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复试教学中,由于多个年级同教室,同课时学习,年级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干扰,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我们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排除干扰,全神贯注地学习,教学效果是会好的。在培养学生自治能力方面,我的做法是:
一、树立榜样,培养班级自制能力
首先,树立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的榜样。复式班教学年级有高有低,年龄不同,身心特点也不同,从心理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特点,这是复式教学的有利因素。年级高,年龄大的学生,可以担任班干部,有的也可以兼低年级学生的“大朋友”,在排座时,高年级接近低年级,便于帮助、影响低年级同学。
其次,以优等生为榜样,去唤醒潜能生,对抓纪律,抗干扰来说,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再次,常态评比,树立榜样。针对小学生好胜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培养学生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感。既有全面的评比活动,也有单项的评比活动。
二、加强引导,培养学生自制能力
1.建立符合复式教学的课堂常规
上课前,学生应将学习用具准备好,这样,课堂上就可以避免因找学习用品而出现的嘈杂声。学生做完作业,两手放下,坐好,表示已经完成作业,由小助手收发作业。发问、回答时,尽量使用教学卡片、手示、目示、座号、悄悄话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大声说话,更不要说与学习无关的话。建立这种符合复式教学的课堂常规,有助于减少声浪干扰。
2.凭借坚强的意志与干扰做斗争
复式班的学生,一般都很珍惜宝贵的教学时间,但由于其他年级的影响,有时也会分散注意力。为此,教师应当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教育,使之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以顽强的意志与个人不良行为作斗争。必要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自我克制,警示自己,约束自己。一段学习过程后,要进行检查督促。
3.进行在个人条件下独立学习的专门训练
比如,利用晨读或自习课,各年级安排不同科目,有朗读,背诵课文,有做数学题,有预习……课前向学生分别提出要求,课后一一检查效果。坚持这样做,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4.教给方法,让学生独立进行学习
比如听课时,高年级学生可以在笔记上记录讲课要点,低年级学生则可在书上用笔画出生字,并注上拼音等;在阅读时,高年级要凭借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低年级则用笔或手指指着看、读,随着年级的增高,再逐步要求摆脱指读。把诸如此类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养成习惯,减少个人声浪的产生。
5.注意劳逸结合
由于年级不同,身心发展不同,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也不同。为了减少干扰,低年级学生课中可以适当休息,或让他们早一点下课。
三、创造条件,减少干扰
第一,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接受方式,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方式,尽量防止和避免单调呆板的说教,以免学生对教学过程缺乏兴趣而开小差,产生不必要的干扰。
第二,讲解力求重点突出,简洁精要。复式教学的教师,尤其要注意精備(备课)教材,每节课突出一个重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有所得。为此应多深钻教材,以单元形式备课。讲解时,每句话都应该让学生听清楚,听得懂,积极启发诱导活跃他们的思维。
第三,教学间要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循序渐进。实践证明,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完全不了解的东西,也不是完全熟悉的东西,而是和已掌握的知识相联系的新东西。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把新知识和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
第四,授课的语言要简明扼要,生动形象。由于年级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授课的语言要言简意赅,生动清晰。要根据年级不同,把教学内容的变化,声音的高低、大小、快慢,尽量控制在最佳状态上。这样,既能节约教学时间,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过分地强调幽默风趣、丰富的表情,会使学生陷入庸俗的兴趣之中,也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五,教具的使用应适时。教具、图片、影像、课件等是进行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但要适时展出。展示过早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之,教学完毕后才亮出教具或课件,会失去这一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反而成为其他年级的干扰因素源。
第六,教学过程安排要合理。教学过程安排不合理,最容易使个别年级的学生闲着没事干,产生声浪干扰。在安排教学过程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年级高低、教学科目的不同等因素,全面考虑,一般原则是:先低年级,后高年级,低年级学生自治能力低,先语文,后数学,语文课可以讲前进行预习;先易后难,这是因为易学的内容占用教师的时间少。根据这个原则安排教学思路,这样教学秩序一般可以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另外,从自主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方面看,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要新
新任务,新方法、新问题,是引起随意注意的重要原因。在课堂上,教师或小助手不断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解答,不断布置新任务让学生完成,并要求看谁做到对,做得快,做得好,这样就容易引起并培养随意注意。
2.目的要明确
学习的目的明确提出才能使一些学生对不感兴趣的内容重视起来,不断提醒自己去注意应该注意的事情。比如汉语拼音教学,学生是不太感兴趣的。但教师讲清楚它是学习汉字不可缺少的人文工具,并举例说明对今后学习的重要作用后,学生就会克服内部干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3.形式要多样,分量要适当
