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蝉的发展演变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n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叙述了玉蝉在史前、商周、汉代及其以后各个时期的发现及其造型特点。对玉蝉所代表的宗教信仰及社会思想进行了阐述,玉蝉代表了人们对死者死而复生的期望,也是死者的一种身份象征。
  【关键词】:玉蝉 重生
  玉蝉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发现,是丧葬用玉的重要一部分。本文简要叙述了玉蝉在史前时期、商周时期、汉代以及汉以后时期的发展演变,并阐述其代表的社会思想。
  一、史前时期
  玉蝉最早发现于东北地区的兴隆洼文化白音长汗遗址,出土数量仅为一件。这件玉蝉为圆雕,长3.55、头宽1、尾宽1.2、厚度1.1厘米。 磨制光滑,造型简约。头顶部有一凹槽,头前部有八字形竖向凹槽,两侧各有横向凹槽。头部有一圆形孔,两面横向对钻。
  红山文化那斯台遗址和牛梁河遗址均有出土玉蝉。红山文化出土的玉蝉为立雕,以蝉的头部和腹部为雕刻重点,线条简约,通常有穿孔,可供佩戴,可能是死者生前佩戴之物。
  良渚文化早期的张陵山遗址和晚期的反山墓地都有玉蝉出土。这些玉蝉不同于红山文化的玉蝉,主要以背部为表现对象,着重于蝉的头部和双翅。
  以玉器作为口含,有珍贵相伴,以通巫神的含义。兴隆洼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中出土的玉蝉数量较少,制作较为粗糙;而石家河文化出土的玉蝉数量多,雕刻精细,并且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可见,玉蝉在石家河文化的丧葬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蝉从泥土中破蛹而出,象征着“再生”,而食露为生象征着高洁,所以蝉的形象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出现在丧葬习俗中,寄托了人们死而再生,羽化成仙的美好期望。
  二、商周时期
  商代前期玉蝉的造型简单,体型较大,呈现了蝉的大致轮廓。商代中期玉蝉注重对蝉头部和双翼的描绘。到了商代后期,玉蝉数量增多,既有刻画细致的,有也造型简约的,共同点在于对双目和双翼的突出表现。双目通常于头部两侧凸起,双翼以阴刻线来表现,较为复杂的会在双翼上刻有阴线装饰。商代玉蝉通常有一位于额部的孔,应是墓主人身前佩戴之物。
  西周时期玉蝉在琉璃河燕国墓地、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山东济阳刘台子六号墓、北窑西周墓等都有发现。周代玉蝉技法进一步成熟,造型上直线变少,更多的是弧线,眼睛突出于头部之外,蝉翼分叉,中间有线条隔开,双翼上有倒三角形的雕刻线条。玉蝉在头部和蝉的中部有穿孔,无穿孔的玉蝉也有发现。山东济南刘台子西周六号墓共发现4件玉蝉,其中一件玉蝉长2.4厘米,宽0.8厘米,高0.9厘米,眼睛为圆形,背部有脊线,雙翼紧闭,口部有一孔。
  春秋战国时代的玉蝉在洛阳凯旋路南东周墓、山西长子县东周墓、上马墓地、绍兴306 号墓等都有出土。洛阳凯旋路南东周墓出土1件玉蝉,长1.1厘米,宽0.8厘米,单体玉雕,有穿孔,发现于死者头部,应是缀玉瞑目的一部分饰件。这一时期的玉蝉与前代刻法一致, 但是造型有所不同,纹饰更加复杂,背部的两翼相隔较远,用明显的阴线分隔开。 战国时期的玉蝉较春秋时期宽大,,造型逼真,纹饰更加复杂多样,写实性很强。
  玉蝉是“缘生以事死,不忍露其口”的丧葬观念的反映,也是商周时期人们对玉可以使尸体不腐,灵魂永生的期望。
  三、汉代
  汉代玉蝉的数量大大增加,西汉中期以后,玉蝉作为口含逐渐成为固定葬俗,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汉代玉蝉大多为无孔玉蝉,是丧葬专用器物。在地域分布上,汉代玉蝉主要出土于陕西关中地区和江淮地区,河南、河北也有一定数量的发现。
  从雕刻的精细程度上,汉代玉蝉可分为三种:
  A型玉蝉雕刻精美,表现蝉的头部、腹部和双翼。头部双目凸出,头部与身体有明显分隔线,双翼突出于尾部。
  B型玉蝉主要表现头部和双翼,造型比A型简单。双目没有特别突出,额部呈弧形或基本平齐,胸部用阴刻线刻画,双翼与尾部基本齐平,腹部较为平整。
  C型玉蝉雕刻最为简单,整体近似蝉型。头部用数刀雕刻表示,头部和胸部用一条阴刻线区分开来,双翼为Y型阴线表示。
  汉代玉蝉与前代相比较,材质以和田白玉为主,玉质温润而有光泽。整体上汉代玉蝉大而薄于前代,多为扁平型,中间厚两边薄。大多数汉代玉蝉没有穿孔,仅作为丧葬使用。
  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玉置于人的九窍,可阻止精气外泄,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汉代丧葬中玉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玉蝉也是葬玉的一种。汉代追求灵魂不灭,羽化成仙。蝉蛹从泥土中钻出,蜕变成蝉,就像是人的复活再生,开始了新的生命轮回, 这也恰合汉人的长生不老观念。玉蝉作为口含放置在死者口中,表达了让死者获得重生的美好愿望。
  四、汉代以后
  魏晋时期,玉器发展衰落,这时期的玉蝉基本继承汉代风格,中间厚两边薄,边缘有明显的弧度,双目圆润凸出,尾部呈圆形或尖型。南京郭家山墓葬出土了一件东晋早期的玉蝉,长6.3厘米,宽3厘米。魏晋以后的墓葬中,随着魏文帝废除厚葬习俗,玉蝉开始走向没落,逐渐消失。
  宋代玉器复古之风盛行,玉蝉仿照汉代,但未得汉代玉蝉的精神。蝉身短而宽,双翼分开,刀法上不如汉代锋利,雕刻线条较为深粗,边缘没有棱角。元代玉蝉在上海嘉定法华塔元代地宫中发现,仅有一件,质地无色透明,眼睛凸出于头部,背部雕刻弧线,双翼两端尖锐,形象生动。明代玉蝉以青玉居多,做工粗糙,刻线较深,双翼较宽,腹部较厚。清代玉蝉多为和田白玉制成,外表雕刻有精细的图案纹饰,做工精致,造型逼真。
  五、结语
  玉蝉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发现,汉代是其发展的高峰,汉以后玉蝉发展逐渐衰落。自古以来,蝉的生活习性使得蝉代表着高洁,这是“君子”所推崇的品格,所以蝉的形象一直被人们使用。而玉器本身代表着人们对死者灵魂永生,羽化成仙的期盼。玉蝉是连接生与死的桥梁,代表着人们对生命和对高尚的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索秀芬,郭治中,《白音长汗遗址出土玉器》,《边疆考古研究》2004年00期。
  作者简介:姓名:余丹萍(出生年份—1994),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江苏无锡,,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代考古,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所在江苏省、徐州市。
