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金融危机多因“信心膨胀”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u1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机的产生更多是由于“信心的膨胀”,只要我们对问题有所预期,反危机的政策完全能够做到未雨绸缪。对中国出现金融危机的担心,主要集中于银行、货币、债务、房地产和金融自由改革等领域。
  我们很多时候谈金融危机就色变,其实金融危机早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没什么好奇怪的。美国经济体那么成熟,2008年也遭遇了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欧元区2010年也遭遇了由债务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发展中经济体而言,遭遇金融危机就更为普遍了。据IMF资料,自1980年以来,该组织181个成员中有133个成员发生过金融危机,52个国家的大多数银行多次失去支付能力。
  对于体量小而且开放度又很高的经济体,其出现危机主要是由于外部不可控的原因,可预测性相对较强。但对于体量较大的经济体而言,金融危机则很难预测。假若经济学家预测某一较大的经济体一定会发生金融危机,那么这一经济体的决策当局采用反危机政策往往能够化险为夷。危机的产生很多时候都是大家忽略了危机的存在,出现“信心膨胀”,自以为安全的时候,小概率事件就出现了。由于金融系统相互关联,渗透性强,一个领域出现问题将迅速传导,最后演变成系统性危机,是所谓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银行不良贷的快速攀升,很多经济学家都预测中国将出现金融危机,但随着中国政府成立4大资产管理公司,采用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的改制方式,危机并没有出现。相反,在银行监管方面,西班牙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应该称得上是典范。在上世纪70年代,西班牙遭遇银行危机之后,一直致力于金融监管的完善,很多监管指标都是由西班牙率先提出,谁都不会料想到在这一完善的金融监管下,会由于银行的破产导致了西班牙的主权债危机。上个世纪末以来,西班牙人热衷房地产,房屋拥有率为82%,2004-2008年西班牙房价上涨了44%,西班牙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尽管有众多监管指标的约束,但由于欧元区其他经济体的主权债危机导致欧元区经济快速衰退,也传导到西班牙的房地产业,房产价格暴跌了50%,直接引爆众多西班牙银行的破产,看似完美的金融监管,却引来了主权债危机。
  对中国是否会出现金融危机的担心,主要集中于银行、货币、债务、房地产和金融自由改革等领域。这些担心都不无道理,但对此既然大家都已经先知先觉,都已经意识到这些方面的风险,那么由此引起金融危机的概率就大大降低。因为决策当局应对这些危机的反危机政策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
  过去1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重化工业和制造业的推动,银行信贷的集中投放主要集中这些领域,随着经济的转型,这些领域的景气周期已经接近尾声,银行的不良贷会开始显现。与此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的反周期操作,所形成的产能过剩和对地方政府项目的信贷,都随时可能会形成坏账。既然上世纪90年代银行30%多的不良率都能应对,那么未来即便银行不良率上升,采用资产证券化、资产剥离等办法,同样能应对。
  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联储逐步退出QE已经是既定的事实。全球资金将面临回流美国的趋向,由此带来新兴经济体资金大面积流出所引发的货币危机将成为大概率事件。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力价格的快速攀升,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从购买力平价来看,已经普遍反映国内商品价格已经远高于一些发达经济体,此时任何的风吹草动,确实很容易引起资金外流,引起人民币危机。但决策当局完全可以采用限制资金流出,因为我们本来就不是资本项目可自由流动的经济体。
  到2013年年底,地方债务规模已经接近17.89万亿元,一些债务还是通过表外的高利息获得,而且很多债务都是通过土地进行担保。一旦房地产降温,土地交易冷清,土地价格出现下降,地方政府将面临债务偿还压力,直接引起地方还债的信用危机。但我们也应看到,政府债务本来就是政府信用,很多政府债务到期都是用新的负债去偿还以前的债务。假若真的面临偿还压力,完全可以通过中央政府加大负债来化解,而且政府债券的持有者主要是国内居民和机构。
  过去十几年,房地产价格一路高歌,在老百姓的潜在思维中,房地产价格是只涨不跌。居民的财富主要都集中在房地产领域。银行的信贷也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相关的领域。但作为资产,其涨跌与大的经济周期密切相关,一旦经济增速出现下滑,房价下跌也将不可避免。但这并不意味着房价暴跌的极端情况会出现,只要银行、人民币和债务不出现危机,同时货币政策维持稳中偏松,房地产出现大幅下降而引发危机的可能性较小。
  就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而言,我们也需要警惕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风险。从国际经验看,金融危机与经济全球化过程特别是金融自由化过程密切相关。由于金融自由化发展迅速,而许多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尚不健全,政府缺乏有效的调控和管制手段,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实行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危机。中国2011年以来加快了金融体制的改革,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快速推进,这必然会带来我们不曾预见的情况。但只要我们有充分的预期,化解并非难事。例如,2013年年中和年末的“钱荒”,今年1月份到期的“诚至金开1号”矿产信托兑付风波等。
  因此,假若对所面临的问题有充分的预期,那么普遍所担心的这些问题会引爆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就比较较小。但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金融系统较为脆弱,处理不当和微小的忽略,都可能引发危机。因为当前高度发达的金融系统,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任何一个领域出现风险,都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历史经验来看,爆发危机更多的是由于我们“信心膨胀”觉得没问题的地方出现了“黑天鹅”事件。这就促使我们更应该关注那些被忽略的领域出现不可预测的现象。只要避免了危机的爆发,随着改革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很多金融体系中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将自然迎刃而解。
