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玉涨了一万倍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hxf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拍场上的黄龙玉并不扎眼。去年广东古今拍卖,黄龙玉五子献寿摆件16.8万元,与黄龙玉美人鱼摆件等价。
  而在民间围观的交易里,价格指数的晋级非拍场所能及。一件名为“斗战胜佛”的黄龙玉图纹石,标出了1000万元。
  它出自云南省龙陵县杨云昌之手,多年以来,这位藏家一直将其封存于保险柜,直到近几年拜多方展览所求,才偶现于世。
  
  偶得“斗战胜佛”
  
  今年6月,当“斗战胜佛”出现在芒市珠宝玉石交易会上时,客商1070万元的出价未能如愿卷宝而归。之后,昆明高古文化艺术品交流中心以红娘之名连拜带求地将其带到了昆明首展。
  质地细腻的石质中,朦胧引出由微粒“金沙”所称的孙悟空图像,没有人工痕迹,天地灵气的鬼斧神工让诞生于石头中的孙大圣在云南龙陵觅到了替身。
  幸运如杨云昌,所谓的玉缘被他撞见。
  2004年6月,杨还是一个猎奇者,尚未全职藏石。他经过石场,工人正切割一块刚“去皮”的黄龙玉料,他从一片新割下的玉石片上看出依稀可辨的人形图案。
  正想细看,不料工人欲上手第二刀。说时迟,那时快,杨上前止住,并掏钱买下了这块奇石。
  返回家中,放于灯下,由金、银沙所成之貌不但均匀且似人形,边缘如动物毛发的线条剑指齐天大圣造型。
  他乐了,即请人打磨抛光,命名“斗战胜佛”。
  “鬼使神差啊!”每每说到这番猎奇之举,杨总有后怕之心,“若当初切割工多切或者少切0.5毫米,就不会再有此石上的奇图了。”
  原本2000元的石头,华丽转身,跳过千万身价。杨将三位一体的文化定调附于其上:西游、奇石、传统文化。
  石头本无意,文化惹尘埃。古今文化传统的对垒,在石头记里,描上了一笔。
  
  5年1万倍
  
  杨,原是建材生意的舵手,这些业务,让他有机会在1998年逮到了黄龙玉的毛料。尽管在大多媒体的披露里,人们发现黄龙玉的时间是2000年,但杨能肯定,于此2年前,云南龙陵就出现尚未正名的黄龙玉。
  4800元,他入手一块,等到2009年时,此毛料价格已上涨至174万元,近10年时间,300多倍。
  这个倍数不算多,在杨的记忆里,2005年12月至2010年5月,是黄龙玉价格的喷发期,5年时间,1.03万倍。之后国家将黄蜡石正名为黄龙玉,“黄”因其色泽,“龙”因掘于龙陵。
  采着黄龙玉价格陡增的起点,2006年,杨剥离了其他玉石业务,专攻奇石收藏。
  选择黄龙玉,除“斗战胜佛”的玉缘之外,更因其玉种。身在云南,杨深知“资源性的产品十分有限”,经过近十年开采,黄龙玉资源几近枯竭。身价随之而生,如今黄龙玉尚品,每克的价格约为1.2万至3万元。
  杨收罗的奇石里,黄龙玉为最。如“金狮招财”,“金蝉子”等,均以天然黄龙玉切割而成。没有人为雕工的堆砌,天然的奇石图案迸发出的不是那般常见的山水画,鲜见于世的动物造型,一一被杨捕捉。
  在黄龙玉的大类中,它们被视为图纹石。另一类造型石如“千年神龟”也被杨收之麾下,由于造型石免不了人工雕琢的嫌疑,其身价远在图纹石之下。
  黄龙玉不是杨的唯一,水冲石和红蜡石均为所藏。
  多年以来,杨沉浸于藏石文化里,他说,与石友交流,以石养石,是一种享受。
  
