由一个普通大学生向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院长、油田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任公司市场开发部主任的蜕变。
  伴随新世纪钟声的敲响,大庆油田的油气井增产工程、井下作业维护、新井钻井投产等业务量在急速增长,这为油田开发带来了巨大困难。为了解国外石油工业的最新技术和管理状况,把握最新的科技进展,2001年,刘合被大庆油田公司选派到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深造。
  在国外访学的一年时间,对刘合来说意义特别重大。工作多年后,他获得了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反思过去工作的得与失、对与错、好与坏。通过这次回望,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个更全面、系统的认识,知道该学什么,该补什么,坚定了下一步努力奋斗的方向。
  为早日通过语言关,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不论是什么话题,他都主动与老师、同学对话,不怕说错,不怕被人笑话,不放弃任何进行听说训练的机会。为了摸清楚国外油田发展状况,他把那几年SPE上所有的采油工艺方面的文章全部搜集起来,进行系统学习研究,不懂就反复读,直到读懂;没有时间读的,就复印下来带回国继续读。在多次奔波、联络、沟通,付出艰辛努力后,他进一步了解了加拿大及国际石油工业的发展情况和科技进展。
  刘合非常注重技术的传播和推广,并不断将研究成果介绍给世界,作为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亚太地区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国际天然气联盟执委,无论工作岗位、角色如何变化,刘合宣传中国石油工业先进技术的步伐从未停止,在他一次次积极组织的对外技术交流活动中,中国石油工业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在日益扩大,并向更广阔的世界蔓延。
  注水技术走向智能化
  在30多年的從业经历中,刘合跨过了一道道山峰,取得了令人羡慕不已的成绩。专注于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他在分层注水和井筒工程控制技术、套损井预防和综合治理、低渗透油气藏增产改造、机采采油提高系统效率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共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2项。累计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或合著有7部著作。获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
  在所有的技术突破创新中,刘合最引以为自豪,投入时间精力最多的当属精细分层注水技术。
  油井开采初期靠原始地层压力就可以将油驱出,但随着开采程度不断增加,地层压力逐渐下降,于是注水就成为油田开发的生命线。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由最初天然能量开发阶段转为注水开发阶段,油田80%以上的产量来自于水驱。   水驱油田对于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石油能源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水驱油田的开发却面临着技术上的巨大挑战。油田开发初期,是按照不同性质油层的自然吸水能力进行笼统注水。而由于地下的油层有多个,致使不同渗透率的油层吸水量相差很大,造成注入水单层突进,影响注水开发效果。尤其到开发后期,针对不同油藏和井况,开发精细分层注水和智能化分层注水技术,实现实时监测和自动测调,推进油藏开发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水驱油田精细挖潜和高效开发的关键。
  坚持“长效、整体、协同”的工程管理理念,刘合带领团队发展完善了由10个系列、55项技术、280项标准规范组成的采油工程技术体系,推动了创新成果的规模应用,有力支撑了大庆“百年油田”的建设实施。
  “持续融合”工程管理示范工程——吉林油田大井丛效益建产示范区是刘合指导实施的又一个采油工程成功案例,立足“重新认识资源潜力、重新构建技术体系、重新定位效益开发”,遵循“四个一体化”的管理做法,应用采油工程新技术,将23个常规平台优化为2个大井丛集约式平台,占地面积缩小60%,人员减少90%,产能建设周期缩短50%,颠覆了低品位储量常规开发模式。示范区单井产量提高60%以上,采收率提高8.3个百分点,百万吨产能投资下降21个百分点,增加可采储量2亿吨,取得了“节约土地、降本增效、安全环保、绿色低碳、智能管理”五重成效,为我国低品位储量开发利用探索了全新的发展模式。
  刘合认为,科研工作者最关心的应是技术能不能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有好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与技术发展发生矛盾时,要不断地去转变管理模式。时代在发展,管理模式也应与时俱进,虽然已经建立了采油工程技术与管理“持续融合”的工程管理模式,但它是有生命的,持续创新、不断变革才是它应有的状态。   新挑战意味着新机遇