如统一巩固生字,就可以设计为拼音、加减偏旁、组词、读课文句子、造句等,形式多样,学生练习时就不觉得枯燥无味了。作业的分量要适当,既要有潜能生能完成的常规性作业,又要有个别智力商数较高的学生能开发智力的选做题。这样,既能照顾到一般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满足优等生的求知欲望,就可大大减少声浪干扰,创造一个美好的自学环境了。
一、树立榜样,培养班级自制能力
首先,树立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的榜样。复式班教学年级有高有低,年龄不同,身心特点也不同,从心理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特点,这是复式教学的有利因素。年级高,年龄大的学生,可以担任班干部,有的也可以兼低年级学生的“大朋友”,在排座时,高年级接近低年级,便于帮助、影响低年级同学。
其次,以优等生为榜样,去唤醒潜能生,对抓纪律,抗干扰来说,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再次,常态评比,树立榜样。针对小学生好胜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培养学生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感。既有全面的评比活动,也有单项的评比活动。
二、加强引导,培养学生自制能力
1.建立符合复式教学的课堂常规
上课前,学生应将学习用具准备好,这样,课堂上就可以避免因找学习用品而出现的嘈杂声。学生做完作业,两手放下,坐好,表示已经完成作业,由小助手收发作业。发问、回答时,尽量使用教学卡片、手示、目示、座号、悄悄话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大声说话,更不要说与学习无关的话。建立这种符合复式教学的课堂常规,有助于减少声浪干扰。
2.凭借坚强的意志与干扰做斗争
复式班的学生,一般都很珍惜宝贵的教学时间,但由于其他年级的影响,有时也会分散注意力。为此,教师应当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教育,使之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以顽强的意志与个人不良行为作斗争。必要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自我克制,警示自己,约束自己。一段学习过程后,要进行检查督促。
3.进行在个人条件下独立学习的专门训练
比如,利用晨读或自习课,各年级安排不同科目,有朗读,背诵课文,有做数学题,有预习……课前向学生分别提出要求,课后一一检查效果。坚持这样做,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4.教给方法,让学生独立进行学习
比如听课时,高年级学生可以在笔记上记录讲课要点,低年级学生则可在书上用笔画出生字,并注上拼音等;在阅读时,高年级要凭借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低年级则用笔或手指指着看、读,随着年级的增高,再逐步要求摆脱指读。把诸如此类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养成习惯,减少个人声浪的产生。
5.注意劳逸结合
由于年级不同,身心发展不同,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也不同。为了减少干扰,低年级学生课中可以适当休息,或让他们早一点下课。
三、创造条件,减少干扰
第一,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接受方式,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方式,尽量防止和避免单调呆板的说教,以免学生对教学过程缺乏兴趣而开小差,产生不必要的干扰。
第二,讲解力求重点突出,简洁精要。复式教学的教师,尤其要注意精備(备课)教材,每节课突出一个重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有所得。为此应多深钻教材,以单元形式备课。讲解时,每句话都应该让学生听清楚,听得懂,积极启发诱导活跃他们的思维。
第三,教学间要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循序渐进。实践证明,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完全不了解的东西,也不是完全熟悉的东西,而是和已掌握的知识相联系的新东西。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把新知识和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
第四,授课的语言要简明扼要,生动形象。由于年级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授课的语言要言简意赅,生动清晰。要根据年级不同,把教学内容的变化,声音的高低、大小、快慢,尽量控制在最佳状态上。这样,既能节约教学时间,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过分地强调幽默风趣、丰富的表情,会使学生陷入庸俗的兴趣之中,也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五,教具的使用应适时。教具、图片、影像、课件等是进行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但要适时展出。展示过早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之,教学完毕后才亮出教具或课件,会失去这一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反而成为其他年级的干扰因素源。
第六,教学过程安排要合理。教学过程安排不合理,最容易使个别年级的学生闲着没事干,产生声浪干扰。在安排教学过程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年级高低、教学科目的不同等因素,全面考虑,一般原则是:先低年级,后高年级,低年级学生自治能力低,先语文,后数学,语文课可以讲前进行预习;先易后难,这是因为易学的内容占用教师的时间少。根据这个原则安排教学思路,这样教学秩序一般可以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另外,从自主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方面看,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要新
新任务,新方法、新问题,是引起随意注意的重要原因。在课堂上,教师或小助手不断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解答,不断布置新任务让学生完成,并要求看谁做到对,做得快,做得好,这样就容易引起并培养随意注意。
2.目的要明确
学习的目的明确提出才能使一些学生对不感兴趣的内容重视起来,不断提醒自己去注意应该注意的事情。比如汉语拼音教学,学生是不太感兴趣的。但教师讲清楚它是学习汉字不可缺少的人文工具,并举例说明对今后学习的重要作用后,学生就会克服内部干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3.形式要多样,分量要适当
如统一巩固生字,就可以设计为拼音、加减偏旁、组词、读课文句子、造句等,形式多样,学生练习时就不觉得枯燥无味了。作业的分量要适当,既要有潜能生能完成的常规性作业,又要有个别智力商数较高的学生能开发智力的选做题。这样,既能照顾到一般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满足优等生的求知欲望,就可大大减少声浪干扰,创造一个美好的自学环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