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幽默创设情境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默的教育,触动的是孩子活泼的天性,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不灭的印迹,使他们时刻以此警示自己。马克·吐温说:“幽默是真理的轻松面。”在班级管理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幽默技巧,能创设特定情境和气氛,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想像、思索,逐渐完成由情到理的转化。
  
  一、幽默故事,引入情境
  
  有位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无论是学习还是劳动,都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习惯:在家好吃懒做,在校不思进取,不肯学习。这位家长缺乏必要的教育方法,要么暴风骤雨般的惩罚,要么空洞枯燥的说教,可是收效甚微,过不了多久,学生将父母的打骂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在晨会课时,我特意绘声绘色地讲了一则笑话——《懒儿子》。当讲到“这个儿子整天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长得肥肥胖胖”时,学生都在底下偷笑;等听完“母亲出远门回来,看见围在儿子脖子上的大饼只有嘴边的动了一口,可儿子竟然饿死了”,学生个个捧腹大笑。学生在开怀大笑的刹那,其实已经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勤劳意味着万物不缺,懒惰意味着一无所有”的教育,正如萧伯纳所说:“我们可以在幽默的背后找到真理。”
  幽默故事能以其轻松的说笑,把道德知识寓于形象化的讲解中,以情激情,感染学生。在教育学生时,借助幽默故事,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接受道德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
  
  二、滑稽小品,模拟情境
  
  一段精彩的小品节目,有时胜过千万句充满人生哲理的话语。如果班级出现的不良习惯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班主任可以抓住焦点,导演一档“班级故事版”节目,通过塑造形象,排演原生态情节,达到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一步增强育人效果。
  正是乍暖还寒的初春,随着冷饮的提前上架,班里有一部分学生禁不住诱惑,开始偷偷摸摸地吃起冷饮来。有位女孩子嗜“冰激凌”过度,闹得上吐下泻,弄坏了身体不说,还影响了学习。根据这件事情,我挑选了几位擅长表演的学生,上演了一台《冷饮作恶记》小品,再现了小女孩吃冰激凌时神清气爽和吃完后疼痛难忍的情形。我趁学生笑意未尽时,因势引导,组织学生讨论:“要‘冷饮’,还是‘忍饮’?”然后,促使他们明白科学享受冷饮的道理。
  运用滑稽小品时,学生能通过已有的道德认知结构,直接感受到其“荒谬绝顶”、“悖于常理”之处,进而产生幽默喜剧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能让学生调换角色,现身说法,真正达到“以情入理”的目的。
  
  三、谐趣漫画,营造情境
  
  漫画是一种笑的艺术,具有滑稽和讽刺性。一幅漫画,就是一双眼睛,折射着学生的行为得失。穿插使用一些诙谐生趣、通俗易懂的漫画,是增强育人情境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黑板报是学生的德育阵地之一。在黑板上,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揭示班级不良现象的漫画,能使学生在会心的一笑中进行自我观照,自我教育。
  一堂手工课下来,总是有许多学生将不慎掉在地上的纸屑弃之不顾,每次等到老师提醒后,地面上才会恢复整洁。尽管三番五次的教育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可是时间一长,学生又会旧“病”复发。究其原因,手工课间隔时间长,每次发生问题后再教育,学生的印象不深。因此,我让宣传委员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名为《小纸屑不“小”》的漫画:一名学生丢弃的无数纸屑在教室里刮起了旋风,他的身上都沾满了纸屑。
  夸张可笑的画面,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能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心理学家研究的“不协调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原有的正确道德认识与漫画中表现出来的错误道德认识之间,会有不协调的感觉,学生由此会沾沾自喜或哈哈大笑。因而,学生在欣赏漫画中,提高了道德评价能力,增强了对于不良思想和行为的抑制能力,强化了其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诙谐相声,演示情境
  