  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承认,美联储在危机上的表现是后知后觉的,这是前车之鉴。在2007年5月,当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出现问题较为严重时,伯南克却自信地说:“我们认为,次贷市场不会对其他经济领域或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影响。”其结果却引发了危机,这就是“信心膨胀”。
  作者为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2013年“远见杯”中国宏观经济年度预测第一名
其他文献
中国建筑(601668.SH)低位徘徊近两年,市值目前仅略高于800亿元,但其子公司中国建筑国际(03311.HK)、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HK)的市值却将近1800亿元。  而且,中国建筑2008-2012年的净利润由27亿元增长至157亿元,复合增速在55%左右,2013年净利润预计会有20%的增长;新签业务订单从2009年的4123亿元增长至2013
期刊
全球经济复苏可以改善全球贸易,但是不可逆的结构性因素使其难以重返金融危机前的巅峰。  当前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显示出很强的脆弱性,全球贸易徘徊不前是导致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去依靠强劲的国际贸易支持经济扩张的国家更是如此。出口放缓导致国际收支盈余收窄,于是新兴市场国家只能依靠信贷扩张或是国际债务融资来获取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而今国际金融环境收紧,之前信贷驱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就从
期刊
2014年2月底,瑞士金融经济报(Finanz und Wirtschaft)记者克里斯托夫.吉西格(Christoph Gisiger)采访了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以下是部分采访内容。  问:马克斯先生,下周华尔街将庆祝股票熊市结束五周年。回看金融危机时那段黑暗的日子,您有什么想法?  答:人是决定金融市场进程的重要因素,股价就像躁狂的抑郁症患者一样波动。当然,在2008和
期刊
因乌克兰而置身于全球焦点的欧洲依然存在大量政治风险,但也可能出现更深层经济变革;它究竟该被视为风险的发酵器,还是未来投资的聚宝盆?这是一个问题。  总体而言,全球投资者现下似乎正在改变对欧洲的“中性”投资态度,欧洲基金很可能吸引到更多资金。  2013年是美国标普500指数自1997年以来表现最好的一年,当标普500指数跃升32%、Nasdaq指数大涨40%的时候,欧元区绩优股Euro STOXX
期刊
不知不觉间,股价创三年新低的万科A(000002.SZ)已经反弹近20%,在此期间,上证指数却一度失守2000点,地产股在沉寂许久之后终于迎来了短暂的辉煌。在简单调控无法使得房地产的泡沫化趋势出现根本性扭转的背景下,政策看似已经稍微有了些许松动。  对于国内的房地产企业来说,2013年无疑是丰收的一年,销售额达千亿元的俱乐部成员数量有望翻番,同时重点城市的商品房销售规模和新房价格也不断刷新纪录。中
期刊
如果说2013年是“金融遇上互联网”的话,那么2014年刚过去还不到一个季度,可谓“互联网金融遭遇阻击”,这种阻击既有金融行业的奋起反击,也有监管机构的断然遏制:前者既包括银行纷纷以各种线上产品及直销银行对“余额宝们”的全面反击,又辅之以央行官员和行业协会的舆论攻势;而后者最突出的表现则是近期央行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要求暂停条码(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等支付业务和产品。  虚拟信用卡是由支付宝、腾
期刊
通过加息、鼓励外资流入和改革货币政策框架,印度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得以增强,在年初新一轮的新兴市场冲击中得以幸免。但印度对内通胀高企和对外收支失衡的结构问题依然严重,只有依靠改革才能解决。  年初以来,新兴市场经历了新一轮资金流出的冲击,部分国家汇率大幅贬值,市场大幅波动,但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波动却不大,币值相对稳定。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差别,印度在政策应对方面做了哪些工作?2014年印度大选能否推动
期刊
在油品销售板块引入其他形式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不仅会对中国石化的盈利带来增厚,更会使得公司的价值获得重估。  2014年2月20日,中国石化(600028.SH)董事会决议通过了《启动中国石化销售业务重组、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的议案》。董事会同意在对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业务现有资产、负债进行审计、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重组,同时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社会和民营资本持股
期刊
新海能源(00342.HK)的主营业务是液化石油气(也称为LPG)的零售和批发,主要针对于中国的华南市场。其他业务包括成品油和电子贸易生意,但收入占比不到10%。  在天然气逐渐成为主流能源的大环境下,这家以液化石油气分销为核心业务的公司一开始并不引人注意。然而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它却成为了能源板块的明星,股价从2012年9月份的1.8港元左右一路攀升至2014年2月17日的近8港元,升幅高达3
期刊
中国股市在经济增长放缓时期往往难有表现。我们不应因为在市场处于弱势或引发政府干预的时候出手;恰恰相反,在市场处于强势不需要政府干预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投资时点。  创业板、中小盘的强劲表现和充沛流动性,与主板的持续低迷形成对比,已经让A股市场分裂为两个市场,网络、新能源等等“新经济”主题明显好于“老经济”。 许多海外投资者都对主板市场充满担忧,不敢触碰与投资有关周期性行业和金融行业。他们认为,创业板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