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年画的艺术特征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s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滩头年画作为湖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图形不仅造型独特,色彩鲜艳、形式新颖、其背后更蕴含着吉祥寓意的文化精神内涵,在没有传播媒介的时代承担着寓教于乐的教育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及滩头年画自身题材的陈旧,导致滩头年画日渐衰落,传承现状甚为堪忧。文章旨在总结滩头年画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分析滩头年画的传统元素,唤起人们对于滩头年画的传统记忆,为滩头年画的保护与发展献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滩头年画;艺术特征;文化内涵
  滩头年画历史悠久,其吉祥的图形、鲜艳火辣的色彩,作为集艺术和精神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艺术,使人在湖南地域民居室内昏暗的居室环境中感受到兴奋欢快,并营造了浓厚的吉祥喜庆气氛,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发源于农耕乡土文化的年画形式已经不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深入有效的宣传工作。只有唤起大众对于滩头年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喜爱,才能真正使滩头年画在大众生活中活起来。
  一、滩头年画的艺术特征
  滩头年画产自湖南邵阳市隆回县的滩头镇,是湖南唯一传统手工木板水印年画,滩头年画始于明初,极盛于清。滩头年画深受湖湘地域民俗文化影响,其造型夸张朴实,色彩鲜艳润泽,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从造纸原料、纸张、刷低、刻版、历经七次印刷、七次手绘、到一张精美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20多道工序,在全国年画制作工艺中更是绝无仅有。滩头年画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于世界各地,成为艺术珍藏品,为英美日等多国收藏。
  (一)图案造型
  滩头年画图案题材丰富,大致分为三类,即英雄神像、吉祥图案、戏文故事类。
  英雄神像类:门神、灶神、财神、佛像。吉祥如意类:“招财进宝”“麒麟送子”“一本万利”“子孙万代”“和气致祥”。故事戏曲类:“桃园结义”“麒麟送子”“花园赠珠”“老鼠嫁女”。这些年画反映了楚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及民俗大众的审美情趣。
  滩头年画在图案造型上以表现人物为主,具有造型手法夸张,构图饱满、线条简练等艺术特征。其一,人物造型上则善用“夸张”手法,注重表现人物“神态”表情刻画,人物面部一般为正面及三分侧面居多,图案造型上采用对称形式,即:绝对对称、相对对称、左右对称,如人物图案造型从头饰、面部五官、服饰、均为两两相互对称;其二,人物主图形整体塑造魁梧饱满顶天立地,粗眉大目,眼睛炯炯有神,鼻子高挺,白脸加以五须飘扬,神态则潇洒安逸,手执举鞭锏于盔,四肢刚劲有力,而辅助图形则是寥寥数笔加以概括,整体画面层次分明,疏密恰当,塑造了不怒自威等性格的经典人物造型。其三,滩头年画图案造型包含吉祥寓意的传统纹饰,如:祥云,长命锁、如意、麒麟等祈福吉祥物,而滩头年画常贴于门上,这些吉祥视觉语言的运用意在辟邪祈福,具有较强的实用装饰性。
  (二)图案色彩
  隆回县是“三辣之乡”,滩头年画的画面色彩散发出浓浓的湖南“辣”味,而匠人较强的主观意识和审美喜好,使得滩头年画具有艳而不俗、艳丽厚重及令人寻味的浮雕艺术效果,这是滩头年画有别于全国其他年画最为突出的特色。一方面,滩头年画色彩以传统绘画的原色为主,画面中以橘红居多,用色大胆活泼,橘红、淡黄、群青、翠绿为主色调,灰色、白色、煤黑、紫色为辅助色,近似色搭配,大小色块的有机分布,形成了协和柔美、冷暖对比的色彩效果,在湖南地域民居室内昏暗的居室环境中给人以兴奋欢快的视觉感受,营造了浓厚的吉祥喜庆气氛;另一方面,滩头年画上色使用黄-绿-蓝-朱红-品红-煤黑的上色顺序,色块及色线发生重叠交错,人物勾勒轮廓的黑色线条,以及土质本身的淡白色及背景留白的处理方式,不仅让画面多一份返璞归真的装饰美感,更达到了协调统一画面的视觉效果,使得滩头年画散发出无限趣味。
