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小吃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jac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大钱儿买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糕炸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这些儿时老北京小吃是不是还让你记忆犹新呢?
  ●艾窝窝
  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艾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可见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成圆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馅,就成了明万历年间称之为窝窝的食品。但为什么后来又成为艾窝窝呢?在清人李光庭的《乡谚解 》一书中找到了说明。因为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或要吃时,就吩咐说:“御艾窝窝。”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说“御”字,所以省却了“御”字而称“艾窝窝”。此小吃在明代已流入民间,明代《金瓶梅》中记录当时流行的美味中就有艾窝窝。
  艾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馅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白粉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挫。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艾窝窝。”还注说:“艾窝窝,回人所售食品之一,以蒸透极烂之江米,待冷裹以各式之馅,用面粉团成圆形,大小不一,视价而异,可以冷食。”
  ●姜汁排叉
  姜丝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
  它要用鲜姜去皮跺成细末,面粉加一定比例的明矾末,一起放入盆中,用凉水和成面团。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水和面,放到轧面机上轧五六次,直轧到薄片均匀光滑,然后在薄片上撒上细淀粉面,叠起合成长条后,用刀切成宽为2厘米、长5厘米的排叉条,将两小片叠到一起,中间顺切三刀,散开成单片套翻在一起,用温油炸。将炸好的排叉过蜜,过蜜的方法是用鲜姜去皮切成细丝,用水把姜丝熬开后捞出姜丝,放入白糖,开锅后放饴糖、桂花,继续熬开后移小火上,将炸的排叉入姜丝熬出的桂花饴糖中过蜜。
  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甜、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南城“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还有一种带咸味的排叉,原料为面粉、苏打和盐,也用油炸,做法与姜丝排叉一样,不同的是它不过蜜,有酥、脆、味微咸的特点,爱喝酒的人常以咸排叉当下酒菜用。
  据《天桥小吃》作者张次溪先生说:“旧天桥有专门卖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纸包装,加上红商标,是过年送礼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对这种小炸食前人还有诗称赞说:“全凭手艺制将来,具体面微哄小孩。锦匣蒲包装饰好,玲珑巧小见奇才。”过去天桥卖这类小炸食的还要吆喝:“买一包,饶一包,江西腊来,腊秦椒。大爷吃了会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脚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样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小孩听到了,多喜欢去买。
  ●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它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水开后,改用小火,将面粉倒入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白变成灰白色,不粘手时,取出稍晾成烫面。白糖用水化开,香草粉用水化开,适量鸡蛋液在碗内搅匀,分几次加入烫面中,最后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匀。
  锅内倒花生油或生菜油,也可用牛油。但不宜用豆油或芝麻油,因为后两种油容易抵消奶油味,旺火烧至冒烟后,改用小火,此时将揉匀搅拌好的面团,500克分成40个均匀小球,人油锅前用手摁成圆饼,逐个下人油中,待饼膨起如球状,并呈金黄色时捞出,滚上白糖即成。
  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其他文献