  认识刘合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觉:他性格开朗,豁达大度,以诚相待。在大庆油田工作时,油田的同事都亲切地称呼他“合总”,他“以和为贵”的魅力感染了大家。假日里,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在他的办公室摆龙门阵,沏好一壶茶,煮上一杯咖啡,邀请大家针对攻关中的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就是这样一位乐呵呵的人,对待工作却是异常严肃认真,甚至有点悲壮的色彩。
  去加拿大进修时,刘合的父亲其实已经重病卧床,作为唯一的儿子,刘合以“忠孝不能两全”宽慰自己,毅然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学习征程,没能见到老父亲最后一面。“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学成归国重新踏上家乡土地时,他在老父亲的墓前愧疚地哭了。
  做完甲状腺手术,大家都劝他多休息几天的时候,他停不下来,又搭上了去外地的飞机,向着新的目标飞去……
  2009年,刘合从大庆油田调任北京工作,一个更大、层次更高的科研平台为他的自我提升提供了更好的机会,闲不住的他还是那个拼命三郎,为了远处的目标竭尽全力。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是一个国家级的研究院,站的高度不一样,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刘合觉得对一些问题,应该看得更高些、更远些、更广些,所以更注重对一些超前问题的探索。
  在北京工作十几年,刘合主要专注于前沿技术的探索。除一直坚持从事的注水技术研究外,对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尤其在油气工业数字化转型上他都进行了深入探索。
  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石油工业其实已积累了海量数据,包括地震、测井、钻完井、油藏工程、地面工程、炼化、销售等,累计存储数据1.7PB以上。刘合认为,数据大不等于大数据,由于这些数据存在“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所以并沒有实现在中国石油内部的共享流转,更没有对数据中的巨大价值进行深入挖掘。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给生产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捷,如何将大数据应用在石油工业领域也被重视起来,在此背景下刘合带领团队在数据治理、数据共享和流转、数据安全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成绩,得到了中国石油集团高层的高度认可。
  对于人工智能如何与勘探开发更好结合这个问题,刘合也在不遗余力推进一些工作。“十三五”以来,党和国家把人工智能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成为国务院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面对低油价和疫情叠加的严峻形势,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作为中国石油集团人工智能重大专项的设计总师,从2020年年初开始,刘合就开始做顶层设计。难度虽大,但现在他已经初步完成了油气工业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计划从勘探开发、钻完井、测井、物探、地面工程、智能制造6个领域入手,建立国际先进的油气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在勘探开发领域的全面应用,为油气勘探开发科研、生产和决策提供智能化手段,强力支撑集团公司智能油气田建设,支撑油气勘探增储上产、降本增效,为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提供强有力支撑。
  伴随着工作的变迁,刘合肩上的责任也在不断地加大。承担着中国油田发展的重任,刘合不得不去思考这些问题:如何把握技术的主攻方向?怎样发展低成本技术?如何找到合理的管理模式?怎样加强数字化转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领域意味着新挑战,新挑战意味着新机遇。刘合相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灵,以创新求发展,中国石油工业必有灿烂的明天。
其他文献
我家乡不远处有一座冯家山,半山腰上住着冯旺一家子。冯旺膝下三儿子的小名叫冯三娃。没想到从某一天起冯家山的人不叫他三儿子的大名冯有德不说,将小名也改了,直呼冯三傻,到冯旺离世都还这么叫,一直叫到冯三娃满48岁那年。   冯三娃12岁那年,入夏的夜里做过孝敬他爹的梦,于是这天不上学,他就早早出门满山岗寻找鸟窝。爹,又当爹又当娘,我要给爹弄回鸟蛋补身体。在冯家山嘴,他发现一棵黄桷树上有黑洞洞的圆团儿。他
