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2001~2006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时了解分析临洮县孕产妇死亡率和死亡的影响因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干预措施,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打下基础。方法:收集2001~2006年临洮县死亡孕产妇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寻找死亡原因。结果:2001~2006年的孕产妇平均死亡率108.00/10万,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内科并发症。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强化县乡两级产科建设管理及人员培训,实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转诊,建立有效的高危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对高危孕产妇诊断准确、转送接诊及时,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 原因分析 干预措施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2001~2006年,临洮县18个乡镇卫生院每年上报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孕产妇死亡调查问卷、孕产妇保健年报表及年度质量控制调查表等。
  方法:根据妇幼站信息资料室提供的全县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个案死亡病历、调查问卷等有关资料,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死亡诊断。
  
  结 果
  
  2001~2006年的孕产妇死亡32例,平均死亡率108.00/10万,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其次是内科并发症,孕产妇多数死于县、乡两级医院,其次是家中和途中。
  孕产妇文化水平越低,死亡率越高。
  可避免死亡24例,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6例,不可避免死亡仅2例。
  
  讨 论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卫生事业以及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降低临洮县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县乡两级产科质量,提出干预措施。
  从本组结果可以看出,孕产妇死亡人数波动不大,死亡原因首位是产科出血,其次是内科并发症;孕产妇多数死于县、乡两级医院,其次是家中和途中。孕产妇文化水平越低,死亡率越高。其原因为:①孕产妇住院分娩逐年增多,县、乡两级产科人员业务技能需进一步提高;②家庭贫困;③交通不便,信息不通;④文化水平低,缺乏自我保健意识;⑤转诊或就诊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
  本组结果显示,可避免死亡24例,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6例,不可避免死亡仅2例。因此,加强县、乡两级产、儿科建设,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建立通畅有效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途径。
  为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加强县、乡两级医院的产科管理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及技能,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及转诊制度,使转诊一步到位,获得最佳抢救时机。②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和“降消”项目的开展为契机,加大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提高住院分娩率。③充分发挥县妇幼保健站职能部门作用,制定乡级产科质量标准,严格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禁止无条件的单位处理高危妊娠和开展剖宫产。④加强完善县、乡、村三级保健网建设,认真履行各级工作人员职责,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扩大宣传面,让全社会参与宣传妇幼保健知识。⑤领导重视、关心母亲的安全、婴儿的健康,加大妇幼保健事业的资金投入。
  总之,加强围产期保健,强化县乡两级产科建设管理及人员培训,实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转诊,现成有效的高危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形成对高危孕产妇诊断准确、转送接诊及时的有效运转系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膈下肋骨X线摄影技术的改进,以提高膈下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准确性。方法:观察和分析膈下肋骨骨折52例,将膈下肋骨分为3等份,外1/3段用患侧小角度前后斜位摄影,中、内1/3段采用对侧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摄影,并对摄影技术改进前后进行对比。结果:52例膈下肋骨骨折病例中,采用常规正斜位片有36例明确诊断,13例为疑似病例,未见骨折者3例。改进摄影技术后13例疑似病例中,11例明确诊断有
期刊
摘 要 了解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通过测定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功能状态及其与病程的关系。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功能 病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3年8月~2006年6月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8 例,进行胰岛素释放实验,病程0~18年,均未应用过胰岛素。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详见表1。    方法:用放免法测定血中胰岛素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方法:对1044例异常子宫进行病理分析。结果:异常子宫出血病理诊断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928例(88.9%),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2例,子宫内膜癌50例,子宫内膜炎42例,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萎缩分别为8例和4例。结论:异常子宫出血以功能性子宫出血为主,其次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诊刮送病理学检查,是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异常子
期刊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1996年4月~2004年10月CT诊断眼眶骨折137例,男91例,女46例;年龄16~73岁,其中20~40岁98例,40岁以上39例;绝大多数为青壮年。仅左眼骨折56例(76%),仅右眼骨折48例,双侧同时骨折33例。受伤原因:拳击伤46例、撞伤39例、摔伤23例、砸伤13例、刀砍伤6例、爆炸伤2例、受伤原因不清者8例。临床主要症状有复视87例,视力下降56例,眼球运
期刊
关键词 Colles骨折 固定 护理    资料与方法    1994年4月~2006年4月收治Colles骨折96例,男41例,女55例;右68例,左28例;年龄21~82岁,平均56岁。按照Frykman分类:Ⅰ22例,Ⅱ39例,Ⅲ9例,Ⅳ10例,Ⅴ10 例,Ⅵ2例,Ⅶ3例,Ⅷ1例;其中7例合并舟月分离。  方法:对无移位骨折,采用功能位石膏固定。对有移位骨折,采用手法整复。患者取坐位,前臂旋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快速检测对急性心梗(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疑似AMI患者用cTnI快速检测,并与CK-MB比较。结果:AMI发病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内cTnI敏感性分别为38.4%、87.6%、90%;而CK-MB的敏感性在发病后4小时、6小时、24小时分别为48.9%、69.1%、84%。结论:AMI发病6小时内CK-MB敏感性高于cTnI,而6小时以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液的速度。方法:对23例出生后0.5小时~6天的新生儿,在静脉输液时进行观察,将全日液体的入量在8~10小时内输完,速度4~6滴/分。结果:23例新生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每天顺利完成输液,未发生呼吸困难、肺水肿。结论:将新生儿每日静脉输液总量在8~10小时内输完,速度为4~6滴/分是安全的。  关键词 新生儿 静脉输液 速度    观察与比较    静脉输液的速度,一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FI)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对2005~2006年收治的819例患者中临床真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真菌感染检出率达全部痰检阳性的58.51%,而白色念珠菌的痰检阳性率达真菌感染中的76.71%,并有明显的高龄分布。结论: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易感者均为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病因复杂,多伴有或合并多种疾病,并且长期应用抗生素种类均达2种以上。
期刊
患者,23岁,汉族,已婚,农民,因继发痛经1年,伴B超发现子宫肌瘤1个月,于2001年7月14日下午2:00步行入院。患者21岁结婚,婚前曾人工流产1次,婚后夫妻性生活正常,未避孕,一直未孕,并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痛经,症状逐渐加重伴月经量增多,多次到我科住院止痛、止血治疗腹痛缓解出院。1个月前B超检查发现了宫肌瘤,到省级医院就诊,诊断子宫肌瘤并中度贫血(Hb70g/L),建议纠贫血治疗,待Hb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种类的相关因素,制订相应对策,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在焦作市各医疗保健机构中进行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出生缺陷的诊断及分类均按全国统一标准。结果:焦作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70‰。神经管畸形居首位(24.42%)。结论:加强婚前保健工作,普及优生优育知识,争取每一位准妈妈都能在规定时间内服用叶酸。全面开展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关键词 出生缺陷 监测 对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