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成本转换法的优化及实证研究

来源 :中国医院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uu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优化费用成本转换法,进一步完善成本单元划分原则,提高费用成本转换法的核算准确性,推广方法学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成本单元,采用费用成本转换法测算病种成本,分析病种盈亏情况.结果 甲状腺恶性肿瘤治疗成本为37444.48元,平均支付价格为22474.90元,亏损14945.50元,亏损率为39.94%.结论 优化后的费用成本转换法更加契合当前医改政策,核算精度更高,有效提升部分专科医院的核算精度.费用成本转换法能够为政府的病种定价与医院运营管理提供科学的方法学支撑.
其他文献
目的 基于大数据,以“被动监测、主动预防、大数据感知”为理念构建适用于医院真实场景下的传染病实时监控及预警系统,描述系统建设背景、整体架构、技术路径、主要功能和实施成效.方法 通过开发传染病实时监控及预警系统实现对已知传染病的监测上报,对未知传染病的监测预警、趋势提醒.结果 将传统单样本上报的被动监测系统转变为主动监测、大数据智能分析、态势感知异常与多点触发的全方位防控体系.结论 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传染病管理集成、实时共享、动态追踪和可视化展示融入到医院的传染病预警防控中,提升传染病防控、突发传染病事
目的 了解广西某三级甲等医院实施日间手术管理对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8年5月实施日间手术管理后开展日间手术量最多的10个病种,采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各病种住院费用的水平变化和趋势变化.结果 共纳入4400例患者,开展日间手术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造影的住院费用分别立即下降3648.15元和3708.05元;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在开展日间手术前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开展日间手术后住院费用每月分别下降74.81元和77.
目的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新发传染病疑似预警特征的指标.方法 通过词云分析,依据已知传染病资料初步构建新发传染病疑似预警特征的指标池,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通过20名专家2轮咨询来确定指标.结果 确定新发传染病疑似预警特征的指标,包括头痛、发热等15个症状和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15个体征及辅助检查指标.2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平均权威程度为0.84,协调系数为0.19.结论 专家代表性强、权威程度高、协调性好,初步构建的新发传染病疑似预警特征指标较为科学合理.
目的 对2012—2019年我国31个省份中医药服务利用情况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揭示我国中医药服务利用的状况、空间相关性和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2013—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及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从每万人中医类诊疗量入手,利用空间相关性检验和空间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省际中医药服务利用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2012—2019年每万人中医类诊疗量增幅为50.7%,且历年东部都是中部的2倍左右,西部居中;历年全局Moran\'s I>0
随着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病的暴发,医院应急资源储备成为了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高效地进行应急资源管理,有效避免资源紧缺和资源过量存储的问题,对于各个医院来说至关重要.针对这一挑战,运用随机网络、相关性分析等技术建立模型,辅助资源储备决策,并以新冠肺炎暴发期的真实数据进行实验拟合,使得应急资源储备达到科学化、数字化、系统化,辅助常态化疫情防控医院应急资源储备量化决策.
目的 了解我国日间手术开展的基本情况并思考其规范化发展的关键要素.方法 对2019年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收集的日间手术相关指标数据依照服务能力、质量与安全、效率和效益3大维度对日间手术的开展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三级医疗机构是日间手术开展的主力军,其三、四级日间手术占比高于二级医疗机构;但在所统计的主要质量与安全指标中,二、三级医疗机构各有千秋;二、三级医疗机构日间手术诊断常见病种相似且同一病种的次均费用差异不明显.结论 日间手术的规范化发展关键是明确1个定义、建立2套体系,即在明晰、统一的日
采用文献复习和实证研究经验的方法对《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中涉及的医疗质量概念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中的医疗质量的定义存在重大缺失,没有涉及医疗服务的结果,特别是患者安全.医疗质量的定义应与国际相关权威机构保持一致,应高度重视医疗服务的结果,特别是患者安全.
目的 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问题.方法 2021年2月,采用网络调查,以321名慢性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的慢病患者中,37.1%出现就医延迟.就医延迟最多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23.5%);就医延迟影响的首位原因是患者出现“医院恐慌”现象,害怕院内交叉感染而不敢去医院(54.6%);未及时就医带来的首位影响的是康复变慢(43.7%).结论 就医延迟发生的主要社会人口学特征是年龄和自评健康状况,患者就医延迟的心理行为特征是风险感知和过度防护,新冠肺炎疫情下,
分析了大型公立医院公益性、绩效管理和社会责任等不同价值取向的区别及矛盾冲突,认为社会责任不是对公益性和绩效管理的扬弃,而是兼容并蓄.根据大型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环境的变化,认为大型公立医院与县级及以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价值取向应该有所区别,应选择社会责任价值取向,并基于社会责任理论提出大型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内涵、社会责任的履行和评价机制,实现大型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价值.
目的 对江苏省医疗一体化协同度进行评价,分析医疗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 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选取江苏省内的公立医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协同效应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江苏省医疗一体化复合系统协同模型,并基于江苏省2014—2019年面板数据,对江苏省医疗系统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2014—2019年,江苏省医疗一体化协同度介于0.0733~0.1169之间,总体呈轻微波动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江苏省医疗一体化各子系统有序度呈明显增长态势,但是各子系统之间存在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