  相声,是以风趣的言语来表达某些严肃的道德观念;以愉悦的表演来烘托出教育的意义。它使听者在欢笑中获得思想上的启迪,行为上的自查自纠。
  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行为习惯时,可以将一些相似、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材料和观点,编成一段逗人发笑的相声,通过学生的表演,让学生在“侧面的笑谈”之余,加深对道德认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辨是非、分美丑、识真伪的道德判断能力,推动他们道德信念的形成和发展。
  受动画片和课外读物的影响,很多学生也喜欢上了给别人起外号,一些调皮的学生故意找别人身上的弱点,起一些不文明的绰号,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有时甚至矛盾激化,搞出争斗。在班会课上,我让学生模仿马季、唐杰忠说了一段相声——《讲礼貌》:里面讲了学生甲向学生乙打听某人。学生甲前后不同的打听方式,产生了两种大相径庭、发人深思的结果。学生在莞尔一笑中,不由自主地会扪心自问。课堂内的大讨论,精神上的交融,促使他们深刻领会到知书达理的重要性和乱起绰号的危害性。
  
  五、荒诞卡通,渲染情境
  
  “爱看离奇荒诞的卡通片,是儿童的天性。”而卡通片凭其音画交融、声情并茂、逗人发笑的特点,更能缩短学生的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清晰的真实感,为学生提供鲜明的感知,从而领会道德认识和道德要求。
  有些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在做作业、上课、考试当中,表现出明显的马虎态度:作业丢三落四、拖拖拉拉;上课六神无主、呆若木鸡;考试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在主题队会上,我提出“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认真负责的学习”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了卡通片《小马虎游马虎王国》。学生看到小马虎的一幕幕马虎“历险”,笑语不断。等片子一放完,学生一个个结合“小马虎”,各抒己见。有的说:“我们不能像小马虎一样做事三心二意。”有的说:“我们做事不认真的话,就会闹笑话。”……
  一部趣味横生的片子,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激起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乐呵呵中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情到理的过渡,从中悟出道德行为的真谛。
  幽默,它贯穿的是一种乐观精神,一种坚信“明天会更好”的执着,它从儿童的情感态度、认知水平出发,体现出教育的人文本质。丰富多彩的幽默内容,可谓是“笑里藏‘道’”。老师既要成为一名“传道师者”,又要成为一名“幽默高手”。这样,学生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才会如倒吃甘蔗一样,愈吃愈有味。
  (江苏无锡峰影小学朱正平)
其他文献
三(1)班同学学习了《孙中山破陋习》一课后,有的同学就向金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请金老师讲讲孙中山有关学习的故事。这不,金老师满足了大家的要求——    孙中山从小就爱学习。 一天,老师检查昨天要求背诵的课文,孙中山很快地背了出来。老师又在孙中山的书上画了一段话,叫他回去背。孙中山又很快地背熟了,至于书里的意思,老师从来不讲。孙中山心想:我这样糊里糊涂地背,书里的意思搞不懂,有什么意义呢?这些课文到
期刊
某日,受朋友之邀写些东西。  其中一部分涉及创业的感受,随即想到婚姻。  身边结婚的大有人在,离婚的也不在少数。如同创业,前赴后继。  这么多年一路走来,多少有些总结,结合身边幸与不幸的案例,大体发现创业与婚姻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婚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和搭帮过日子的事儿,而创业是上到关心公司发展,下到关心员工生活的事儿,其细致程度和琐碎程度胜过婚姻;  2.婚姻的开头是新婚的愉悦和对美好夫
星期天,爸爸妈妈要加班,贝贝拍着胸脯说:“我已经是大人了,你们放心上班吧,我能照顾自己”。  写完作业,贝贝感觉很无聊,她想去黄爷爷家看黄爷爷养的蜜蜂。  到了蜂棚,贝贝喊了几声“黄爷爷”,却没有应答,估计黄爷爷出去了。  没想到,从蜂箱上突然飞起几只蜜蜂,贝贝一阵钻心的疼,“我被叮了!”贝贝大声哭了起来。    贝贝该怎么做呢?    1.用大拇指的指甲或是质地较硬的卡片轻刮皮肤,把刺去掉。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