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循环图”中理解氮的循环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ac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氮的固定、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氮肥、合成氨和硝酸工业,以及人们利用或生产这些含氮物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等。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让学生对含氮物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又能重点学习几种含氮物质呢?显而易见,在本节中,选择什么样的线索来贯穿,什么样的载体来承载这些含氮物质尤为重要。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对本节的第一课时认为内容很少,基本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有关氮气和氮氧化物的性质,教师讲起来也是枯燥无味。笔者认为,大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发挥教材中的“氮循环示意图”的功能。而这“循环示意图”恰恰是教材中本节内容最为重要的学习线索和载体。笔者在授课过程中,以“氮的循环图”作为知识线索和载体,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作为工具,去理解这几种重要的含氮物质的有关性质。
  一、在“氮的循环图”中认识含氮物质
  1.具体操作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氮循环示意图”,让学生找出“循环图”中涉及到的含氮物质,并分析这些物质中的氮元素化合价。并由学生讨论总结如下表1。
  因为氮氧化物较多,可将教材中氮氧化物的众多物质放在此环节让学生认识。给学生介绍N2O、NO、N2O3、NO2、N2O5及其中氮的化合价。
  2.意图
  训练学生阅读及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分析化合价是为后面做知识铺垫,利用氧化还原这一有力工具分析含氮物质的化学性质。
  二、在“氮的循环图”中了解含氮物质的转化
  1.具体操作
  让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找出含氮物质在自然界中的转化方式和途径,分析含氮物质形成了什么样的循环。在这些循环中,哪些对人类有益?哪些有负面作用?此环节由学生代表描述氮的循环途径,教师配合学生,进行动画演示,其余学生观看大屏幕。最终总结的循环过程图如图1所示。
  2.意图
  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简明的氮的循环过程,进一步认识氮循环过程涉及的含氮物质。能清晰的判断出哪些过程能给人类带来的有益的或负面的影响。
  三、在“氮的循环图”中进行教学环节的过渡
  1.具体操作
  一是需要过渡到N2的性质学习环节时,可借助“氮的循环图”。
  二是需要过渡到NO、NO2的性质学习环节时,可借助“氮的循环图”。
  2.意图
  始终让学生的思维回归到“氮的循环图”这个载体上,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氮循环中的这些众多物质的性质,循序渐进,紧紧围绕“循环图”这一线索,逐步展开学习,能在学生心中建立一个含氮物质的知识框架。
  四、在“氮的循环图”中分析氮气、氮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1.具体操作
  让学生阅读教材,借助循环图示,很容易分析总结出N2和NO、NO2的化学性质。如图2、图3。
  2.意图
  能很形象的演绎N2、NO、NO2在工业上和自然界中的一系列变化,从而很好的理解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
  五、在“氮的循环图”中进行课堂小结
  1.具体操作
  【课堂实录】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氮循环中的N2、NO、NO2的有关性质,从价态角度考虑,它们都处在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循环图中的其他重要物质会在以后的课程中一一为大家介绍。
  在循环图中,将本节所讲的N2、NO、NO2重点标记。如图4所示。
  2.意图
  引导学生从价态角度分析总结含氮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
  六、在“氮的循环图”中思考讨论、训练
  笔者在本课时教学中设置了两个思考讨论题和一个课堂训练题,都是在“氮的循环图中”进行的。
  【思考讨论1】氮循环中哪些过程体现了N2的氧化性,哪些体现了N2还原性?分析后,呈现结果如图5。
  【思考讨论2】“一场雷雨一场肥,但愿雷公多打雷”, 应该如何理解这一民间俗语?分析后,呈现结果如图6。
  【课堂训练】氮循环中哪些过程是“固氮”?哪些是自然固氮?哪些是人工固氮?如图7。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针对“思考讨论1”的处理细节上,笔者给出了相关物质的价态,以便引导学生从价态角度分析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针对“思考讨论2”的处理,笔者让学生重新回归到课本,阅读教材,结合氮的循环图,学生自己根据所学习的N2及氮氧化物的性质,总结分析该俗语包含的化学反应原理。
  七、结束语
  教科书中的循环图是知识的视觉化呈现,可以说是教材中的第二种语言,能使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问题通俗化。加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的改善了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促使学生掌握了课本的重点。
  笔者深刻意识到,在遵循一定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改革和提高。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应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崇,现今的作文教学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直以来,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急功近利,存在一误区:提
期刊
“优化教学手段,落实有效训练”是有效教学“聚焦课堂、立足有效、提升质量”主题的延伸和拓展。有效训练是有效教学不可分割的整体,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  有效教学的根本在于教学的有效性,有效训练是推动教学有效的必要手段,是有效教学开展的重要途径和组成部分之一。  开展以“三个注重”为实施原则的学科专项训练。注重训练的基础性和普及性,注重练习的适宜性和可行性,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以我们的
期刊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期刊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故事,我所有的,是和学生们一起进步的点点滴滴。这看似微不足道的点滴却如颗颗璀璨的明珠在我的心海中激起层层美丽的涟漪。班主任工作,细碎而繁琐,从每天的早读到晚上的查寝,从课间眼保健操到操场上的跑步,从清晨的卫生到班容班貌检查,从自己这一科的教学到九科的宏观调控,从学生的情绪到科任老师的协调,学习要关心,纪律要费心,卫生要操心,每天以奔跑的
期刊
一、农村中学课堂管理现状  现行农村中学对教师的管理,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的期末考、统考、中考、高中会考或高考中的学生成绩为主要依据对教师进行奖惩,对考试成绩的数据处理基本是做简单的平均分和及格率、优生率的计算,很少有学校对数据按统计学原理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分数管理的最大问题是忽视了教师劳动的过程性。  另外,课堂管理的封闭性突出。忽视学科教学中的互动性、网络化以及社会化,对学校以外的与学校教育生态
期刊
故事背景:不久前,两个学生在放学之后,发生冲突。他们相互扔石头,当时我并不知情,被打的学生告诉我她的头上出了血,我立刻把他带到办公室查看,见没有什么异样只是额头上曾破点皮,就没有打电话给家长。我把那个打人的学生批评了一顿,并叫他家长接他时把被打的同学带到医院去看一下。我以为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但是6点钟一个家长找到我说他的女儿没有被送去正规医院就医,态度非常粗暴,而且与另一方家长发生冲突,虽然事
期刊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化教育步入学校,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已悄然走进了学校师生,走进了课堂。所以,今天的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必须在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下,充分利用
期刊
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了解到:随着学段的增加,高中学生的各方面在逐步走向理性和成熟,他们对事物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然而,高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又存在着年龄、知识、修养和社会见识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所以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必然有一定的隔阂和代沟,对这种现象视而不见将可能导致师生间的代沟,进而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和对学生教育的成效。所以要达到良好教育效果,班主任必须将师生间的距离拉近。怎样才能够缩小师生间的代
期刊
教师只有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尊敬。“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句在教育界广泛流传的经典名言说明:爱是教育的生命!因此,“爱学生”是教师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职责,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一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听话的学生,如果只以严厉批评、要求其写保证书等手段教育,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如果用爱打开学生的心扉,点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思路和方法,不能只墨守常规,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一、在观念上创新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不是另起炉灶,也不是空穴来风,靠的是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循循善诱的劝导方式,以情相待的友情风范,兴趣盎然的学习方法。这一切首先来源于教师诚笃的“爱”和“和谐安全的氛围”。  第一,变师道尊严为合作伙伴。一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谁唤起了学生的自尊,谁就是学生心灵的主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