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山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来源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ch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要破坏矿区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形成大量高陡岩质边坡(白茬山)。高陡岩质边坡由于其坡度陡,高差大,坡面长,坡面温差变化幅度快且大等,其植物生境条件极其恶劣,致使其难以实现长期的复绿效果,所以历来都是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的难点。对植被地境重塑技术、坡面复绿技术、植被特征组合及后期管护进行了综述,进而总结了相关技术特点及其优缺点。指出在露天高陡岩质边坡修复工程中,需在调查矿区土壤、植被、地质、构造、水文、气候、气象等条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岩性、坡度、坡向、坡长、基岩裂隙发育特征、本土植被的
其他文献
论文对鄂尔多斯中部长4+5储层20组样品进行薄片鉴定、扫描电镜以及压汞实验,系统地研究了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特征。研究区砂岩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粒间孔发育,次生溶孔主要为长石溶孔。主要喉道类型为片状喉道和弯片状喉道,偶尔可见缩颈型喉道。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2%,平均渗透率为1.01×10-3μm2,属于低渗透砂岩储层。中值孔喉半径、平均孔喉半径以及最大连通半径均与渗透率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与孔隙度相关性较差,说明渗透率主要受到孔喉半径的影响。喉道个数与渗透率呈良好的正
通过对小后沟流域的实地走访调查和对泥石流流速、流量和冲击力等的计算,研究了小后沟泥石流的基本特性,根据这些特征,判断小后沟泥石流属易发型,具备发生泥石流的基础条件。既有防护措施总体防灾能力较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本文结合小后沟泥石流成灾特征,充分利用1号渣堆的固有地形,提出了“拦排结合”的泥石流综合治理方案,设置了一处停淤池,以期达到固源护坡和弱化泥石发展的目的。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时代主题。论文在总结和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自然资源的功能属性分析出发,在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自然资源不同功能价值实现与经济社会不同文明形态协同发展演变特征和规律的同时,构建了生态文明背景下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协同耦合关系总体框架,并从实施主体对象定位、自然资源协同互动和政策措施协同互动三个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导向下主体对象定位、资源协同互动、措施支撑保障“三位一体”式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
伽马能谱测量是铀矿勘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方法技术。通过对巴丹吉林盆地西南缘苇坑泉、东南缘布尔图等成矿有利区开展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地质-能谱剖面测量及样品采集和分析化验,综合分析了伽马能谱测量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在伽马能谱数据处理选择参数时,单元素参数的处理效果明显好于比值参数的处理效果。运用这一特点,发现了海西中晚期黑云母花岗岩中的石英脉矿化点,证实了此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见,如能通过更多研究实例验证,并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勘查模式,伽马能谱数据单元素参数处理将在铀矿勘查工作中发挥更加明显的作用。
受算法影响,常规断层建模方法在处理复杂的断层接触关系时受到限制。为解决常规构造建模方法断层间削截关系处理复杂、断层建模耗时长、网格变形扭曲、网格缺失、模型收敛性差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深度域断层解释的复杂断层模型快速建模和Petrel与RMS协同快速建模两种新的构造建模方法,有效提高了复杂断块油田构造模型建模效率,新方法解决了模型网格变形、网格缺失问题,模型收敛性较好。在复杂断块构造模型建立方面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绩效评价指标是绩效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是衡量财政资金绩效的一把标尺。文章基于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地质调查工作特点,提出选择绩效指标的原则和方法,构建出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赋值方法确定各指标的分值,细化明确了综合评价评分标准。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研究是适应预算管理改革的一次崭新实践,为地勘单位提供借鉴和参考。
以石家庄滹沱河流域的含水介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粗砂、中砂、细砂对氨氮的吸附影响。3种砂样吸附能力大小排列为:细砂>中砂>粗砂;在NH4+浓度为20 mg/L、100 mg/L、200 mg/L时,土壤对氨氮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150 min,均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而在NH4+浓度为50 mg/L、150 mg/L时,3种砂均符合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其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粗砂370.370 mg/kg、中砂263.158 mg/kg、细砂555.556
“普通地质学”作为地学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内容多、受众广、影响大的特点,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育人使命。论文以河北地质大学地学专业为例,深入挖掘“普通地质学”中专业知识背后的“思政”元素,将“思政”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从六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改革,以达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四个自信的育人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系统地介绍了套心应力解除法地应力测量的基本原理。采用该方法对某铁路深埋隧道地应力进行了实地测量,两个测点的测量结果表明,该隧道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大小近似相等,空间产状近似相同,二者具有较高的吻合性,二者相互印证结果较为可靠;中间主应力倾角均为70°左右,而非绝对垂直,是由于隧道上覆岩土体形态变化较大,存在偏压的可能;两测点中间主应力大小有一定差别,这是由于两测点上覆岩层厚度不一致所导致。最后将
通过野外测量砾石粒径、方位,进行砾石组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砾石粒径范围在0.7~8.5 cm之间,主要以细砾岩为主,水动力条件不稳定;砾石球度F范围在0.91~1.65之间,扁度值在2.02~2.24之间,磨圆度P的范围在52.9~71.67之间,砾态系数在1.32~2.20之间;砾性分析通过统计野外砾石岩性得出花岗质岩最大平均含量为66.5%,变质岩次之平均含量为24.33%,石英岩的平均含量为11.67%,砂岩和硅质岩含量较少;砾向分析通过野外实测数据绘制砾石a-b面倾向玫瑰花图,得出盆地有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