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Action
Another action
Something else here
Separated link
One more separated link
vip购买
不 限
期刊论文
硕博论文
会议论文
报 纸
英文论文
全文
主题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期刊论文
结直肠癌组织TROP-2基因mRNA水平及临床意义
结直肠癌组织TROP-2基因mRNA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
【摘 要】
:
大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故病死率很高。大肠癌转移的发生机理至今仍不甚清楚,如何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一机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作 者】
:
祁卫东
徐肇敏
范钰
【机 构】
: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肿瘤研究所,江苏省镇江市21200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肿瘤研究所,江苏省镇江市212002
【发表日期】
:
2011年28期
【关键词】
:
直肠癌组织
mRNA水平
临床意义
大肠癌转移
基因
分子生物学
恶性肿瘤
发生机理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
赞助VIP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故病死率很高。大肠癌转移的发生机理至今仍不甚清楚,如何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一机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其他文献
胃多发溃疡合并早期胃癌一例
患者男,74岁,因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2年入院行常规枪查。患者2年前凶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术后口服氯吡格雷(75mg/d)、阿司阻林(100mg/d),氯吡格雷服用1年8个月后停用,一直服川阿司旺林。
期刊
早期胃癌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溃疡
多发
冠状动脉支架
置入术后
氯吡格雷
经脐单孔针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5例临床观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成熟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和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外科向更加微创和美容方向发展。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我院对65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行经脐单孔针式LC,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期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临床观察
针式
单孔
胆囊良性疾病
脐
腹腔镜技术
腹腔镜外科
胰胆管镜在胆胰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临床上胆胰管狭窄和导管内病变的诊断主要是依靠间接影像学技术如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超声内镜检查术(EUS)、管腔内超声检查术(IDUS)和ERCP等,联合应用这些技术,30%的病变仍然不能明确诊断。ERCP联合常规组织活检技术包括管内细胞刷、管内组织活检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术,诊断的敏感性仍低于70%。应用胰胆管镜(子母镜)可在直视下观察胆、胰病变,并取得组织病理;
期刊
肿瘤诊断
联合应用
胆管镜
胆胰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
超声内镜检查术
导管内病变
ERCP
第三届全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会议暨消化内镜新进展论坛会议通知
由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黑龙江省医学会、黑龙江省医院消化病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会议暨消化内镜新进展论坛定于2011年7月29日至31日在哈尔滨召开。大会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就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及消化内镜诊疗等方面的新进展及焦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多媒体演示及深入讨论。
期刊
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会议
论坛
黑龙江省医院
省医学会
专题讲座
焦点问题
调节性T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比例失衡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反复发作的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的炎症性肠病。目前普遍认为UC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免疫调节异常是UC研究最活跃的领域。既往研究认为辅助性T细胞1(Thelper,Th1)和Th2细胞亚群失平衡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UC在某些状况下并不能用单一的Th1/Th2细胞的模式解释。
期刊
溃疡性结肠炎
辅助性T细胞
发病机制
调节性T细胞
Th1/Th2细胞
Th2细胞亚群
失衡
炎症性肠病
胃-食管交界区的界定及其滴肿分类和分期进展
2009年10月出版的第7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哙和国际抗癌联盟肿瘤分期手册把胃-食管交界(GEJ)区定议为胃食管交界上、下5cm之内共10cm长的区域,这包括食管下段和胃贲门。该手册规定,凡发生于该区域的癌肿应按食管癌进行分期,
期刊
肿瘤分期
胃食管
交界区
分类
界定
国际抗癌联盟
2009年
食管下段
不同方式的肠道准备在儿童结肠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肠道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结肠镜检查的进行,影响术者对肠黏膜病变的观察。儿童肠镜检查前使用的肠道准备方法都是由成人的方法演变而来,有口服番泻叶法、口服硫酸镁+洗肠液法等,但儿童依从性较差,口味不好的药物,患儿往往难以有效服用,影响肠镜检查,也给患儿增加再次肠道准备的痛苦。现将我院使用乳果糖、番泻叶或硫酸镁行肠道准备的方法、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期刊
肠道准备方法
结肠镜检查
儿童
口服番泻叶
口服硫酸镁
肠黏膜病变
检查前
洗肠液
笑气清醒镇静对上消化道内镜超声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上消化道大探头超声内镜相比常规胃镜口径较粗,硬性部较长,其检查时间也往往较长,为减轻患者检查中的痛苦,常对患者进行麻醉。口咽部表面麻醉多数效果不明显,静脉麻醉易引起误吸,而笑气清醒镇静既能达到镇静的效果,又能保持患者的清醒状态和咽反射。我们对317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的患者采取此种麻醉,效果满意。
期刊
内镜超声检查
清醒镇静
上消化道
安全性评价
笑气
有效性
咽部表面麻醉
超声内镜检查
光学显微镜测量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下段细胞间隙的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光学显微镜(光镜)对糜烂性食管炎(ERD)、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Barrett食管(B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食管下段鳞状上皮细胞间隙宽度的测量,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各亚型尤其是BE食管下段细胞间隙的光镜下改变及其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顺次收集具有GERD症状且内镜和24 h食管pH监测证实为ERD 21例、NERD 21例;胃镜诊断为BE,并在病变处活检且经病理证实B
期刊
胃食管反流
显微镜检查
细胞间隙增宽
糜烂性食管炎
非糜烂性食管炎
Barrett食管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段,近十年的数据显示EST取石成功率达96%左右。但EST取石后仍有可能结石复发,在国外一些机构所做的长期随访研究中,EST术后结石复发率高达10%-12%[1-2]。
期刊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结石复发率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
切开取石
多因素回归分析
术后
胆总管结石
EST
其他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