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气象灾害防御对策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federers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自然气候因素等条件影响,赣州市历来是气象灾害多发地区。本文就探索建立、完善适应赣南山区特色的防御减灾体系作探讨。
  关键词:特点 问题 对策 建议 体系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基本地理状况及气象灾害主要特点
  赣州地处北纬24o29’-27o09’,东经113o54’-116o38’。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01毫米。境内有各类水库980多座,山塘8万多座。地形以丘陵为主,面积占总面积的61.1%。土壤的成土母质为花岗岩、紫色页岩、冲积土、红砂岩及第四纪红色粘土,土壤保水能力差。复杂的地理条件,使赣州成为典型的气象灾害特别是暴雨型山洪灾害易发、多发且危害严重的地区。
  纵观多年来灾害发生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台风带来降雨强度大,导致灾害严重。7-9月受福建、广东沿海登陆的台风影响多,特别是强台风影响,容易带来突发性洪灾。如在2006年受“格美”台风影响而发生的“7.26”洪灾,上犹县五指峰乡黄沙坑村过程降雨量达386.6毫米(其中3小时降雨量179.3毫米,6小时降雨量224.8毫米),从暴雨出现到洪峰发生,其间隔时间仅约1个小时。山洪来势凶猛,造成了极大损失。
  二是山洪发生季节性强、时段较分明。灾害主要发生在汛期,特别是在4-6月主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50%,期间发生的灾害占全年的80%以上,7-9月降雨量占全年不足20%。
  三是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呈普遍性、分散性。土壤保水能力差,农村切坡建房多,一旦遇暴雨山洪,极易发生灾害。根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市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约9000多处,点多面广,大多分布在边缘山区及群众居住分散,交通、通信条件差的地区。
  四是山洪陡涨陡落,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灾害大多发生在边缘山区,强降雨过后,洪水来得快,走得快,突发性强,冲击力大。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溪洪水等发生突然,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防汛减灾协调机制有待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减灾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基层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抗灾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不够,应急通信、指挥和交通装备水平落后。
  二是灾害监测体系还不够健全。预警信息覆盖面和时效性尚待提高,灾害监测预警、防范处置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应用尚待加强,灾情监测、采集和评估体系建设滞后。
  三是防洪基础设施薄弱。全市各主要江河防洪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成为防洪的隐患。城镇防洪除县城以上城市逐步修建了防洪工程外,大部分圩镇都是沿江而建,由于地處低洼,易受洪涝侵袭。
  四是相关配套法规政策不够完善。依法防灾减灾措施力度不够,探讨、推行、落实灾害保险、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方面的政策制度建设滞后。
  三、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策及建议
  具体抓好“六大体系”建设和完善:
  (一)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体系
  落实好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气象灾害防御责任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好行政领导责任制。以地方政府、部门单位、工程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完善和落实责任机制,并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二是进一步落实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岗位责任人。对各类工程设施全面落实好防汛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岗位责任人。进一步明确具体责任,坚持汛期巡查、排查和汛情报告制度。三是抓好山洪灾害联户防范责任制的完善和落实。加强对修建在陡坡下、溪河边等山洪灾害易发区建筑物的全面调查、排查,完善登记造册制。落实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村组干部包农户,把责任层层分解,使居住在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每一户家庭都落实有一名乡、村干部为联户防范行政责任人。一旦有预警信息,相关责任人及时通知到户,及时采取措施避灾,必要时实行强制转移。
  (二)气象灾害防御预案体系
  有针对性地做好防御预案,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一是科学制定预案。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划分好风险区域,确定不同区域的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防灾减灾措施、社会保障和救援对策等。二是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根据预警、报警方式,逃险路线,躲险地点,以及灾民的安置、救护等具体措施,在日常特别是汛前认真开展应急演练。三是做好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准备。加强对抢险队和防灾骨干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查险、判险、处险的能力。加强气象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山洪灾害监测员防汛减灾知识的普及和技能培训,提升业务素养。四是强化应急管理的协调工作。强化各级防汛指挥部的指挥、调度、协调能力,加强部门配合,在紧急时期做到反应迅速,指挥有力,调度科学,措施到位。
  (三)气象灾害防御工程体系
  在统筹考虑流域的自然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多方面条件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建设、修缮好灾害防御工程体系。一是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快完成对现有带病运行水库的除险加固修复,使工程尽快恢复规定设计防洪能力,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二是抓好城镇防洪工程。在城镇总体规划和流域防洪规划的基础上,按照规划确定的方案和标准增建一些防洪减灾作用明显的防洪骨干工程,建成完整的城镇防洪体系。三是抓好生态防护工程。在河流上中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主要溪河沿岸、在建重点工程项目区域和蓄水工程集雨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四是抓好地质灾害点迁移工程。结合移民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继续采取政府补助、群众自筹的方式,分期分批将居住在地质灾害点的群众搬迁安置到安全区域居住。五是抓好防雷电工程建设。据调查,全市平均80%以上的中小学校没有安装防雷设施或防雷设施不完备。当前,对农村中小学校要进行全面勘察、分析、设计,科学评估分类,编制好本地中小学校防雷减灾工程建设规划,在教育、气象部门的指导下抓好规划的落实。
  (四)气象灾害防御监测预警体系
  坚持科技减灾,充分发挥科技在减灾工作中的作用,着力完善三套监测预警系统。1、气象系统监测预警系统。完善县、乡系统建设,在重点区域适时增设自动观测站点,形成立体的、完备的监测体系。建立各种气象要素资料的收集、加工处理、分析系统,提高对天气的预报能力特别是对短期天气和气候以及灾害性、关键性、突变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和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加强各类建筑场所尤其是中小学校防雷设施的安全检测和工程验收工作,建立健全雷电灾害防御减灾配套服务体系。2、山洪监测预警系统。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建成较完备的山洪监测点。加快完善乡镇到村、组、户的预警信息传输网络,使监测预警信息在基层县、乡镇、村组之间及时传递。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成以市地质环境监测站为管理中心,以县、乡(镇)和村、组多级地质灾害监测点为网络的监测预警系统。
  (五)气象灾害防御宣传培训体系
