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地位越来越明显。创新能力是人才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决定其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站在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角度,就当今新媒体技术发展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首先,就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需求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其次,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希望借助以下研究对进一步促进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作用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 键 词] 新媒体技术;大学生创新能力;需求;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5-0012-01
全国科普活动提出,“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大学生作为未來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审时度势,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及提升。而高校作为大学生培育的主要阵地,应以大学生创新能力需求为导向,加强教育的相关建设,积极引进以新媒体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技术、资源,不断丰富高校教学内容、拓宽高校教学范围、革新教学模式,为当今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持。
一、新媒体技术影响下大学生创新能力需求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并逐步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新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传统知识课堂提出了挑战,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作为一种信息交互平台,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媒体技术影响下大学生创新能力诉求愈加强烈,需求也越来越多元。知识是创新的力量源泉,为大学生的创新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课堂不断注入新元素,紧跟市场经济发展动态,保证行业最前沿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大学生创新能力还需要在良好的实践环境中得到培养和提升。实践是检验大学生创新能力水平的最佳途径,能够有效验证创新行为可行与否,并据此结果做出改进和完善。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作者结合上文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完善环境建设
大学生创新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完善的环境影响下逐步养成,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师资环境。具体而言,高校应统筹发展规划,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提出的挑战和面临的机遇,整合内部资源,结合自身的办学规模,加强物质环境建设,包括多媒体、实验室以及教室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教学需求。文化环境建设方面,高校应注重素质教育宣传工作,在合理区域张贴伟人画像、文化简介,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高校还需组织多样化的创新实践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创新成果展示平台,使之在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中提升创新兴趣。此外,高校还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明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及时更新他们的理论知识素养及职业技术能力,分享有效教学经验,提高其创新意识及能力,使之提供完善的教学服务。
(二)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新时期,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保证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评价的先进性和实效性。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借助网络这一现代工具,丰富外延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其从不同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为其创新夯实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重新整合知识资源,明确重点和难点,并以图片、声音或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加之绘声绘色的讲解,从而深化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某个课题为引,通过多媒体将学生引入特设的情景当中,由此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合作探究解决方案,如此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的培养。此后,教师应就学生表现给出积极客观的评价,认可其创新成果的同时,指出其中不足之处,进而引导他们予以改进。
总而言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对新媒体技术影响下大学身创新能力需求做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作者呼吁更多学者关注高校教育,从新媒体技术影响的视角,全面分析和综合大学生创新能力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更多培养策略或建议,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素养,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柒江艺.新媒体、开放式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0):206-209.
[2]王红军,王通.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创新教育对策探讨[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23-125.
[关 键 词] 新媒体技术;大学生创新能力;需求;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5-0012-01
全国科普活动提出,“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大学生作为未來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审时度势,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及提升。而高校作为大学生培育的主要阵地,应以大学生创新能力需求为导向,加强教育的相关建设,积极引进以新媒体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技术、资源,不断丰富高校教学内容、拓宽高校教学范围、革新教学模式,为当今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持。
一、新媒体技术影响下大学生创新能力需求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并逐步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新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传统知识课堂提出了挑战,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作为一种信息交互平台,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媒体技术影响下大学生创新能力诉求愈加强烈,需求也越来越多元。知识是创新的力量源泉,为大学生的创新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课堂不断注入新元素,紧跟市场经济发展动态,保证行业最前沿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大学生创新能力还需要在良好的实践环境中得到培养和提升。实践是检验大学生创新能力水平的最佳途径,能够有效验证创新行为可行与否,并据此结果做出改进和完善。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作者结合上文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完善环境建设
大学生创新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完善的环境影响下逐步养成,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师资环境。具体而言,高校应统筹发展规划,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提出的挑战和面临的机遇,整合内部资源,结合自身的办学规模,加强物质环境建设,包括多媒体、实验室以及教室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教学需求。文化环境建设方面,高校应注重素质教育宣传工作,在合理区域张贴伟人画像、文化简介,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高校还需组织多样化的创新实践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创新成果展示平台,使之在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中提升创新兴趣。此外,高校还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明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及时更新他们的理论知识素养及职业技术能力,分享有效教学经验,提高其创新意识及能力,使之提供完善的教学服务。
(二)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新时期,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保证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评价的先进性和实效性。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借助网络这一现代工具,丰富外延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其从不同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为其创新夯实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重新整合知识资源,明确重点和难点,并以图片、声音或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加之绘声绘色的讲解,从而深化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某个课题为引,通过多媒体将学生引入特设的情景当中,由此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合作探究解决方案,如此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的培养。此后,教师应就学生表现给出积极客观的评价,认可其创新成果的同时,指出其中不足之处,进而引导他们予以改进。
总而言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对新媒体技术影响下大学身创新能力需求做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作者呼吁更多学者关注高校教育,从新媒体技术影响的视角,全面分析和综合大学生创新能力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更多培养策略或建议,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素养,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柒江艺.新媒体、开放式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0):206-209.
[2]王红军,王通.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创新教育对策探讨[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