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A叠栏目结构分析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_lin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者对报纸的第一印象,往往取决于报纸A叠的栏目编排。作为一份综合性报纸,A叠仍然是报纸的主打,也是体现报纸整体实力的窗口。经过数次改版后的《羊城晚报》在整体风格,尤其是栏目结构上,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主要从形式与内容的角度对《羊城晚报》A叠的栏目结构作分析,以探索其发展思路。
  【关键词】栏目 风格 羊城晚报
  
  作为一份综合性报纸,A叠是报纸的主打,也是体现报纸整体实力的窗口。在三步内,读者为何选择这份报纸而舍弃那份报纸呢?头版的版面与栏目的编排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传媒业发达的广东地区,报业除了与电视、网络竞争外,报业市场内部的竞争也异常激烈。2009年6月1日,《广州日报》进行了新一轮的改版,在头版加了导读与索引,A叠的栏目编排比以往更加整齐有序。相对于改革后的《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栏目结构编排相对滞后,笔者以一个星期出版的《羊城晚报》为研究对象,对其A叠栏目结构进行剖析,并对其栏目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一、整体布局
  1、浓墨重彩
  相对于“浓眉大眼”,“浓墨重彩”或许更能表达出现在《羊城晚报》给我们的整体感觉。总体来说,《羊城晚报》的版块与栏目中除了“时评”、“花地”、“连载”等文学气息比较浓厚的版块以外,其余的都运用了大标题加图片加短文章的结构。现在,它还进一步把标题图片化。所谓标题图片化,是指标题字体的变化,加色,加背景等。这让整个栏目看起来分外亮丽。
  2、基本栏
  《广州日报》“瘦身”以后,《羊城晚报》至今没有动静,俨然是“胖报”的坚守者,它仍然坚持用54.5*39的对开版。《羊城晚报》的基本栏为六栏,有时候分为五栏。虽然与《广州日报》相比,《羊城晚报》因版面大而显得笨重,但同时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栏目所容纳的字数与基本栏的大小都比瘦报具有优势。这样就给《羊城晚报》增大信息量提供了条件。
  3、版块栏目不分家
  与现今流行的报纸一样,《羊城晚报》采用的是版块组合。现在版块与栏目有趋同融合的趋势,在信息量多的时候栏目就扩展为版块,在信息量少的时候,版块就缩小为一个栏目。如11月27日的“焦点·事件”与“今天下·中国”本来是两个版块,但是由于当天这两个版块的信息量少,这两个版块各占了A9版的半个版面,并没有再分出其它栏目。从形式与内容看,这两个版块实际上就是一个栏目了。
  二、具体栏目分析
  1、设导读栏,广告与导读混排新闻
  《羊城晚报》的头版一般是中间头条,左右两边分设导读栏的结构。这样的设置与众多都市类报纸的头版功能一样,既能突出头版头条,也能充分利用两边的版面来作为导读栏,增大版面信息量。
  如表1中所示,头版导读栏中,一般情况下,广告数目基本与新闻数目相当,而且广告经常是穿插其中,没有固定位置。导读栏的设立本来的意图就是方便读者阅读报纸,但这样的新闻与广告“混战”的导读栏就形成了一种混乱感,让读者在眼花缭乱的广告中忽略了某些新闻导读。如11月23日的头版,有一条“中石化‘悬赏’求解柴油荒 增产一吨奖励千元”的新闻导读,这条新闻导读排在下半版右上方,与广告大小相仿,而且整个右栏就只有这一个新闻导读,其余都是广告,这样的新闻导读很容易被读者忽略掉。
  11月26日的《羊城晚报》突然出了封面,导读也从头版移到了封面,但是这个封面却让人费解。从表1中看到,当天的新闻导读数量是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没有一个广告,分布在左右两边的导读栏密密麻麻排满无一例外的都是新闻导读。但是,这天的封面上半版是一个名为“全新天籁震撼上市再掀中高级车市风暴详情请关注A11版”的伪导读。这条所谓的导读,表面上是一个专题的导读,但实质是一个广告,占用了头版头条的位置,而且用了一般只有重大事件和节庆时才用的大红字标题。
  2、新闻栏目
  A叠主要是报道涉及国家及民生的硬新闻,为了更好地把握和比较全面地分析,笔者翻阅了2010年11月22日到11月28日的《羊城晚报》,对其栏目进行了统计。下面结合统计结果对其栏目结构进行分析。
  (1)栏目内容结构分析。《羊城晚报》A叠主要新闻版块为“政闻”,“要闻”,“今天下”,“时评”,“都市圈”,“财富”,“专题”,“广州城事”,“焦点”9个版块(平时还有体育版,但由于亚运会,体育版扩为亚运专版,这里不参与统计分析)。每个版块中栏目随信息量的多少而变动,每日固定的栏目不多,从这方面看,其编排思想是信息量决定栏目数量,信息的种类决定栏目的结构编排。
