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景天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肾损伤的保护及治疗机制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il_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红景天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健康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肾损伤组(M组)、低剂量治疗组(3 g/kg,T1组)、中剂量治疗组(6 g/kg,T2组)、高剂量治疗组(9 g/kg,T3组).S组和M组在建模前3h予以6 g/kg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剂量治疗组建模前3h大鼠分别予以3 g/kg、6 g/kg、9 g/kg红景天注射液腹腔注射.M组和治疗组开腹后钝性分离胰腺周围韧带至胰头部,无创血管钳夹闭胰头3h后松开关腹后建立模型.在造模完成后各组分别于12 h、24h、36 h随机取6只大鼠检测血淀粉酶、肌酐、尿素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3、IL-10含量,再取左肾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右肾行超氧化酶(SOD)活性测定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表达量.结果 与假手术比较,各时间点M组的血清淀粉酶活性、肌酐、尿素氮浓度及IL-1β值均显著升高,但SOD的活性明显下降.T2组与M组比较,各时间点T2组的血清淀粉酶活性、肌酐、尿素氮浓度及IL-1β值均显著下降(P<0.05),但SOD活性、IL-10值、HIF-1α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组比较,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T2组肾脏和胰腺功能在各时间点均有相对更好的表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T3组与T2组比较,随着红景天药物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大鼠的各项检测指标无明显改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浓度(6 g/kg)的红景天注射液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肾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红景天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肾损伤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IL-1β表达,上调IL-10、HIF-1 αmRNA表达以及提高SOD活性,从而减少肾脏细胞凋亡及坏死,提高肾脏耐缺氧的能力有关。

其他文献
尽管外科手术改善2型糖尿病已经运用到临床中,但某些机制仍存在疑问[1].十二指肠改道术(duodenal-jejunal bypass,DJB)可以有效改善血糖,其机制可能与肠道的旷置和胆胰液的转流有关.改良胆胰转流手术(modify billiopancreatic diversion,MBPD)仅推迟胆汁和胰液与食物混合的时间与部位,避开了肠道的旷置,可以独立出胆胰液转流的因素[2].本文通过
期刊
目的 探讨阻断迷走神经对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病理生理的影响.方法 健康杂种雄性犬2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G)、对照组(CG)、迷走神经切断组(VG).用5%牛黄胆酸钠和胰酶混合液进行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ANP模型,分别测定3组不同时段血清淀粉酶(AMY)、超敏C反应蛋白(H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0(IL-10)的含量变化.7d后将所有实验犬统一处死,取胰腺组织
胰肠吻合(PJ)和胰胃吻合(PG)是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两种主要的胰消化道重建术式.PD术后远期胰腺功能不足是否与胰消化道重建的术式有关,该问题近年颇受关注,目前众说纷纭尚无定论[1-2].本文通过随访本院近年在我院接受PD术后存活1年以上无肿瘤复发患者的生存状态,以探讨PG和PJ两种不同重建方式对胰腺功能的影响。
期刊
先天性胆道闭锁(BA)是小儿最常见的胆道梗阻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包括遗传倾向、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及自身免疫介导的胆道损害、胚胎发育畸型以及血管畸形等假说.其中病毒感染与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患儿肝损害的关键所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先天性胆道闭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月收治8例胰腺外伤主胰管断裂伤.术中通过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入胰管和经胰管断端向近端插管相结合,采用断端胰腺实质U型对端缝合的方法,将断裂的主胰管连接起来,术后恢复良好.现如下报告。
期刊
目的 分析IQQA(R)-Liver系统术前规划手术方案与临床实际手术的相关性,探讨IQQA(R)-Liver系统对精准肝切除术手术方案制定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完成的65例精准肝切除手术资料.使用IQQA(R)-Liver系统分析术前增强CT图像,全面评估肝内病灶预测手术方案(Q组),包括术式、血管离断及拟切除肝体积.将上述结果与临床实际手术方案(S组)对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是一种少见的脾脏良性病变.SANT具有纤维硬化性间质围绕血管瘤样结节的特征性组织学表现,由Martel等于2004年首次命名.截止目前,英文文献报道该病约100例,国内报道30余例[1-2].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40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20 d,超声
期刊
患者女,74岁.因右上腹饱胀不适2周于2014年2月14日来院就诊.辅助检查:CT提示胆囊体积增大,肝右叶胆囊后方2处占位(图1),腹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B超提示肝右叶占位、胆囊炎,胰、脾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AFP 251.6μg/L,CA19-9 76.4 kU/L,CA-125、CEA正常.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丙肝抗体(-).入院诊断:多源性肝癌可能.行剖腹探查+肝脏第Ⅴ
期刊
BismuthⅢb型肝门部胆管癌是指癌灶累及左肝管的肝门部胆管癌.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共完成2例腹腔镜BismuthⅢb型肝门部胆管癌联合左半肝及尾状叶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在结石所致肝内梗阻性重症胆管炎(ACST)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例PTCD后再行手术的肝内梗阻型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均在X线引导下成功进行PTCD.当日引流胆汁100 ~400 ml,所有患者24h内一般情况改善,48 h后胆红素下降约25~ 100 μmol/L.3例血小板数量<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