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教育的精气神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yx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从人人都有学上的低水平均衡,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初级均衡,再到人人都能上好学的全面均衡,山西省晋中市在财政并不充裕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保障对教育的投入,大刀阔斧进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将教育均衡发展推向新的高度。这股处处敢为人先、集中力量办大事、穷地方办富教育的精气神,缘于晋中教育人对教育均衡规律、教育本质的正确把握。
  
  谈到岳壁三中校长张明星,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岳壁乡梁坡底村的村民都赞不绝口,说他内外兼修、软硬共抓4年就“救活”了岳壁三中,村委会还打算给他和教师发一笔奖金。
  4年前,这所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农村中学曾一度濒临倒闭。片区内每年适龄的学生有200多人,但学校的学生总数才170人,其余都流失到好学校去了。教师不会上网找资料,电脑都封存起来,落满了灰尘。
  2006年2月,张明星从县城的平遥实验小学副校长转任岳壁三中校长,经过4年的努力,如今的岳壁三中,在校生人数达到600多,新进和从其他学校交流来了10名任课教师,全部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学生考入重点高中和职校的人数超过毕业生总数的1/6,成为远近闻名的好学校。
  让岳壁三中“起死回生”,有什么诀窍呢?谈到这个问题,张明星笑了笑说:“我哪儿有这么大的本事,多亏了上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好,教师、资金都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才让岳壁三中有了好发展。”
  的确,岳壁三中被“救活”,绝不是个别因素在起作用。晋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有股敢为人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精气神,正是这股精气神,成为救活薄弱校的“灵丹妙药”。
  
  布局调整破解择校难题
  就区域教育发展而言,学校的布局、规模很重要。在教育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没有好的布局和适当的规模,连办学条件的均衡都无法谈起。
  晋中位于山西省中部,是晋商精神、大寨精神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晋中的教育发展在山西也一直为人称道,有很多创新的做法和尝试,如上世纪末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等,都在山西省乃至全国走在前列。
  然而,在择校问题上,晋中市也曾经饱受其困。三四年前,与岳壁三中的状况类似,很多农村学校因为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差,生源外流,校长们常常因招生困难而头痛。与此同时,大量农村学生涌入城镇学校,又造成了城区学校生源爆满、班额超标。由于择校,晋中家庭教育支出猛增。晋中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5年晋中市城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659元,其中教育支出497.2元,比2000年的345.2元增长了44%。2006年仅前三季度人均教育支出就达500元,比2005年增长23.8%。如此沉重的教育负担,令很多家庭苦不堪言。
  如何才能缓解择校难题,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呢?
  “晋中破解择校问题,促进教育均衡,首先是从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做起的。”晋中市教育局局长鹿建平说。据介绍,2002年以前,晋中市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4000多所,其中3800多所分布在农村丘陵地区。“‘单师校’过多,学校布局小而散,战线拉得过长。”鹿建平给记者算了笔账,“在总投入一定的情况下,要照顾这么多学校的发展,教育投入就像‘撒胡椒面’一般,更多的是‘打了水漂’,根本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这时候,教育发展的成本就会转嫁到社会,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
  于是,从1999年开始,晋中市开始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减少学校数量,扩大学校规模。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现场会,提出布局调整的目标和实施规划,并将其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政绩的硬指标和硬任务。
  在具体的调整模式上,晋中市并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允许各区县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办法。例如左权县的山区面积广,就采取了“县统筹模式”,在撤并山区中小学的同时,在县城创办了两所专门招收全县贫困山区撤并学校学生的寄宿制小学,接纳了100多个撤并校的1000多名学生;祁县探索的是“多村联办模式”,将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若干所学校的教育资源,如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等集中起来,走多村联建、联办、联管、联用一所大规模、高标准学校的路子,有效弥补了农村校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此外,还形成了“乡统管”“资源重组”“资源置换”“学区一体化”等不同的模式。
  
  教育投入推动千校达标
