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电气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i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电站电气设备”课程以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小型水电站电气部分设备及选择为载体构建课程模块,以校内实训室、合作企业电器厂、电力公司、水电站生产现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参与课程教学、学习,理论联系生产现场实际中,培养学习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能力,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达到教学目标。
  關键词:课程定位;教学思想;课程模块;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吴强(1961-),男,四川理县人,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副教授。(四川 泸州 646005)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0-0181-02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应以就业为导向,与地区专业相关企业合作,建设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让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达成培养目标。以下就“水电站电气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谈一些做法。
  一、课程定位和教学思想
  1.课程定位
  “水电站电气设备”是我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教学交互进行的综合性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介绍发电厂及变电站主要电气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等知识;介绍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指导学生开展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能力训练。重点是通过课堂讲授、课程设计、实验及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树立工程观点,初步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设计方法,并在计算、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方面得到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计算、绘图、使用技术资料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生和去相关企业的对应岗位就业奠定基础。
  2.课程教学思想
  以小型水电站电气部分设备及选择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通过模块化的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学校实训条件和合作企业生产实习基地,以中小型电站的电气工程图教学,构建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紧密工学结合教学,达成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目标。
  二、课程体系建设
  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教学分为水电站电气设备,水电站的测量、控制、信号回路和水电站的总体布置及运行管理三个部分。教学重点是前面两部分,第三部分主要是在电站实习中学习。而升入高职院后,理论课程教学主要是分为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一次设备和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二次部分两部分,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理论和部分实验、实习,这不能满足生产一线对用人需求的。在高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又补充了实习环节,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课程和课程教学目标进一步的明细。实施中的教学课程体系如下:
  第一部分为:第一单元,发电厂变电所概论,中性点的运行方式,电弧及电气触头的基本理论;在这一单元的理论课程学习后,组学生开展电站、变电站、电器设备生产厂参观学习。
  第二部分为:第二单元,电气设备及载流导体;第三单元,电气主接线、厂用电接线,配电装置,接地装置;第四单元,电气设备选择,电气布置。在这一阶段学习中,安排少油断路器拆装实习,电气一次部分的课程设计和电气设备厂生产实习。
  以上两部分在第三学期完成。
  第三部分为:第五单元,电气二次回路,操作电源等。学习后安排,电气二次部分课程设计,保护屏设计及配线实习。这部分在第四学期完成。
  第四部分为:水电站运行实习,这部分在第五学期完成。
  第五部分为:水电站电气部分设计,这部分在第六学期完成。
  为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努力在结合工程实际中学习。本课程设计的教学体系为:参观电站—学习电站—校内实习—电气设备生产—电站运行实习—设计电站。让学生在这一教学体系下,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达成人才培养目标,解决学生就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设备选择设计和识图能力。为此,我们在校内建设了维修电工培训中心、高低压电器设备实训室、继电保护实训室、发电站综合实训室等。在校外与本地区电力企业进行了广泛的相合,建立了电力公司参观实训基地、电器设备生产厂实习基地、特种变压器厂生产、试验基地和水电站运行实习基地。这课程项目化教学开展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将高职教育思想做中学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在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确定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教材选择很重要。比较用过的教材:《水电站电气部分》,应明耕主编;《发电厂电气部分》,熊信银主编;《发电厂 变电站电气部分》牟道槐主编;《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吴靓主编。吴靓主编的相对更适应高职学生一些,但存在的共同问题是教材所介绍的设备落后现实5到10年;各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同,选择的典型图和设备介绍应有一些区别。实施中,重点做了以下改革:
  在发电厂变电所概论中,补充新能源及应用;
  在电气设备中,补充智能开关电器知识,特别是智能变电站设备知识等;
  在电气一次接线图中,补充与我们有合作的电站应用电气图和机电设计图册中的相关图电气图,以及电器设备生产厂的箱变图、配电屏图等。
  特别将世博会中,国家电网馆中的相关情况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增强学生所学知识新技术和实际工程应用特点。
  提出每一章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网上收集资料进行学习交流,补充书中的不足。
  四、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重点是要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课程组全体教师认真研究教学理论与方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及学生的反馈信息,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通过教学改革,构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调、互补,相互独立考核”的教学体系。
  一是按能力需求,将实际工程用图融入理论课程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识图技能和工程设计思想,为后面的实践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点,利用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将难学的理论用媒体和图片进行教学,配以课程设计、操作练习、配电设备生产实习和电站运行实习等,以动画、三维彩图、图片和实物演示电气设备结构和原理,中间穿插录像教学片,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黑板+粉笔”与“电脑+鼠标”、“课室+实验室”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按电气行业岗位群的要求进行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三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融入到课程中学会应用知识的思想。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课程的每一章教学完成后,都要求有一到两个组的同学用PPT进行学习总结,以此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归纳总结,训练从业综合素质。在实践教学中,其一是用校内的保护屏,尽量让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按所选保护屏中继电器情况进行保护原理接线、屏后接线设计,并完成安装配线测试等,训练学生识电气二次图的能力;其二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以完成实习指导书规定任务为项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结合电器厂和水电站生产现场实际,按指导书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相互间的协调、沟通、合作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其三是通过各实践性教学环节,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提高学生电气设备安装能力和从事电业工程作业的综合素质。