  (三)形式美
  滩头年画在造型圖像中将对称与均衡、简与繁、变化与统一等形式美法则应用得恰到好处。一是对称与均衡,是滩头年画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法,神像造型均采用左右对称形式,构图饱满而整洁、动静相宜,整体给人以稳重协调严肃的视觉感,为人物的威武形象塑造起到了衬托作用;二是简与繁,滩头年画中将留白与大小色块相互穿插搭配,简单的几何图形中又包含精美繁琐的图形图案,使得画面精致而不单调,在视觉上得以很好地平衡;三是变化与统一,滩头年画神像中线条流畅,粗中有细,从人物面部五官到腰间衣带都迎风飘动,既有北方的粗犷豪爽,又有南方的浪漫情怀,而小神像区区数笔则勾勒得活灵活现,色彩及空间组合排列疏密得当,使得滩头年画达到形与美高度统一的视觉效果。
  二、滩头年画制作的工艺美
  隆回地理环境特殊,盛产质地较硬的枣木、梨木、梓木,进行雕刻,“刻版”可以分为线版与色版,色板常以枫木为原料,而线版通常线条圆润,张弛有力、疏密有致;“纸质材料”上,用嫩竹做原料,由手工生产“原生土纸”,此纸张呈奶白色,柔韧性强,吸水性好,易于存储,是保存年画的上乘之选; “蒸纸”,先将原生土纸捆扎后放入铁锅用水蒸煮2-3小时之后,挂于竹条自然风干;“托胶”则是在蒸纸之后将纸表面刷上胶矾水,这种做法更易于年画上色,成色均匀;“刷粉”是采取当地岩石层中矿物质,经人工晒干打碎,再漂洗后沉淀制作为“白胶泥”,这时土纸会呈现为粉白色,上色后显示出浮雕艺术视觉效果,色泽浓艳厚重,经久不退;“配色”取用当地溶洞地下清澈的溪水,在颜料中配置植物胶与石灰明矾混合液,使之年画颜色鲜艳热烈;“印刷”选取传统节日中秋之后,制作用6道工序,分别为黄-绿-蓝-桔红-玫红-煤黑,印完一色晾干后再进行下一种颜色;“开脸”是滩头年画最具特色的一道工序,由手工艺人全手工绘制人物面部,需要极高的手艺技术,步骤包括印头子、点眼珠、打胭脂、画胡须、涂口红等十道手工工序,“粗眉大目、以目传神”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绘制,同时也体现了手工艺人的主观创造性特征。   三、滩头年画的发展现状
  滩头年画前身是滩头纸马,《隆回县志》载,滩头年画历经300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由王东元创办,绘制《秦叔宝》《尉迟恭》《和气致祥》《麒麟送子》《龙凤呈祥》《老鼠娶亲》等经典年画作品。道光年间,胡奇甫在“和顺昌”作坊开发绘制了《桃园结义》等十几种戏文故事类新作品。清朝末期达到风靡,共有108家年画作坊,工人2000余人,年产量达3000万张。比较有名的作坊有大生昌、宝悦来、宏顺庆、大兴祥、正大昌、天顺昌、义生和、大春园、成人发(高腊梅)、金玉美。历经新中国时,被当做封建迷信而有所制约,导致年画生产几乎停顿。1958年,滩头年画开始恢复生产,销量高达20万余张。1963年,滩头年画创作出以革命题材为主的《工农联盟》《拥军优属》等新年画,但大众市场欢迎度不高,导致销量下滑。1985 年,滩头年画研究会正式在邵阳成立。随后1984年,隆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6年正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销量的下滑,全国年画作坊陆陆续续停产关门,至2008年,仅存年画作坊高腊梅、李咸陆两家,随着继承者已故,加之“传内不传外”祖训的宗旨,导致滩头年画后继乏人,滩头年画已经停止生产,面临灭绝的地步。
  四、滩头年画的文化内涵
  滩头年画作为艺术和精神相统一的民间传统艺术,包含了祈福纳吉、子孙繁衍、英勇忠义等文化内涵。年画自身最初用于驱邪避灾,后发展为祈福祥瑞之意,而图形中蕴含着吉祥传统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人们对最朴质美满生活的期盼。滩头年画不仅承载了滩头文化内涵,其吉祥寓意的图形背后充当着“寓教于乐”的传播媒介,承载了深厚的中国民俗文化价值。
  其一,祈福纳吉。滩头年画题材源于民间历史传说,画匠将“福禄寿喜”的吉祥寓意寄托于图形之中,如祥云、灯笼、寿桃、长命锁、回纹等图形;在美化居室的同时衬托其喜庆气氛,借助年画,寄托了人们祈祷生活幸福吉祥的美满心愿。如《和气致祥》中人物梳双髻、慈眉善目、憨态可掬,人物头部与身体为两个小圆,巧妙地组成了太极图“圆”的造型,完美地将中国传统“和”与“合”的哲学思想融为一体,反映了民众对于家和万事兴、事事称心如意的美好祝愿和祈福纳吉的生活观念。
