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增长点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南京一中“指向深度学习的学历案研究与实践”以课程的视角,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整体性思考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南京一中实施的学历案是学生立场的,学历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将会促进课堂的学习变革、管理的方法创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历案;课程视角;学生立场;学习变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3-0068-01
  【作者简介】陆静,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01)副主任,博士,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三年前,南京市第一中学开启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学历案”研究,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试验,努力地追求着教学方式的优化,深度学习的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今天,从改变教学方案入手,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的学科课程理解与课程实施已经在南京一中形成了基本共识,以“学历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实现“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课程视角的“学历案”。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维度,系统思考“准备把学生带到哪儿去”“学生如何到达目的地”“学生怎样到达目的地”“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到达目的地”等问题,学历案围绕着一个主题或单元,整體构建课程实施方案。“学历案”结构图表清晰地呈现了教师对课程理解与实施的分析框架,教师按照学历案的要素和关键问题,带着自己的经验去与国家课程文本对话,其过程是深刻的、系统的、科学的、精准的,有助于教师从学科课程的本质上把握认知脉络的,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增长点,其价值值得期待。
  学生立场的“学历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情,以学定教,是学历案的价值指向,以“预期学会什么”为方案设计的起点,经历一个有指导、有计划的学习过程,最后以评价学生“是否学会”为终点。这使得教师把整个教学过程定位在从“学”的起点出发,用“学”的过程贯穿、以“学”的效果研判,纠正学习偏差,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站在课程和课堂的“中央”,实现由“教”关注到“学”关注的转变。
  学习变革的“学历案”。以“深度学习”的立意思辨,促进教师更加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关注课堂中学生学习过程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真实的情境,提出明确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活动,分享学习经历。在学历案的研制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目标指向的“情境—问题—活动”的课堂学习历程,努力将知识条件化、情境化、结构化,实现目标知识向工具知识的转化;在学历案的课堂实践中,教师更加关注联系与建构、理解与批判、迁移与应用,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吕建林老师从“情境、知识点、任务”三个要素出发设计具体评价任务,他提出了“把要检测的知识点合理配置在任务和情境之中”,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创新方法的“学历案”。以“学历案”研制与实践为载体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南京一中的课程实施和管理正在创新思路和方法,从经验走向科学。以学科课程纲要、目标分解、学历案设计与实践等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正改变着学校的管理模式与方法,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改变着学生课堂学习的结构与方法,改变着学科教研团队建设的思路与方法……这些将会使得南京一中走上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
其他文献
言语想象力是凭借语言文字,结合感性经验形成新形象以及利用语言文字实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与感受的能力。从人的发展来看,童年时期的教育对儿童的言语想象力的养成至关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卫生服务体系,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在实践中必须坚持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才能保证其道德内涵的充分实现.所以,在医务工作者中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
【摘要】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引领与助力。有力的团队支持,可以促使教师在相互学习、有效激励、适度竞争中逐渐成长。为此,我校将个人自主生长、搭建平台发展与团队共同提升有机结合,形成不同风格、内涵的共同体,构筑了一个又一个共赢发展的同心圆。  【关键词】共同体;抱团发展;多元微任务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
【摘要】长久以来,受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影响,“批评”一直被视为班级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20世纪后,随着“儿童发展中心说”“赏识教育”等理念的渗入,班主任教师的批评权一度陷入尴尬的境地,主要原因是有些班主任教师出于自保,放弃了批评权;有些班主任教师掌握不了批评的“度”,导致批评效果不明显。而要让班主任教师的“批评权”不再尴尬,班主任在观念层面需要改变教育观念,树立起教师威严。在实践层面,班主任教师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