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澳門優勢, 探尋琴澳發展路徑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開發橫琴,助澳經濟多元
   當前,在中央大力支持下,粵港澳大灣區不斷加深融合發展,全面深化琴澳合作亦正當其時。賀一誠特首就任後的第一份《施政報告》中表明,要做好開發橫琴文章,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指出“橫琴是澳門未來發展新的出路、新的機遇、新的希望”,橫琴之於澳門的定位和重要性再次得到強有力的確認。特首對於琴澳一體化的發展規劃構思,是契合澳門的歷史、現實和未來的務實舉措。從自身發展來說,澳門地幅小、經濟體量小、市場空間小,這是澳門面臨最大的瓶頸。尤其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澳門經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響,澳門各行各業都難以避免,特別是澳門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都面臨著生存的危機。澳門社會對於推動經濟多元發展的有著越來越強烈的共識。推動琴澳一體化發展,能有效綏解地域狹小所致的各種社會問題,更能為澳人澳企融入祖國內地的大市場提供新的平臺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2019年,為了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中央印發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綱要”)。“綱要”明確提出要把橫琴建設成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習近平主席去年在出席澳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中明確指出,“特別要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為澳門長遠發展開闢廣闊空間、注入新動力”。在“珠澳合作開發橫琴”的新時代,推動琴澳合作,不僅可以利用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政策優勢,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推動自貿區政策、豐富的對澳合作扶持政策優勢疊加,充分把澳門的資源優勢和橫琴的平臺優勢結合起來,推動澳門經濟多元發展。
   橫琴與澳門只有一河之隔,地域環境優越,在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中有先天的優勢。自開發建設以來,橫琴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內外交通也越來越便利,特別是港珠澳大橋開通、橫琴口岸建成後,橫琴與澳門之間的聯繫更加方便。在對澳合作方面,實行跨境辦公試點、推行“澳人澳稅”、引進澳門項目建設粵澳合作產業園,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推出澳門居民參加珠海醫療保險,加強在民生服務方面合作等,已經逐步形成了惠澳利澳政策體系。同時我们也看到,儘管橫琴開發建設已經有十年,自貿區成立也已經有五年,在對澳門合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澳人澳企也已經走入橫琴,但由於制度環境的差異,橫琴開發建設的節奏仍需要進一步加快,對澳合作也需要進一步深化。此時,特首提出以琴澳一體化來推進澳門與橫琴的合作發展,體現了在總結以往經驗教訓基礎之上推進琴澳合作的新思維、新方式,相信能夠為未來的深度合作探索出更新的道路。
  經濟與文化共建,匯東西特色
   近年,因應政策的開放創新,本澳多個界別加快融入橫琴建設大潮的步伐,至2019年底,入駐橫琴的澳門企業已經突破2000家。作為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重點項目之一,東西匯橫琴項目於2016年正式落地橫琴。目前,東西匯文藝廣場項目正有序推進各項工作,規劃中的免稅商場已經完成工程建設,其他辦公塔樓、商業長廊、演藝劇院、藝術酒店等正在進一步細化設計,推進建設。
   除了實體項目的推進之外,東西匯也不斷探索更多的形式為粵澳兩地搭建深度的文化交流平臺,旨在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創綜合體標杆,形成灣區獨特文化品牌。例如與國內著名的音樂製作人李盾合作打造具有澳門特色的、沉浸式音樂劇《澳門風雲》,已經完成簽約,正在組織團隊推進劇本創作、演員籌備、舞美設計等方面的工作,希望以音樂劇的形式講好澳門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眾所周知,澳門是一個東西方文化交匯交融的地方,歷經四百年的發展,形成了文化多元、開放包容的獨特城市風格。推廣澳門多元文化,打造灣區獨特文化品牌既是東西匯的使命,也是我們的情懷,我們把項目取名為“東西匯”,寓意就是“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與匯合”。