  黄龙玉之谜
  
  光鲜背后些许波折。
  明末,屈大均《广东新语》道,“一卷蒸栗,黄润多姿。老人所化,孺子其师。”说的正是黄龙玉的前身。
  尚未晋级为玉石开发的等级之前,黄龙玉仅为观赏石在民间转手,人称“黄蜡石”。公开资料所示,公元2000年前后,广西石商于云南龙陵与芒市交界一带的苏帕河中发现了“黄蜡石”。
  因其观赏性,芒市人开始血拼,但仅以吨、车为单位,几千元能买一拖拉机的上好山料。
  2004年,一商人在滇西边城龙陵县龙新乡、象达乡、碧寨乡交界的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内偶得一方质地宝石,后请专家鉴别,得知为上好之玉,可与田黄媲美。
  此后,当地大量百姓沿苏帕河寻黄龙玉矿石,并在小黑山地区发现了原生矿。
  2005至2006年,人们在龙陵小黑山一带疯狂挖采。据已有资料显示,2006年黄龙玉市场沸腾期,在小黑山非法开采、贩运黄龙玉的人员每天达5000人;2006年下半年,仅龙陵县一地黄龙玉每天的交易额达数百万元。
  龙陵市场顿时乱象重生。2006年7月,小黑山矿山被封,黄龙玉被政府界定为国家稀缺资源。一纸公文发动了黄龙玉价格飙升的引擎。
  尚好的草皮料一度涨至万元一公斤。这一升势直到2008年春才略微收敛。之后,走入新一轮上升漩涡,即便金融海啸来袭,黄龙玉也与世界经济的走向背道而驰,狠狠挂在了高位。
  一路走至2010年5月,其价格才略微恢复平静。杨云昌见证着这一切,没有太多亦悲亦喜之心,倒是俘获了奇石文化的浮力。
其他文献
记得第一次见到刘震时,他回国还不久,一双儿女尚在美国。他的包中整齐地叠放着儿子画的一幅画:画面分成四等份,分别画着爸爸、妈妈、他自己以及妹妹都在干什么。  现在,刘震已让孩子回到国内上学,“补习”中文,他给儿女及为人父母的朋友建议——“让小孩做事情,首先是做他喜欢的;第二是在喜欢的范围内,选择做有杠杆的。”    《投资者报》:我注意到,你将对冲基金的特征概括为“投资性价比较高”,具体怎么理解? 
期刊
时值初冬,气温骤降,但上海各大券商营业部的“佣金战”却进入白热化阶段。  尽管证监会对券商佣金“不当竞争”的监管力度正在加大,但《投资者报》记者走访了上海多家券商营业部发现,为了冲击全年任务指标,券商仍不惜“顶风作案”,使出浑身解数,在年底掀起一股降佣和让利的热潮。  走访的营业部中,佣金率基本都在万分之四以下,招商和中信证券的一些营业部,甚至达到万分之三的“公司底线”。还有一些券商根据客户资金量
期刊
作为一家服装企业,雅戈尔的多元化发展获得了市场广泛关注。服装、房地产、金融投资成为其业务的“三驾马车”,特别是金融投资,已经成为雅戈尔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11月11日,雅戈尔又发布一则定向增发公告,全资子公司宁波青春投资公司投资4亿元,以14.01元/股的价格认购华新水泥非公开发行的股票2859.37万股,占华新水泥非公开发行后总股本的3.06%。  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参与企业的股权投资,是雅戈
期刊
10月下旬以来,债市率先反弹,A股受政策局部松动、资金面改善、海外市场转暖等因素驱动下,也迎来了久违的反弹行情。据Wind统计显示,受益于“十二五”规划的生物、信息服务、环保概念等多个板块表现抢眼,战略新兴板块成为了新一轮结构化布局的主轴。  记者近日获悉,继国投瑞银稳健增长基金摘得五大评级机构五星评级后,时隔三年国投瑞银再度在市场相对低位推出混合型基金——国投瑞银新兴产业基金,该基金于11月10
期刊
故事的开局有点儿“搞”。  在2010年5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举办的一次对冲基金培训上,一家公司的老总走过来问易方达基金公司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刘震:“对冲基金这东西太先进了,听说过没见过。它的年化收益有多少?”  彼时,刘震从华尔街海归回国加入易方达不久,正忙于四处做对冲基金基础知识培训。  他想了想,答道:“就国外的平均水平来看,去掉管理费后,预计每年15%左右。”  这位老总有点失望,但又
期刊
2011年的漫漫熊途,让基金公司的生存变得更加艰难,尤其是那些长不大的迷你基金和迷你基金公司,他们正在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显示,迷你基金产品和迷你基金公司正在不断增加。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规模不超过两亿元的偏股型基金共有54只,占基金总数的9.7%,相比上一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这一比例已连续4年增长。  迷你基金公司的生存也越来越艰难。  不仅有一批2005年之后成立
期刊
清盘近在咫尺。  今年,阳光私募基金清盘者已过百,公募基金也不乏在红线上遛弯者。两年来,基金首募规模越来越小,离5000万元清盘红线越来越近的基金数量也在增多。截至三季度末,已有5只基金总资产低于5500万,包括宝盈中证100、申万菱信盛利配置、天治趋势精选、天弘永定成长和国联安红利。  近一年多来,宝盈基金公司经历了深刻变革,因“投资管理”、“治理结构”、“内部管理”等诸多弊病,监管机构要求其多
期刊
上海,中国金融大都会,亦是基金公司集结地。  但就在这样一个囊括了全国半数基金公司的宝地,竟无一家基金公司规模进入前五,仅两家公司进入行业前10;而在规模不超过100亿的19家迷你基金公司中,却独揽9家,占迷你基金公司总数的一半,占上海所有基金公司总数的三成。  其中,金元比联、浦银安盛、诺德成立都已满三年,可管理资产规模均未超过50亿元,新成立的富安达、纽银梅隆西部,分别发行了1只和两只产品,总
期刊
一定要把“政策微调”当回事。  这是本周走进《投资者报》“基金经理面对面”的嘉宾们所谈所言中,让我印象至为深刻的一句话。在他们看来,些微的细节变化需引起高度重视,而转变思想,积极沿着政策预期调整的方向布局,更是当下他们的主要攻略。  这些嘉宾分别是嘉实基金研究部总监詹凌蔚、农银汇理基金投资副总监张惟、交银施罗德权益部副总经理史伟、长盛同瑞中证200指数分级基金经理王超、银华中证内地资源主题指数分级
期刊
10月CPI同比上涨5.5%,创5个月以来的新低;央行下调一年期央票利率1个基点,政策微调信号增强。在多重利好刺激下,上周股指出现小幅回升。盘面上,以煤炭、有色等为首的资源板块涨幅靠前。银华中证内地资源主题指数分级基金拟任基金经理王琦表示,在通胀压力逐步缓解的背景下,政策取向或将转为关注于保增长。资源行业自身稀缺性及刚性需求决定了其长期投资价值,而资源指数所具有的高弹性特征,更为分级基金未来的市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