  其二,子孙繁衍。古代民众认为人丁兴旺,国家才能繁荣富强,重视个人家庭的一切,以传宗接代为根本,滩头年画则承载了大众对于子孙满堂和求子祈福的生活追求。如《子孙万代》中童子手抱葫芦、藤蔓,葫芦谐音“福禄”,属于汉语言文字的象征现象等,而藤蔓图形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寓示人们对于子孙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美好追求。
  其三,英勇忠义、驱邪祈福。自古以来民间祭祀活动盛行,滩头年画深受浓厚的巫风习俗的影响。年画图像大多为门神,粘贴于门上,既反映了对于英雄忠义人物的热崇,更有驱除灾难和保家卫国的实用性作用。如《苗族英雄》英雄神像身披斗篷、手握红梅,旗子上有 “福”字,意在梅开五度,五福齐天。另一神像手握如意,如意在古代寓示万事如意,事事顺利之意,将高大威武神圣的英雄神像,粘贴于各家各户的门窗之上,在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的同时,更是起到了镇宅与祈福的功效。
  五、结语
  滩头年画是民间文化,亦是民间大众创造的文化,它是民族大众情感和理想的载体。本文通过滩头年画总结其造型题材,包括英雄神像、吉祥图案、戏文故事;其造型题材深受湖湘地域的文化影响;色彩设色即鲜艳火辣的装饰性色彩为湖南地域居室环境增添喜庆色彩;而图形造型线条极具形式韵律的艺术美感;其图形中的吉祥元素背后更是赋予了大众对于生活及美好憧憬。只有讓大众了解滩头年画的图形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的璀璨文化,让滩头年画中的装饰艺术成为现代设计的创新点,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中国设计”,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才能进而提升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韩佳颖.湖南滩头年画艺术特色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周吉.滩头年画的艺术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1.
  [3]王健.滩头年画的设色艺术[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4,(06)
  [4]杨婧.滩头年画的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05)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实例介绍《新E代英语(1)》教材及配套光盘在英语课堂上的使用,并对这本教材的功用作了简要概述。
期刊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文化产业方兴未艾,业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软实力显得极为迫切与严峻。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模块,文
美术创研是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发展的有力支持,也是高师美术教育在双创活动和创业型教改中的重要抓手。西华师大美院在相关教改中提前布局、勇于实践,在课程设置、教学任务
摘要:绘画艺术禽鸟造型研究作为中国绘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重要意义。选取萌芽期禽鸟造型发展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分为彩陶时期禽鸟造型艺术题材的初现、秦汉时期的禽鸟造型在各种绘画方式的体现;对萌芽期各种绘画形式的作品做深入的研究,以期能给禽鸟造型演变研究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关键词:造型;神似;生动性;主题性  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说这个时期人们视美妙的原始壁画、精致的陶罐为艺术
<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