  完成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升级,需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为此,晋中市设立了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专项资金,集中力量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从外表上看,太谷县阳邑中学和其他的农村初中没什么差别。不过走进教学楼,到每个教室里面去看看,你就会感到这个农村初中不一般。
  一部投影仪、一台电脑,加上一部幻灯机,在这稍显陈旧的教室里,却装上了连通互联网的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可以播放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直接登录“太谷教育信息网”下载其他教师的课件,或者使用其他的网络资源。
  “像阳邑中学这样每个班都装备了多媒体设备的初中还有好多所,全部都是离县城较远的山区学校。”太谷县教育局局长张东生告诉记者,“我们坚持的原则是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从离县城最远的学校开始,先把它们建成最好的学校,然后再是县城里的中学。”
  目前,太谷县100%的学校都装备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全县共有计算机网络教室455个,计算机总数4084台,10∶1的生机比,甚至好于东部某些城区学校。
  如此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要花不少钱吧?张东生说:“从1997年开始装备到现在,设备总投资达到1000多万元,都是逐年从太谷县教育经费中挤出来的。要知道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太谷县财政并不算富裕。”
  其实,在整个晋中地区,从学校布局调整、信息化建设到标准化建设,经费投入采取的都是类似的思路。鹿建平告诉记者:“为保障晋中教育的投入,除了严格执行市、县按比例配套的规定外,还落实了两个硬规定,那就是用足教育费附加和专项资金投入,保证每年都有充足的资金改造薄弱学校,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所谓专项资金投入,就是对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等专项行动,晋中市和区县每年都必须保证一定经费的教育投入,并将此纳入教育督导以及政绩考核内容,“评价一个区县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主要看的就是专项资金的投入。”鹿建平说。
  鹿建平还告诉记者,为了实现各校办学条件的均衡,目前晋中正在大力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要把全市保留下来的1000所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建成标准化学校,用他们的话来讲,这叫做“千校达标工程”。从2005年开始,市政府每年设立1000多万元的标准化建设专项资金,确立一至两个重点项目,统一改善学校状况及教学设施。
  此外,为推进从去年开始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连同省里的资助晋中市共投资5亿元,完成了28.45万平方米的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使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连续多年的教育投入,實现了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一个样。无论走到哪个区县,学校都是建得最漂亮、最富有现代气息的地方。据了解,晋中11个县区,已有8个通过了省级标准化学校合格县的验收。
  
  教师交流盘活农村薄弱校
  择校在择师。为了激励教师从城市向农村、从优质校向薄弱校合理流动,晋中采取了“区域内交流”“交流教师骑车15分钟可以回家”等人性化的举措。
  从2008年7月开始,晋中开始推行新一轮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教师交流制度。“择校的实质是择师,教师资源配置不均,势必造成教育发展的失衡。”在鹿建平看来,在办学条件逐渐均衡的情况下,要破解择校难题,关键就在于让教师流动起来。
  为了让教师真正流动起来,晋中以市政府名义下发文件,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干部交流,鼓励在同一个岗位干满6年的校长、中层干部以及50岁以下的男教师、40岁以下的女教师,按照自愿报名、统一调配的原则,从超编学校向空编学校、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合理流动。
  “由于有市里面的支持,政策推行起来还比较顺畅。2008年全市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2841人,2009年交流3201人,两年共交流6042人,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19%左右。”鹿建平说,“当然,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比较人性化的激励措施。”
  在交流范围上,实行小范围区域内交流,城区教师在城区交流,农村教师在农村交流,交流出去的教师以骑自行车15分钟回到家为限。“即使交流,也不会影响教师正常的家庭生活。”晋中市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史进智说。
  在交流方式上,采取了“人走关系动”“对口交流”等多种形式,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赋予了教师更多的主动权,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史进智告诉记者:“考虑到有些交流的教师担心工资待遇会变差,不愿意同时转走自己的人事关系,可以先实行‘人走关系留’,到2011年,将全部实行‘人走关系动’,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阶段。”此外,晋中还规定,从2009年开始,教师申报晋升高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具有参加干部教师交流的经历;教师评选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等,必须有异校交流的经历。这两条硬杠杠让很多教师从“被交流”走向主动交流。