   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新時代,澳門致力於“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東西匯将充分利用好澳門資源和橫琴平臺,把項目打造成為集文創會展、旅遊休閒、文化藝術、青創基地、藝文酒店等為一體的大型全體驗文創綜合體,在沉浸式演出、城市客廳、特色餐飲、情景文創酒店、教學研基地、免稅商場等方面進行多方位拓展,建設“看一臺好劇沉浸藝術之旅、玩一些娛樂體驗精彩互動、吃一頓美食舌尖環球盛宴、住一晚酒店享受藝術美感、逛一下商場體驗國際時尚、漲一點知識預見智慧未來”的全體驗式、創新式城市綜合體,努力打造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一張獨有而亮麗的名片,從而促進東西方優秀文化交流與融合。
  發揮澳門特色,融入國家大局
   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是國家對兩地政府的殷切期望,也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及自身持續繁榮發展的大勢所趨。“綱要”給澳門的定位是“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這是未來澳門發展的方向,也是澳門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所應承擔的角色。在融入大灣區的過程中,澳門有四項優勢可以充分利用,可以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具體包括:
   一是澳門的自由港制度優勢。在自由港制度下,經濟要素可以自由在澳門進出、流動及競爭,且澳門擁有貿易、投資、金融等自由環境,實施低稅環境。憑藉自由港制度優勢,澳門具備能力和條件為內地“走出去、引進來”的雙向開放搭建聯繫平臺,協助大灣區城市與國際經貿和法律體系接軌,吸引葡語國家、歐盟等外來投資者落戶大灣區發展。
   二是澳門的國際交往優勢。由於歷史的淵源,澳門與葡語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傳統而緊密的合作關係,被賦予了“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發展定位,同時,澳門與海外華人華僑聯繫廣泛,特別是與東南亞國家保持深入合作和溝通。這些優勢,有利於澳門擔任大灣區與葡語國家、歐盟和東南亞等國的合作橋樑,在商貿、文化、旅遊等方面聯通葡語國家、“一帶一路”地區共同參與國家對外改革開放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三是“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澳門回歸以來,國家一直通過不同層面支持著澳門繁榮穩定發展,並推動澳門參與國家發展戰略,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橫琴自貿區建設等等,國家都給澳門很多機會參與區域合作。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與重視,讓澳門在“服務國家所需、發揮澳門所長”的前提下,較容易適當爭取中央制定及落實更多符合澳門未來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所需的政策協助與特殊安排。    四是多元文化的優勢。文化多元共生已經成為澳門的一張名片,也是澳門發展的軟實力,不僅是澳門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文化基礎,也讓澳門成為了內地與國際社會溝通、協商、思想碰撞的理想平臺,因此國家給澳門定位為“中華文化為主,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利用多元文化的優勢,可以讓澳門為大灣區城市的特色文化走進國際舞臺提供助力,共同講好大灣區和澳門故事。