  《羊城晚报》A叠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本地新闻多。如11月22日的A叠,除“时评”外、“都市圈”与“广州城事”这两个版块都是广东新闻;“今天下”,“焦点”两个版块报道的是全国新闻。要闻中有三个广东新闻,只有一个全国新闻,专题是对亚运志愿者的采访。11月22日至11月28日,所有栏目中(除去“时评”、“财富”、“专题”)报道全国新闻的有19个,广东新闻的有35个。从这样的比例可以看出,《羊城晚报》在栏目内容结构上侧重报道本地新闻。
  (2)特色栏目分析。评论是一份报纸的灵魂,报纸的质量如何,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其评论的功力。《羊城晚报》的评论版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固定的几个栏目,其中最主要的是“首席评论”与“漫话漫画”,每天必出(周日不设评论版)。几个栏目之间长短相间,节奏感强。固定统一的栏目标记,相对固定的栏目版面位置,使得栏目清晰稳重。内容分布也较为均匀,“首席评论”是对重大话题的评论,“草根看台”是民生话题的延伸,“热点快评”是个人言论,集各家之言。如果说《羊城晚报》没有一个固定的有影响力的文字评论员专栏,那么“漫话漫话”这一专栏足以弥补这一缺憾。不同于《广州日报》“锐言”的画文不同题,“漫话漫画”是画文同题的。这样的结构设置更有利于画与文的融合,能更好地阐释评论的内容。
  “广州城事”与“都市圈”都是以本土民生新闻为内容的版块。当“都市圈”有“广州”这一栏目时,“广州城事”就不出现,反之亦然。但既然两个版块有重合的栏目与内容,为什么不合而为一呢?
  “财富”是A叠中栏目最多也是最为固定的版块,周六“财富”还从板块扩为《财富周刊》,囊括了“晚晚好彩”,子栏目数量多,名目层出不穷。“财富”的栏目内容少而杂,重数据分析与预测。如“财富股金”版,11月25日的“智者股道”,11月26日的“广文视角”,11月24日的“焦点访谈”。三者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太大的区别,缘何要分设三个不同的栏目来报道呢?
  最后,是值得关注的“专题”现象。《羊城晚报》的专题看似一个版,实质是一个栏目。这个栏目的内容设置让人十分疑惑。如11月22日,其“专题”为亚运志愿者故事。24日“专题”有三个,一个是志愿者故事,一个是“亚运会与广州城市规划”研讨会的报道,还有市交委冼伟雄对亚运交通讲话的报道。25日的“专题”也有两个,一为潘高寿的广告,另一个富力地产的广告(表面看上去像是新闻报道)。26日的“专题”是亚运志愿者的故事,还有广汽传祺的广告。27日的“专题”是南方电网的广告(表面看上去是亚运图片展)。28日的“专题”是关于岭南建筑的名人访问与报道(有为星河湾海怡半岛做宣传)。从这些例子中看出,“专题”绝大部分时间是作为软文的一个幌子,是个掩盖企业广告的栏目。
  三、总结与建议
  栏目是组成版面的重要元素,栏目结构将影响到一份报纸的外表及其内容的表达。作为一份综合性报纸,《羊城晚报》A叠的栏目众多,栏目结构也十分多样,但其中很多栏目的设置并不固定,尤其是子栏目名称繁多,没有统一品牌。笔者认为,该报栏目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稳定栏目风格
  虽然按内容而设栏目比较灵活,临时栏目或许能比较好地突出内容,但相对固定的栏目应占一定的比例,形成一种稳定的态势,这有助于报纸风格的形成,利于培养稳定的读者群。
  作为头版导读栏,应该有固定的栏目结构,避免广告与新闻导读混杂,影响读者对报纸的印象。
  应删减重复或者没必要设的栏目。如上文提到,A叠中“广州城事”与“都市圈”的栏目设置有重复,应合并。“财富”的栏目众多,但大部分小而不精,很多时候内容杂而不重。与其勉强填充版面,不如把个别栏目做精做强,或者直接调到B叠为宜。
  2、强化品牌意识
  一张报纸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因为它有一个或者几个让读者印象深刻的栏目。在纸媒如此发达的时代,塑造自己的品牌栏目对报纸来说十分重要。报纸的品牌价值是品牌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其品牌区别于同类竞争品牌的重要标志,是读者辨别一家报纸的依据。
  如说到《南方都市报》大家可能想到它的言论专栏,谈及《人民日报》会注意到它的社论。当然,提起《羊城晚报》人们也会想起它的“花地”和“晚会”。但作为综合性大报,仅仅满足于姓“晚”是不利于长期发展的。长期以来,“晚”一般都是给人以“小报”的形象,要做“大”,《羊城晚报》必须得在硬新闻(A叠)的栏目编排上下功夫,在A叠做出属于自己品牌的栏目。■