其他文献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化了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来源、内容、特点以及启示的认识,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文化理论。深刻领会和把握党对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十八大 文化建设 创新思想  一、十八大以来党的文化建设创新思想的
期刊
【摘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是受到多种影响因素导致的,其中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弱化是首要影响因素。文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历程,分析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弱化问题形成的主要因素,探討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路径选择和实践方式,希望为推动农村党支部建设工作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 基层党支部 问题及原因  1引言  就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和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两者
期刊
【摘要】:近年来,日本奉行“文化立国”战略,展开文化外交,通过影视媒介向世界输出本国文化,既提升了本国软实力,也通过发展文化的衍生物等方式拉动了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影视里有意识地传播本民族文化,并积极发展与该文化相关的周边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探讨该种文化输出模式下的经济发展方式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文化外交 经济增长模式 启示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为进一步
期刊
【摘要】:社会化媒体是互联网时代下兴起的交流媒介,包括微博、微信、博客等,是目前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媒介。在社会化媒体成为覆盖面最广的新型交流媒介的同时,其存在的一些特点也给政府公共关系的构建带来了影响。政府拥有更多传播渠道的同时,也有很多相关的负面信息因为网络聚集而影响政府形象。所以本文旨在讨论如何厘清社会化媒体的利弊,利用其服务于政府公共关系的构建,并主要阐述了政府公共关系的建立途径以及社会化媒
期刊
【摘要】:西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形势和总结以往领导集体的西藏工作思想基础上,围绕西藏工作提出了 “六个必须”治藏方略、治边稳藏战略、二十字西藏工作重要原则和西藏新发展战略,对西藏的治理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 西藏工作 治边稳藏 治藏方略  一、总结西藏工作经验,提出“六个必须”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中央领导出台了一系
期刊
【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具有指导地位。贯彻马克思主义有利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历史思想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辉,具有跨时空的指导性意义,科学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了人类发展史上,社会发展以及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给予我们在以后的发现研究中正确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中国建设规律、党的建设规律,对我们坚持正确的研
期刊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因为条文采取了肯定例举的方式,所以对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的范围存在很大的争议,不利于法官裁判。本文试图确定政府信息的范围,然后排除其中不应公开的政府信息,从而确定应当予以公开的政府信息,以便给法官裁判提供有益的参考系。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内部管理信息 过程性信息 意见性信息 事实性信息  引言  自2007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期刊
时代发展,二胎開放,社会对幼儿园教育规模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带民片区管理,以片区内示范性公办园带动民办园发展的机制,可充分发挥省市示范性幼儿园引领作用,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片内民办园朝着规范化良性发展。作为公办片长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地开展片区帮扶,更接地气地帮助民办园提升质量,我园业务部门做了大胆地尝试。  一、明所需,找原因,准确把握片区工作重心。  俗语说得好:“知己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党政部门一直将“三农”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村干部作为农村的推动者、组织者和建设者,是直面群众的党员领导干部,其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如今村干部对于队伍中却或多或少存在着道德素养偏低的问题,这与当前的社会风气、农村条件、日常管理等因素有关,也必须从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日常管理、培训教育等方面进行
期刊
【摘要】:市场制度的供給提供了经济整合良好的大环境。我国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对全国的经济改革而言,三大区域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一直走在全国的最前端,这三个区域虽然没有机制性制度的框架,但彼此间的高度政治信赖和频繁的内部协调就是一种隐性的、非正式性的制度框架。这三大区域的区域经济整合会成功,其中一个原因是其大量的资金来自于这个区域内部,而非来自于区域外部,这样就保证了这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的持久动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