   對於澳人澳企而言,首先要有主動意識,走出澳門,走進大灣區。澳門自回歸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失業率維持低水平,大家在澳門能過著安逸的日子。如果要謀求更大的發展,澳人特別是澳門青年要敢於、並且主动走出舒適圈、勇於接受磨練,才能提速成長,展示更強大的能力,為社會作更大貢獻。其次要注意琴澳之間的差異。雖然現在橫琴已經有很多惠澳政策出臺,推出很多便利澳人澳企的措施,但因为澳門與橫琴因為體制環境不同,所造成的語言和文化差異,以及在創業就業政策、社會民生制度等等方面,都與澳門人慣常熟知的環境不一樣。我們還是需要有一個寬容的心去看待這些差異,同時也要積極瞭解咨訊,以免“走彎路”。其三是發揮所長多做一些民心相通的事。琴澳合作不單單是一盤經濟建設規劃,還有另一個大的方面,就是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澳門人生活在社團社會中,擁有國際化的語言環境,有一定國際視野,大多數澳門青年熱愛國家,也樂於在內地就讀大學,對國情認知較深,這些都是澳門人在民心相通上的優勢。在融入琴澳發展中,我們可以把澳門民間社團的資源和項目向橫琴拓展,特別是青年人要多多參與組織琴澳之間的社團活動,進一步為琴澳一體化發展打下情感基礎。
  “四點著力”
  推動琴澳一體化發展
   經過多年的共同探索,琴澳之間已經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礎,在產業合作、便利投資、營商環境、社會公共服務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化。當然,因為不同的體制環境,目前澳門與橫琴之間的合作,還有各種體制障礙和政策壁壘,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突破和深度合作的空間。過去十年的發展,雖然有長足的進步。但整體建設的實際效果與當初規劃提出的預期目標還有比較大的差距,包括在橫琴成立的澳門企業業務還不夠豐富,對澳門產業多元發展推動作用還不夠大,效果不明顯;一些扶持橫琴發展、促進琴澳合作的政策措施,在流程優化和改良上有一些進步,但深層次的體制機制的改革突破相對還比較少,使得橫琴目前還無法真正成為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空間。
   琴澳一體化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謂任重道遠。接下來的合作發展中,我認為有幾個方面值得關注:一是澳門蓮花口岸搬遷到珠海橫琴口岸後,落實“分線管理”通關政策,進一步放寬放大通關便利政策,讓橫琴與澳門之間的經濟要素能便捷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二是營造趨同澳門的營商環境,自由貿易港政策、免稅政策等,以及可以便利更多澳門中小企業可以來到橫琴創業發展方面的政策;三是澳門與橫琴社會民生事務方面的銜接,在教育、醫療、保險等方面全方位合作,能讓澳人更加願意、安心來到橫琴發展。四是支持琴澳青年之間交流合作,扶持青年創業發展方面的一些政策活動等。基於這几點,我們期待兩地政府通力合作,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並通過四個著力點進一步推動琴澳一體發展:
   一是著力探索創新琴澳合作的體制機制。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和自貿試驗區的政策利好,在政策溝通、基礎設施、貿易投資、民生合作等方面,探索建立共建共治共管共用的新型合作機制,用新思維新理念來推動琴澳深度合作。
   二是著力推進產業銜接。充分運用“澳門政府牽頭、橫琴全力配合、琴澳雙方共同參與”的評審新機制進行評審招商,圍繞澳門經濟多元發展佈局,著重引進會議展覽、創新金融、特色工業、中醫藥等產業項目到粵澳合作產業園中,利用好橫琴空間資源,在橫琴培育承接博彩業外溢的商貿服務、休閒旅遊等產業;同時,要考慮占澳門絕對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的心聲,結合實際降低橫琴投資準入門檻,便利更多澳門中小企業來橫琴發展,推動琴澳產業深度合作,多方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
   三是著力推進落實琴澳互聯互通。蓮花口岸整體搬遷至橫琴後,要加大力度推進橫琴新口岸整體建設進度,促進早日建成使用,落實“分線管理”政策,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進一步放寬澳門單排車入境橫琴,更加方便澳門居民在橫琴工作、生活和投資,促進區內人員、物資高效便捷流動。同時,加快5G設施建設,推動新基建佈局,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打造與澳門趨同的網路環境,建設智慧資訊合作區。
   四是著力探索推動社會民生覆蓋。以建設“澳門新街坊”為契機,將澳門標準的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移植到橫琴,在此基礎上探索推出琴澳之間在就業、教育、居住、社會保險等方面合作政策,為澳門居民在橫琴生活、發展提供新願景,建設“願意來、留下來”的琴澳一體化發展空間。
其他文献
