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殖民时期族群关系的变迁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hu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津巴布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殖民时期,津巴布韦的族群关系主要围绕黑人族群与白人族群、绍纳族与恩德贝莱族之间的关系展开,具体表现为白人族群以种族隔离为基础对黑人族群的剥削和压迫,黑人族群通过民族解放运动对白人族群的反抗和斗争,以及绍纳族和恩德贝莱族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矛盾与斗争.这两组族群关系不但促成了津巴布韦殖民时期的政治发展进程,而且对津巴布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姆南加古瓦政府上台后,开始采取积极的民族政策来改善族群之间的关系,但真正实现民族和解与团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在非洲逐渐得到重视,非盟《2063议程》明确将发展数字经济纳入非洲发展规划.新冠肺炎疫情下,数字经济成为非洲发展新引擎,得到了非洲国家的高度重视,出台了诸多保障措施,网络普及增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由于非洲数字经济起步晚,工业化基础差,发展并不顺利.针对困难与挑战,非洲国家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完善网络安全与防控机制、拓展国际合作等途径,提升数字化发展能力,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明国子监祭酒萧良有编纂的蒙学读物《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后经杨臣诤增订更以今名.但《蒙养故事》一书今无存本,致使后人对《龙文鞭影》的成书、版本以及流传等问题不甚了了.通过考证可知:《四字经》与《蒙养故事》乃同书异名,崇祯壬午年,杨臣诤在《四字经》基础上完成了对《龙文鞭影》的增订,现存聚学堂本崇祯壬午本是其最早版本.清代中后期,《龙文鞭影》广为流传,前后历经多次增订,由此形成杨臣诤增订本与李恩绶增订本两个系统.《龙文鞭影》的流布对清代童蒙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对外来文化的广泛吸收推动了多民族乐舞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唐诗作为唐代文学和艺术的结晶,成为这种独特文化交融现象的载体之一.在音乐认同、理念认同和审美认同的基础上,蛮靴、金铃、衣裙和毡帽等充满异域风情的舞蹈服饰,丰富了诗歌的创作空间.同时,诗歌的文学性也增强了胡风舞服的艺术感染力.虽然现代社会中外文化交流沟通的范围要远远大于唐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更加深入,但是唐代开放包容的服饰文化观念,对于现代的国家民族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