李钢,1987年8月16日生于吉林省松原市,自幼受外祖父自然医学中医物理疗法熏陶培养,特别是对火疗技艺极为精通。  火疗是在古代熏蒸疗法、民间热敷疗法、道教火烧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神经、循环、消化、代谢理论,将宫廷火疗创新,同时又根据秘方研发出热敷液精油,使火疗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更快更彻底。火疗使火疗液药物成分直达病灶,有效的激活了体内细胞,调整人体神经系统,促进新陈代谢
期刊
拜访老师   有约  今日相见  昨夜  梦回故乡    清晨  整理行装  带上礼物  趋车前往     车在  长松公路奔驰  鸟儿晴空翱翔  思绪  像飞转的车轮  快速高频遐想    挂念  恩师年逾古稀  长辈师父师长  惦记  家庭诸事如何  是否两鬓染霜  不知  日常忙些什么  心身愉快健康    想您  子女均已安家立业  各有建树成为栋梁  想您  一生从教 献身课堂  桃李
期刊
卸甲松柏举世闻,铁齿铜牙傲气存。  粉身碎骨亦英豪,丧胆日寇唯逃奔。  风雨沧桑梦千载,枝繁叶茂留住根。  大好山河展新颜,铮铮铁骨见精神。    卸甲山松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当年宋朝元帅杨六郎在松柏树挂过头盔挂过甲,穆桂英在树下歇过马,因此卸甲山村由此而得名。  1937年日寇占领密云之后发现卸甲山松柏树质好,开始盗伐,当日寇伐到距离娘娘庙30米远的松柏树,锯割到两公分时柏树开始流血,血溅到伐木
期刊
龙岩连城县隔川乡竹叶山村里,有一个“梯云书院”。这个旧社会时期的私塾早已经废弃,屋子外墙脱离,屋顶千疮百孔,两间房只有一扇房门,另一间只用一块塑料布遮挡。  黄富珍老太和她的女儿们就住在这里。四姐妹分别叫陈大妹、二妹、三妹和小妹。19年来,黄老太共收养了12名弃婴,只有她们活了下来。  手上牵着大妹,背上背着二妹,筐里挑着三妹和小妹,每天走街串巷地乞讨,便是黄老太给村里人的印象。21岁时,因无法生
期刊
萍乡一名退休教师,潜心4年写下千页手稿,近百万文字,成功发明一项专供老年人使用的电脑输入方法。最终,萍乡市湘东区老教师欧诗淼收到了国家专利局向其颁发的专利证书,4年的辛酸顿时化成了一份浓浓的幸福。    老人爱上研究文字  缘于祖上一个故事  欧诗淼今年73岁,家住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新湄村,退休之前,他先后在当地多所中小学任教。欧诗淼从小就对文字感兴趣,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他渐渐喜欢研究文字,从文
期刊
莱阳市为了切实做好部分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工作,规定对1954年11月1日国家试行义务兵役制后至《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实施前入伍,年龄在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未享受到国家定期抚恤补助或“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时军龄视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政策待遇的退役士兵发放生活补助。  据了解,2011年度退役老士兵老年生活补助标准为每服一年义务兵役每人每月发给10元。2012年及以后满60周岁的,自当
期刊
老舍一生爱画,爱看、爱买、爱挂、爱收藏,爱和画家交往,是个十足的“画儿迷”。老舍收藏的第一幅国画是齐白石的《雏鸡图》。1933年,老舍按当时的润笔标准,通过许地山向齐白石求购《雏鸡图》这一精品后,如获至宝,精心托裱成长轴,只在家庭的重大节日才张挂几天。后来,老舍和画家的来往渐多,藏画也日益丰富,包括林风眠的山水、徐悲鸿的雄鸡等。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家里客厅的西墙是他挂画的主要阵地,虽然仅能并列四幅中
期刊
我的奶奶一直生活在农村,今年已经70高龄了。爷爷从电力公司退休后,分得一套旧平房,在父亲和两个叔叔强烈要求下,奶奶恋恋不舍地与她的三亩薄地和鸡鸭猪狗们告别了,从此转移到了县城。  向来做惯了农活的奶奶自然是闲不住的,他在没有得到父亲和叔叔们允许的情况下私自与几个同龄的老干家属在街头做起了小买卖。夏天贩些瓜果蔬菜,冬天纳些鞋垫、做几双土布棉鞋;从此,风里来雨里去,奶奶显得乐此不疲。因为害怕受到儿孙们
期刊
源于“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临漳的千古佳话“曹冲称象”,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曹冲称象的具体地点在何处,却鲜为人知。近日,经专家实地考证,曹冲称象地点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的岗村一带。  东汉末年,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占据邺城,并以邺城为根基而统一北方。居邺16年间,曹操精心营建邺都,其修筑的邺北城开创了古代城市建筑中“中轴对称,分区明显,棋盘式格局”的先河。占据长江下游的东吴孙权曾向曹
期刊
刘绍棠是我国当代乡土文学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家,被誉为“大运河之子”,刘绍棠13岁就以“神童作家”的美名登上文坛,备受文化界和读者的关爱。  大运河畔的童年诗画生活  刘绍棠出生在大运河畔儒林村一户普通的农家。  刘绍棠从小就出奇的聪明,母亲唱的歌谣,民间艺人讲的历史故事他都能很快记住,还能生动地讲述给小伙伴听。1942年春节过后,还不满6岁的刘绍棠就被送往邻村供给店村上小学。小学的校舍是关帝庙中的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