  四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用新设备内容补充教材的不足,鼓励教师自编讲义,以缩短教材与新设备新技术的差距。
  课程通过更新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大激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及时将学生的好资料上传到课程资源中,让师生在互动中完成教学,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程教学效率和效果。
  五、课程教学要求
  高职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精心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和做的过程中学习。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工程图、实验室、生产现场,开展形势多样的教学。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分组讨论,学生上讲台讲,教师点评;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习现场学习、查资料等方式回答问题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撑握知识。
  在参观学习中,教师先在教室讲实习指导书,提出通过实习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看书准备后,通过现场学习回答出指导书中的中问题。
  在课程教学中,以参观过的电站主接线、厂用电接线、配电装置、开关控制回路等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工程图中学习,增强对电站图的适应能力。教师以真实的案例教学,学生以真实的案例学习、练习,在学习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中提高综合能力。
  在电站运行实习中,教师根据实习指导书要求,将所实习电站的情况、结合电站实际学习内容进行讲解和安排。将学生进行分组,落实每一天实习的任务,让学生到电站后能按所分配任务,在组长的带领下,结合电站现场学习。教师结合现场实际,做好指导、抽问,让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差的同学,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联系实际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和团队意识。好的同学在帮助差的同学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学习掌握的知识就会更好和更扎实。在各组实习内容交换时,让上一轮实习的组长,给下一轮实习分组的同学讲实习内容,带同学到现场讲学习重点、要点、结合图和现场学习目标,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尖子学生。
  六、课程教学评价改革
  课程评价方式是一个引导,方式不同,学生的学习不同,好的评价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重在学习的过程和大家的参与。特别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纳入到教学目标中,现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程学习评价。
  一是将每个项目给一定的分质,完成一项评定一项。主要是用电路安装质量、测试数据、实习报告来评定记分。二是在学期末,通过教研组组织,采用抽取项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要求用学生所完成的电路板为项目,让学生对所抽到项目进行电路分析、测试,回答问题,上交所做的所有电路板,综合评定记分。三是让学生用PPL进行项目小结、平时回答问题记分。四是用理论试卷考试记分等。五是将几部分合计,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重在平时,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督促学生重视每一次课和每一项目练习,特别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好的评价机制,更能促进学生学习,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综上所述,在高职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做好课程定位,需要结合实际需要组织课程内容,建设与之适应的校内、校外实习环境。特别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通过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让学生通过多门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实训,成为生产一线所需的高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琦,孙竹梅,白建云.满足岗位需求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
  [2]龙艳红,兰蔚,邓海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与实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1,(2).
  [3]王艳.高职《电气设备检修》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10,(3).
  [4]马雁.“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
  (17).
  [5]眭肖钰,王丽,李依凡.“电气设备”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2).
  (责任责任:麻剑飞)
其他文献
笔者论述了在形势教育中要加强对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的认识论来观察分析和把握形势.
综述了《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在关注学科发展动态、促进成果转化、服务水利经济建设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论述了针对刊物专业特色,如何提高学术水平、编辑质量方
综述了心脏4种β-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结构、功能和信号转导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Th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mechanism of four β-adrenergic recept
摘要:“电气运行”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电力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根据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我们对“电气运行”课程进行了课程开发。论述了重构后的“电气运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和课程考核方案设计等内容。  关键词: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电气运行  作者简介:于争驰(1976-),女,河南开封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工程系,讲师;孟凡(
摘要:将传统教学和仿真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把多媒体和虚拟技术运用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中,将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以EWB软件为平台,阐述了其电路模拟仿真功能和特点。针对数字电路教学中出现的逻辑函数化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等问题,介绍了如何应用EWB进行仿真的实例。实践证明,在数字电路教学中应用EWB,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EWB;数字电路;应用;虚拟技术  作者简介:季丽琴(198
创品牌,有特色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学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战略。根据21世纪纺织服装学科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问题,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编辑的主体性,对北京服装学
回顾了我国畜禽传染病防制基础研究的现状,也展望了世纪之交畜禽传染病防制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方向和重点.对畜禽主要且危害大的传染病,提出应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的角度,联
应用“信息有序系列”新概念(信息是指非随机性定义的信息,有序系列是指非周期性、存在大量无序中的有序部分)研究中国、亚洲等大地震、超大型矿床、复杂断裂构造等有序性特
结合《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作为全军首批军事学核心期刊在提高期刊质量的办刊体会,从强化保密意识,遵守法规纪律,严把政治保密审查关;坚持办刊宗旨,凸显刊物特色,组织策划
叙述了半导体纳米微粒在聚合物分子中的原位制备方法、纳米微粒在体相材料及膜材料中的复合与组装等相关工作,并对复合半导体纳米微粒的结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研究。 The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