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利场》看萨克雷的女性观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xy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说《名利场》是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的成名作,萨克雷在小说中无情的揭露了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虚伪,同时也成功地塑造了天使艾米丽与恶魔力蓓佳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小说中两位主人公从表面上来看,是作者有意塑造的正反面典型人物,而从本质上来看,则是体现了作者矛盾的女性观。本文从当时父权制社会历史背景出发,探讨萨克雷的女性观。
  关键词:《名利场》;萨克雷;女性观;父权制社会
  作者简介:张锦云(1977.7-),女,河北唐山人,大学本科,唐山职业教育中心英语教研室讲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1
  《名利场》取材于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是萨克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名利场》成功地塑造了文学中的女性“冒险家”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无情地批判了十九世纪英国社会的婚姻。本文从当时父权制社会历史背景出发,探讨萨克雷的女性观。
  一、父权制社会中的女性气质
  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受男性所支配,男性家长控制着家族的所有资源,这种制度是一种历史性制度。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在当时整个社会中都充斥着男性中心主义和性别歧视。女性气质并不是指女性的自然天性,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和文化中被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当有了一个统一的女性气质标准,那么就会对达不到女性气质标准的女性形成无形的抑制。
  传统文学中,总会隐隐约约透露出男权中心文化,很多男性作家会凭借叙述故事来表达出对男女的不同要求,并且总会在不经意间表达出对男性的憧憬与对女性的蔑视,以自己的标准来称量男性和女性的价值。在十九世纪文学中,只有婚姻才能换取女性贞操,婚前的“含苞待放”,婚后的“贤妻良母”成为了当时的“家族天使”,是当时的理想女性形象。文学中还有一种女性形象,其与“天使”形象大相径庭,没有圣洁的光环,甚至褪却了女性应有的本色,显露出与人类不相符的狂野,充满邪恶,成为男性难以驯服的“恶魔”。
  萨克雷在小说中塑了艾米丽与利蓓佳两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两位主人公分别代表了传统男权文化视域中的两种女性类型。善良、笨拙的艾米丽出身于尊贵,其品行与男权社会中的理想女人相符,最后艾米丽得到了体面的生活;自私、机灵的利蓓佳与艾米丽形成鲜明的对比,两者不同的品行、不同的性格,利蓓佳放荡不羁,甚至僭越了当时的社会秩序,最后落入毁灭的深渊。对于力蓓佳的罪有应得,作者萨克雷在小说的开关就已经埋下伏笔,两位不同的女性形象,成为了小说中的正反事例,充分体现了萨克雷的女性观。
  萨克雷在小说中赋予艾米丽和利蓓佳两种不同的形象,主观地议论着两者的行为与个性,这也就使读者会树立与萨克雷相同的主观意识。近乎完美的艾米丽的形象是萨克雷心理主观愿望,也是男性文化的载体,是作者基于女性气质的刻板幻想。
  二、《名利场》中萨克雷矛盾的女性观
  在小说中,艾米丽和力蓓佳属于两个极端的女性形象,读者在细读之后,可以体现到作者萨克雷对两位女主人公并非完全的赞同与完全的反对,而是充满了矛盾。
  艾米丽从小就衣食无忧,而萨克雷并不觉得这样的人生是完美的,因此,作者安排艾米丽度过了一段十分贫苦的生活。在小说的最后部分,作者以疼惜的口语将艾米丽比作是柔弱的寄生藤,希望她能够学会独立。而作者安排她与都宾幸福地生活在一直,表明萨克雷对这类“天使”的认可与喜爱。
  力蓓佳的世界充满了堕落与虚伪,甚至对男性构成了天一定的威胁,她具有超强的征服欲,这种征服欲赋予力蓓佳足够的魅力,使她很快就攀升到了社会的高层地位。然而在十九世界的父权制社会中,她卑微的出身还是摧毁了她的幸福,剥夺了她的财产继承权。而作者对力蓓佳也并非完全不定,在小说中,力蓓佳机灵、有朝气,并且有着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气质正是艾米丽所不具备的。然而她掐媚奉承,唯利是图,对自己的丈夫与孩子不闻不问,与当时社会“贤妻良母”的女性形象背道而驰。也正是由于她的这种特质,才使得她罪有应得,成为了诺言的陪葬品。
  两个不同气质的女性形象体现了萨克雷女性观的矛盾。萨克雷在小说中充分描写了世俗生活,也正是这些世俗生活让萨克雷找到了家中迷失了的自由和兴奋。男人的成功,需要有道德感的女性为他做后盾,正如艾米丽这种善良的天使。家庭的安逸和幸福是男人的追求,但是生活也必须有色彩,循规蹈矩的日子并不是作者想看到,他更希望女性能够摆脱过度依赖。也正如力蓓佳这种邪恶的精灵,能够抛开世俗的眼光,随心所欲、尽情地去享受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也必须有节制,不能为所欲为,不择手段去伤害他人。这正是萨克雷的困惑,也是他矛盾的女性观。
  三、结语
  《名利场》中天使般的艾米丽与恶魔般的利蓓佳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作者萨克雷对于两位女性抱以复杂、矛盾的态度,他赞同力蓓佳的独立性,同时批判她的无耻;他欣赏艾米丽的善良,同时否定她的依赖。艾米丽是幸福家庭的象征,力蓓佳是诱人世俗的代表,两种强大的力量在故事中抗衡,造成了萨克雷对女性的矛盾心理,体现了萨克雷的女性观。
  参考文献:
  [1]高原,宋来全. 反抗中读解现实社会——《名利场》中利贝卡反抗的一生[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01:26-28.
  [2]李沙沙. 从《名利场》看19世纪男性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05:117-118.
  [3]顾向阳. 从作者性别批评视角看简·爱和吕蓓卡的人物形象差异[J]. 大理学院学报,2015,03:45-47.
其他文献
《嘉丽妹妹》是美国现代作家西奥多.德莱赛的重要作品,和《珍妮姑娘》是姐妹篇。小说通过乡下姑娘嘉丽从农村走向城市的生活变迁,反映了美国十九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社会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后现代视域下《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不确定性研究”(项目编号:12542131)成果之一。  摘 要: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后现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小说清晰的结构、通俗的语言以及全新的叙事方式,该小说也备受文学界的赞赏。不确定性是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典型特征,本文通过对《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解读,阐述了后现代文学
摘 要: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所针对的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根本弊病,外国文学作品《等待戈多》主要的体现了对文化反叛的朦胧性、荒谬性和虚假性。然而,《等待戈多》的解构中同时也体现出无望中的希望,这即是《等待戈多》的重要特性之一  关键词:贝克特;等待戈多》;西方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张跟丛,女,1990出生,汉族,籍贯:山东省,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
目的:姜黄素(Curcumin,CUR)主要来源于姜科、天南星科中的一些植物,为多酚类化合物。姜黄素在降低血脂方面不仅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但姜黄素不溶于水,生物利用度低,在中性至碱性p H条件下不稳定,对光、热、铁离子敏感。山楂和山楂黄酮均有良好的降脂效果,临床应用提示,姜黄和山楂联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降脂效果。本课题采用纳米结晶技术,制备姜黄素纳晶混悬液,以提高姜黄素溶解度,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运用大量的表现手法,特别是象征手法的应用。这篇文章详细地探讨了象征手法在这篇文章中的应用。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象征主义;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1  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诞生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当时正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部小说
目的:  衰老(senescent)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随增龄的发生以及外界环境的刺激,机体各细胞、组织、器官出现不可逆的退行性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皮肤粗糙皱纹、记忆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