  (作者: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实习编辑:张兴宇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手术室护士在急诊手术中,运用良好的护理沟通技巧,在手术前后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可以减轻病人的焦虑、烦躁、恐惧心理,使其能够很好地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促进术后恢复,减
【摘要】本文以文本分析为主要方法,对兰州街头以“法制”命名的小报的传播内容进行了初步考察,探究该类小报所讲述的情感类故事和犯罪类故事,意图呈现该类小报的内容风格,更好地理解其所建构的意义世界,进而对底层受众的需求有所了解。  【关键词】“法制小报” 情感类故事 犯罪类故事    一、选题缘起及文献综述  小报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如果从北宋末年出现的民间私自发行的小报算起的话,它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与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强化创新教育要突出三个环节 :一是优化创新人才生长的环境 ,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 ;二是构建灵活伸展的教学和评价体系 ,锻炼学员的创新思维 ;三是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之所以能够传之后世 ,历久长新 ,与其高度的艺术美是分不开的。它情思隽永 ,底蕴深厚 ,笔调具有含蓄美 ;参差错落 ,异彩纷呈 ,结构具有多元美 ;亦庄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照组采
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中宣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各媒体行动迅速,结合实际制定了活动方案,并在头版或重要版面开设了栏目;广大采编人员积极响应,沉
皮肤过敏试验是指将少量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以观察个体对此药有无过敏反应的一种药物过敏试验方法。但是由于药物自身的因素、操作者的因素以及受试者自身因素等的影
【摘要】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地位在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是传统媒体自身与网络媒体外因及媒介体制因素相互作用而造成的,为了巩固和继续扩大传统媒体舆论影响力,就必须突破自身劣势、挖掘自身优势,处理好与网络媒体的关系,找准成为“引领者”的途径,既要与其竞争,又要与其互动合作。  【关键词】网络媒体 传统媒体 舆论监督    西方理性主义对精英人物的影响力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十分看重,认为是
【摘要】在新兴媒体和各类晚报、都市报的不断冲击下,党报在增强其权威性的同时,应进一步增强亲和力,拉近与受众的亲密关系。这需要党报借鉴接受美学研究法,坚持受众本位,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不断满足受众审美经验的期待视野,进而改变其在受众心中的刻板印象,增强亲和力,从而增强竞争力。  【关键词】党报亲和力 受众本位 接受美学期待视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新闻媒介的传播模式已经从过去的
【摘要】本文针对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媒介——新媒介的诞生以及网络新闻传播对网络传播媒介受众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和阅读方式等所带来的变化,结合网络新闻写作教学和研究实际,介绍了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阐述了网络新闻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传播 阅读方式 传播方式 交流方式    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它打破和撼动了整个新闻传播的传统格局,给传播领域带来了一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