“2020品牌的故事─澳門原創服裝展”分五期舉行,繼首期展覽結束後,由主打充滿青春甜美氣息之本地女裝品牌Nega C.接棒。展覽以鮮艷色彩及花卉圖案,顯露出充滿活潑的氣息,同場設有新進吉祥物“Ball Ball”及其系列服飾,展現出創新多變的面貌。場內還有“2020時尚薈萃─品牌集合店”銷售空間,售賣34個本地原創品牌服裝及配飾產品。   “2020品牌的故事─澳門原創服裝展”涵蓋的參展品牌包括:
期刊
澳門文化廣場   澳門文化廣場近期完成裝修工程,以全新、舒適、寬敞的閱讀空間示人,入口處特設“知識之林”兒童閱讀區,方便親子選購並即場閱讀各種新書,藉此鼓勵孩子善用時間閱讀,愛上閱讀。除重點打造兒童閱讀區外,另設餐飲潮流、抗疫健康、旅遊觀光、本土閱讀、文史哲學及工具書類、文化產業等專題區,迎合不同人士需求。文化廣場原展覽廳計劃以新面貌登場,將相繼安排工作坊、新書首發及講座等活動,並考慮以此平台推出
期刊
為應對疫情對本澳各行各業造成的衝擊,政府推出數百億財政儲備抗疫,您認為哪些措施對旅遊業有助?以及有哪些需改進之處?  澳門探索號文化旅遊胡玉沛董事總經理: 政府為應對疫情,將動用500億財政儲備抗疫,包括中小企利息貸款、減免稅項、企業援助款項計劃以及帶津培訓計劃,等等,及時對各行各業包括旅遊相關業界提供了極大的援助。當中全民關注的消費補貼計劃,暫時受惠的對象主要在零售業,其他旅遊服務業則難以受惠。
期刊
貫徹大眾體育及競技體育並重的施政理念,與民間團體及體育總會協同組織各類大眾體育活動,舉辦特色體育盛事或比賽,提升市民的運動興趣,豐富澳門作為旅遊休閒城市的形象。   2020年將分階段推動大眾體育活動電子報名手續,推出“運動易”會員計劃電子化的部分功能,並為下一年全面實施作準備,務求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積極拓展“公共體育設施網絡”,善用社會資源。與工務部門保持緊密聯繫及協作,跟進運動員培
期刊
新冠肺炎依然肆虐,大家迫切希望看見的平臺拐點依然需要等待。與此同時,各地都有巨大的即刻復工壓力,與嚴防疫情擴散的管制流動措施構成明顯的矛盾。這也意味著中國製造正在進入生死時速。而這種損失正在向全球蔓延,全世界的工業也出現焦慮狀態。   當下全國絕大多數人只能宅在家裡,所有的目光和能量似乎都聚焦在疫情的每一個細節。然而疫情之外,製造業還有許多緊急狀態需要處理。建議迅速成立“戰疫情臨時工業指揮部”,就
期刊
炎炎夏日,不妨到“健康滿Fun復Show嘉年華”消遣一番,嘉年華劃分為零售區、美食區及遊戲區三大區域,提供各式各樣生活用品、文創商品、健康食品及乾貨零食等。活動現場除了推出眾多優惠產品外,還包括一元限量產品和“齊購共賞 促進二次消費計劃”,大人享受優惠折扣的同時,小朋友亦可於現場參與有趣的攤位遊戲。而所有入場人士均可參與抽獎,有機會獲得參展商戶的實體店舖現金禮券。   因應防疫措施,嘉年華採用網上
期刊
2020年初,新冠疫情全球蔓延。這只“黑天鵝”讓全球各國政府措手不及,引發了全球政治經濟局勢的劇烈震盪。一時間全世界被按下了暫停鍵,“抗疫情、穩經濟”成為政府的當務之急。“抗擊新冠疫情”對於上任不久的第五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團隊而言,是一場對施政能力的大考。面對人類未知的病毒,安穩人心是關鍵。賀一誠特首帶領施政團隊抓住了關鍵,做出“暫時關閉賭場”、“定額口罩領取”等重磅抗疫措施,更是直接與澳門市民
期刊
疫情考驗下,當前本澳旅遊經濟活動停擺是否處於最低位?可否可視為本澳旅遊發展新方向由量向質轉變的機遇?當下是否將大灣區旅遊資源整合的最佳時機?或借助灣區內一程多站增加澳門旅遊吸引力?   澳門探索號文化旅遊胡玉沛董事總經理:毫無疑問,現在已到一個考驗旅遊業界實力的時期。至於是否處於最低位呢?我認為,低處未算低,預計6月、7月可能更低,即使周邊地區城市重啟旅遊,相信不會出現太多家庭客,業界只能爭取商務
期刊
走過全民抗疫的日子,已是人間四月天。過去一個月裏,環球新冠肺炎疫情呈現指數級增長,大量企業裁員或強制員工休無薪假,數以千萬計的人失業,社會生活陷入停頓,經濟已經陷入衰退。在這樣的形勢下,澳門持續加強“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防疫工作,特區政府並開啟第二輪經濟援助措施包括直接向合資格的本地雇員一次性獲發1.5萬元的援助款項;對自由職業者給予一次性款項援助,並可就銀行貸款提供利息補貼;至於企業援助計劃,可
期刊
新冠病毒在世界範圍內快速擴散,時間快過六個月了,仍未看到結束的跡象,尤其是美國,50個州和海外基地均確診有感染者,感染人數占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為防止疫情擴散蔓延,各國採取的嚴格封鎖令措施,已打亂了正常經濟活動,致供應鏈中斷,消費需求停滯,疫情不僅導致全球經濟停擺,且令原油需求大幅下降,全球基準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跌至近二十年低點。為緩解冠狀病毒給經濟帶來的衝擊,全球央行採取大規模刺激措施來支持經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