  教师交流制度犹如一条鲇鱼,激活了整个教师队伍,也盘活了农村薄弱学校。平遥县金庄小学是缺编的薄弱校,3年前只有9名教师,很多课程都排不开。受益于教师交流,现在该校教师增至14人,不仅能开齐开足课程,交流来的年轻教师还带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
  从西郭小学交流到金庄小学的孔庆龄是一名年轻的女教师,2009年刚到金庄小学,她就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上了一节公开课,带动了其他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她组织学生参加岳壁学区的文体比赛,还为我们破天荒捧回了奖状。”谈到交流来的教师,金庄小学校长赵青山兴奋地说。
  “交流也给学生带来了变化,新教师来了之后,学生们上课更积极了。”一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以前数学成绩不好,来了新老师后,孩子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在交流队伍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和中层干部。史进智告诉记者:“2008年和2009年参与交流的教师中,有近800人是校长、副校长。”
  干部的交流对推动农村薄弱学校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影响更为巨大。2007年8月,刘生伟从平遥实验中学副校长转任岳壁一中的校长,把“推门听课”的习惯也带到了这所农村薄弱学校。两年下来,他累计听课500多节,最多一天听6节课,积累了7本厚厚的听课本。
  在他的带动下,学校形成听课、评课的风气和制度。“有一次,我谁也没通知,结果包括我在内竟有13个教师不约而同地听了同一节课。”刘生伟说,听课还“听”出了8名县级教学能手,填补了该校的一项空白。
  现在的岳壁一中,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原来到城里择校的学生,回流了十几个;在本校任教的4名教师,还让在城里上学的孩子转回自己学校就读。
  
  教学改革围绕学生发展做文章
  推行校长听课制度、搞“有效教学”、改革高中招生办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围绕学生学得好、有出路、能成才,晋中还为教育均衡配套了一揽子政策。
  在晋中,不仅校长有听课的习惯,很多教育局长,乃至主管教育的副县长,都有“推门听课”的习惯。“从2007年开始,晋中在全市倡导校长、局长听课;从2009年开始,正式形成校长、局长听课制度,教育局长每年至少听10节课,校长每年至少听100节课,教研员每年至少下乡100天、听评课200节。数量不够的,取消相关待遇及晋职资格。”鹿建平说。
  2009年9月4日,國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35中听了5节课,并一一进行了点评,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很多人都呼吁学校校长、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向温总理学习,走进课堂听课。
  在此背景下,晋中搞校长听课制度,是不是在跟风呢?不是,这实际上是晋中推进“有效教学”系列活动,加快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又一有力举措。
  据晋中市教育局副局长高晋峰介绍,学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体现在教学层面上,就是农村薄弱学校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有一次,他和鹿建平局长到一所农村小学一年级听课,一堂课45分钟,教师只讲了4个字“上、下、左、右”。
  “老师用了20分钟讲解,再花了20分钟让学生练习写这4个字。”鹿建平向记者分析说,“实际上,在上小学之前,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写这4个字。这样来看,这节课就是无效劳动,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低下,正是因为无效教学因素太多。校长、局长不下去听课,这样的情况就发现不了,教学改革、教育均衡也就无从谈起。”
  于是,在抓硬件均衡、师资均衡的同时,晋中又下大力气推行校长听课制度,搞“有效教学”、连片教研。高晋峰告诉记者,所谓的“有效教学”包括管理有效、教研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作业有效。为了推进“有效教学”,晋中市一方面抓连片教研,将几所学校、几个乡镇捆绑在一起,共同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教研活动;另一方面抓教师培训,形成了全体教师三年一考、三年一赛、每年利用寒暑假搞集中培训等制度,每年市本级培训达到万人次,同时还不定期选派校长、教师到东部沿海地区乃至国外接受培训。
  “只有课堂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了,学生无论在哪所学校都能学到知识,谈均衡才有实质的意义。”高晋峰表示,“教育均衡不能脱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教育规律。”
  围绕学生的发展,晋中还从学生“出口”入手,改革高中招生办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学生初中毕业后,能够进入合适的学校进一步深造。“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离不开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支持。学生初中毕业后没有深造的机会,义务教育再均衡也没有用。”鹿建平这样说。
  从2001年开始,晋中就把优质高中的招生指标按比例均衡分配到初中学校,2008年指标到校比率达到40%,2009年达到50%,2010年将达到60%,不仅从“出口”上有效遏制了择校现象,而且让更多农村薄弱学校的孩子有机会上优质高中。(摘自《中国教育报》2010年1月25日)■
  □本栏责任编辑 周瑜芽
   E-mail: jxjyzyy@163.com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为人民服务》一课以如何在语文课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为要点,给我们呈现了一堂具有缜密论证分析、强烈情感冲击、巧妙学法指导特点的精彩的语文课。引用林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工具与人文——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  【片段一】  师:(课件出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