从县屠宰场回到村里,我顾不上喝口水就急慌着去找四叔和四叔的杀猪锅灶。  是屠宰场的聂总安排我的事儿。在村里我养猪多年,小打小闹,一年百十头猪,跟县屠宰场打交道就多,结识了聂总,成了好朋友,时常微信聊天,偶尔也喝两盅。  聂总走出正作业的屠宰间,抬头望望温暖的太阳,转脸又望着我说,城里现在已经没有了年味,正好你喂养的有猪,哦,要那不喂饲料的猪,看看还有没有杀猪的锅台,我想好好体会体会年味。这个你总能
马尔克斯曾经说过,创作的源泉永远是现实。促使我写《岸上的鱼》是因为身边的人和事。今年初,听闻同学患抑郁症的堂姐投河自尽的事情,心里很难过也觉得有点意外。因为之前听同学谈起,说堂姐的症状正趋于稳定,正日渐好起来,过年相聚,似乎感觉她已经重新恢复到患病前的阳光模样了。我身边也有一些被抑郁症所困扰的朋友,这就引发了我对抑郁症的关注和思考。于是便有了这篇——《岸上的鱼》。我试图通过人物的命运,通过描述主人
1   陈国荣消失的那个夏天,铁城下了一场持续了七天的雨。   因为这场雨,未名巷里怨声载道。邹叔一边用木棍通堵在下水道里的一只死猫,一边骂:他姥姥的,这雨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我跑过他身边的时候,他叫住我:陈晓晓,去把你家的铁钳子拿来。我应了一声,飞快地钻进屋檐下,全身都已经湿透。   这片棚户区,就是不下雨,下水道也老是堵。一年四季,整条巷子里都泛起异味。门没锁,一推开,我叫了一声“爸”,没
摘 要: 巴东一中始建于1943年,是巴东县人才培养的摇篮,被誉为“荆楚名校”“深山传奇”。自1998年至今,该校连续二十多年在全省县市级高中名列第一。笔者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哪些因素造就了巴东一中的成绩?本文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 巴东一中 “巴东教育现象” 强化教育  2019年1月,北京大学授予巴东一中全国首家“博雅教育示范中学”称号。自1998年至今,巴东一中连续二十多年,累计
专家简介  尹传红,《科普时报》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著有《幻想: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该死的粒子:理趣阅读司南》等12部书;主编有《科普之道——创作与创意新视野》《直面雾霾》及传世少儿科普名著丛书等。在多家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已发表作品逾200万字。作为策划人、撰稿人和嘉宾主持,参与过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部大型科教节目的制作。  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类)、“
木匠老王  木匠老王一直信奉这句话,“多儿多女多冤家,一儿一女一枝花”。在每家每户都生养五六个娃的那个年代,就是这句话,老王只让堂客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闺女,他便催促着堂客上乡卫生院做了结扎手术。其实,木匠老王更加信奉另外一句话,“儿子是养老的摇钱树,闺女是泼出的洒落水”。  早些年,老王在七里八乡中算是顶呱呱的手艺人,木匠活儿好得叫绝。  那时候,木匠老王风光无限,手頭接满了木匠活儿,身边带了七八
在生命过程中,绝大多数细胞需要不断地更新,如皮肤的表皮细胞28天更新一次,胃细胞7天更新一次,红细胞120天更新一次,肝脏细胞500天更新一次,骨细胞的更新需要7年……不管是什么样的细胞,都有一个从新生到凋亡的过程,而干细胞既能维持自我更新,也可多向分化,是干细胞实现组织再生和器官功能恢复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促进干细胞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的系列政策,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无
鸡叫头遍,富顺老汉就起了床,蹑手蹑脚把门打开一条缝朝院坝里张望。   月亮应该还在雾气上头照着,这倒好,可以省了电筒照路。富顺老汉轻轻掩紧门,回身到床边叫老伴,你起来给四娃做点吃的,我们早点出发。其实不用叫,老伴已经翻起身穿上衣服了,正扣坎肩的纽襻。   灶屋里响起洗锅舀水与扒拉柴草声音的时候,四娃也起来了,虽然天黑后就早早地睡下了,但基本上都是迷迷糊糊地一晚没睡着。四娃摸黑往灶屋里去,想把猪草提
摘 要: 本文结合五年一贯制高职“现代汉语”教学实践,在分析学生基础和课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五年一贯制“现代汉语”教学困境的对策:选用适合的教材是学好现代汉语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汉语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汉语教学的关键,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机制是现代汉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实践表明,只要教师认真分析五年一贯制高职汉语教学现状并找出合适的对策,“现代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