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出生体质量儿婴儿期食物过敏发生的危险因素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m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质量儿食物过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NICU住院治疗,出院后在食物过敏门诊就诊且符合食物过敏诊断标准的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食物过敏组(49例),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同期在NICU住院治疗,出院后在儿童保健门诊建档随访但无食物过敏表现的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对照组(49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2组患儿性别、胎龄、产出方式、出院后喂养方式、父母饮酒、吸烟史、父母变应性疾病史及母孕期每日进食鸡蛋情况和婴儿期鸡蛋添加时间.同时查阅患儿住院期间的病历资料,分析患儿所患疾病、胃肠外营养、PS和呼吸机的应用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患儿出生体质量、性别、产出方式、出院后喂养方式、父母烟酒暴露、母孕期每日进食鸡蛋情况、婴儿期鸡蛋添加时间及其住院期间所患的各系统疾病、胃肠外营养、PS和呼吸机应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胎龄、父母变应性疾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物过敏组中胎龄33~ 35周、36~37周患儿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胎龄29 ~32周患儿的比例低于对照组(x2=10.312,P =0.016;x2 =20.753,P =0.00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质量儿食物过敏的发生仅与父母一方或双方的变应性疾病史有相关性(OR=5.574,P=0.004;OR=14.487,P=0.000).结论 父母双方变应性疾病史与低出生体质量儿食物过敏的发病有关.
其他文献
根据东北沙质荒漠化地区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的 72个沙地植物群落样地、2 76种植物的调查数据 ,进行双向指示种分析 (TWINSPAN) ,结合DCA排序得到符合客观实际的分类结
检测了抗迟缓爱德华菌单抗对牙鲆的保护性。从10株自制单抗中筛选出一株对牙鲆具有较强保护性的单抗3F7。与仅以该菌感染的对照组相比,该抗体可显著提高牙鲆感染迟缓爱德华菌后的存
李丕皋等将圆锥小麦的穗分枝特性导入普通小麦并选育出穗分枝小麦新品系分 33。通过对分 33和亲本及杂交后代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营养品质等测定 ,结果表明 ,分 33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 ,有益于干物质的积累 ,籽粒营养品质中等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表明 ,穗分枝小麦分 33既源于穗分枝型的基因 ,也保留普通小麦亲本的基因 ,具有抗倒伏、抗病、落黄好的特点。
一条长3446bp的人类新基因cDNA已从胎脑cDNA文库中被克隆.该cDNA克隆包含长2583bp的开放读框,推测编码一条长86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预测分子质量为96.8ku.通过同源性比较
区域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是适应当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我国区域农业景观类型多种多样,十分复杂.且有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土壤污染加剧、水体污染日趋严
利用染色体步移策略,以尼可霉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片段为探针,从圈卷产色链霉菌中克隆到了一个大约10kb的DNA片段.对其中1.8kb的PvuII-SacII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此
借助于多维傅立叶变换和Volterra级数给出了一大类非线性系统对正弦激励响应的一种计算方法,并给出了一个计算实例。
记述采自广东的科短肛属一新种:深圳短肛(Baculum shenzhenense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标本馆.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所致胰腺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肾内科住院诊断为HSP的患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SP患儿血、
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了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和蔗糖对中华芦荟丛生芽诱导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糖对中华芦荟丛生芽诱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6BA,而NAA影响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