  以基层为工作重心,放手发动、教育、动员、组织群众,形成气象灾害防御群防群治的局面。一是加大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宣传。将减灾知识普及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大力开展对广大群众的气象灾害防御宣传。将减灾知识普及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强化对中小学生的宣传培训。组织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制减灾科普读物、挂图或音像制品,推广地方减灾经验、宣传成功减灾案例和减灾知识。二是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板报、宣传栏、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宣传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躲灾避灾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宣传减灾知识。支持、引导地方文化宣传队伍及其他群众团体、民间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在开展文化宣传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展防灾避险知识宣传,丰富文艺活动内容。
  (六)气象灾害防御法规政策体系
  坚持依法减灾,依法治灾,逐步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减灾工作的地方法规政策体系,使减灾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一是加强依法防治力度。按国家有关法规要求,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水利、矿产、铁路、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等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时,充分考虑气象灾害防御要求,尽可能地避免、减少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二是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法制化建设。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订、修订有关减轻自然灾害和灾害救助等方面的法规政策。在开展调查和政策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气象灾害防御保险制度。三是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减灾管理网络。结合新农村建设新型社区工作,把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列入新型村落社区建设内容,发挥村民理事会带动群众作用,增强群防群策能力。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下,我们将实行政府统一指挥为组织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行动主体,以防为主,防、抗、救、治相结合,着力构建适合赣南山区特色的气象灾害防灾减灾体系。
其他文献
摘要:抓好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工程的质量,而且还能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主要对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四个阶段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作出相关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 质量控制 项目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点多面广量大,这就容易导致项目过程中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甚至产生重大质量安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对传统园林艺术应用的三种可能:继承、改变、展望,具体分析,表达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能。继承:园林中可直接应用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改变:传统园林中经过一定改变应用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展望:传统园林今后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发展应用。   关键词:传统园林艺术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继承   1园
期刊
摘要: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及山前地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进行了阐述,据此,可预测山区及山前地区居民和工程建设(已或待建)所在地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針对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理措施,从而减少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  关键词:泥石流;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气象水文条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0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期刊
摘要: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E2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要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建筑的快速改革与不断优化,建筑智能化已经是社会建设发展的主流。而要使得建筑智能化工程能够高效、完善地体现在工程建筑上,工程施工很关键,它的质量控制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角色。因此本文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管理,特别是施工质量的管理进行了详细解析。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逐渐加大了对煤矿事业的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煤矿技术的进步,机电一体化也逐渐开始应用在煤矿业中。近些年来,我国不断的有煤矿灾难发生,这也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改进技术,将机电装置有效的应用于煤矿业中,从而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不受伤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原有的机电装置也在不断的进步,机电一体化的最大的
期刊
摘要:园林绿化树木修剪是指树木成形后的修剪,应根据植物生长所需生态环境的要求选择修剪方式。修剪方法主要有抹芽、疏枝、拉枝、摘心、伤枝等。园林绿化树木的修剪存在竞争枝的修剪、剪芽和剪口、主枝的配置等技术问题。  关键词:园林绿化;修剪方法;技术问题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现代城市基础建设中城市园林绿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特色,
期刊
摘要:吉林市从1673年建城到如今已经有了近340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洗礼,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混乱,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今天。纵观古今,吉林市从无到有,每一步发展、每一次跨越,都因其在不同时代,对母亲河——松花江功能需求的不断变化而改变。因此,文章通过分析不同时代城市对应松花江的不同功能需求,对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梳理、总结。    关键词:吉林市;功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是为了实现工程项目投资,保证工程的安全、进度及质量而进行周全的策划。建筑工程管理事关企业的信誉、经济效益甚至存亡问题,科学的管理手段能为建筑企业创造出更高的效益。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状、工程管理、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一个建筑工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有了飞速发展,各地城市加快对园林建设的脚步,对环境建设也愈加重视。许多城市园林建设的比较有特色,讲当地的历史、文化等艺术融入其间,这要求设计者有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智慧。出色的园林设计,是将传统园林与现代地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本文针对园林的特点、布局、规划与设计等内容做出系统的研究,根据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