期刊
王安石与苏轼这两位宋代大诗人,登山游览时有着自己不同的感受,但都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至理名句。吟咏着这两位诗人写的《登飞来峰》与《题西林壁》,我顿觉视觉敞亮,深受启迪。  诗人王安石登飞来峰,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道出了自己登高拨云的凌云壮志。诗人王安石身处塔的最高层,登高望远,景物一览无余,不惧怕浮云遮住视线。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细细一寻味,我们
期刊
课堂“意外”是把双刃剑,处理得好,满堂生辉;处理不好,课堂逊色。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因为缺少丰厚的数学素养,当课堂“意外”降临时,不能从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等核心要素来把握教学方向,使得课堂出现混乱。因此,教师上课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不但要钻研本课教学,还要把本册教材及本学段的课标精神领悟透彻。  在教学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长3厘米、宽2厘米) 拼成一个更大的长方形时,教师问:“通过
期刊
上月, 在北京某知名大学当老师的一个朋友来看我,闲聊中,他跟我讲了一个故事,让我记忆深刻,感慨颇多。  朋友说,当年上高中时,自己的成绩很优秀,一直都在重点班。可是在高二文理分科的那次考试中,他却意外地发挥失常,被毫不留情地刷到普通班。这对朋友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他先是难过不已,紧接着就是失望颓废,无法振作起来。  朋友的这种糟糕心情持续了好久。后来,班上搞一次语文小测验,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但朋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周学华)针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课程改革进程中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问题,上栗县教育局从教育科研入手,全面深化课堂教学实验,着力构建高效课堂,创造上栗教研特色。  该局把“深化课堂教学实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在全县中小学全面开展自主学习实验。为推动实验工作有序开展,该局首先组织教研室全体教研员、10所中心小学校长、业务干事,24所初级中学校长、业务副校长赴山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王历瑞林英良)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近期,信丰二中为教师设立首席教师岗位,有效解决了“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问题,受到了广大任课教师的普遍好评。  该校设立的首席教师不是固定不变的职务或职称,也不同于学科带头人,而是“责、权、利”统一且聘期为3年的流动岗位,当选者必须是在各学科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能手和专家。首席教师在聘任期间要对学校学科业务工作进行组织和指导。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龚建平)“正月里,花里花朵开……”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南康市逸夫小学的校园里总会弥漫着优美的采茶调,全体师生在操场上翩翩起舞,这边“扇子花”翻飞,那边“矮子步”跳起,真是令人目不暇接。  赣南采茶戏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既让学生感受采茶戏的魅力,又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瑰宝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朱德幼)自2001年起,乐平市教育局每年开展一次为期一周的城区小学“开放周”活动。活动开展八年来,为乐平市小学教学管理与研究搭建出广阔的平台,有力地促进城乡小学间交流,为实现乐平市城乡小学均衡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开放周”活动以城区小学为开放主体,城区小学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办学特色开放相应的课程,开放角度涉及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少先队工作、第二课堂等方面。活动分为参观、听课(分科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朱太军)“学校开展的‘道德午餐’活动使我改掉了很多坏毛病。现在我在家承包了洗碗这一家务活呢!”上猶县第二小学的伍华同学高兴地说。学生家长李萍在谈到儿子康宽法的进步时,欣慰之情溢于言表:“他最近在家的表现可真令我惊讶,会把自己的衣服主动洗好,还打扫房间、学做饭,虽然做的饭不那么好吃,可我已经很满足了。”“我真切感受到了这些孩子精神面貌的变化。他们多么像一棵棵根基不稳却在风雨中茁壮成长
期刊
遂川县教育名片  概况:遂川县总人口54万,各级各类学校179所,学生93 281人,教职工3 828人。遂川县系吉安市第一个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吉安市第一个省级“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县,曾先后获得吉安市“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奖、市教育重点工作考评先进单位等荣誉。近几年来,该县教育质量不断攀升,连续多年位居吉安市前列。  理念:立足基础不急功近利,着眼未来不好高骛远,谋求发展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