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阅读,拓展生活的光谱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go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世界读书日”前夕公布的一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近八成,人均图书阅读量7.86本,与2015年相比均有增长。而在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仅1.7%的人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逾四成的人感觉自己阅读量很少或比较少。国民阅读率的与日俱增说明人们对读书这件事,变得更加在乎了。
  事有所成,常常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往往是读有所得。阅读有益于吸收知识、锻炼思维、开阔眼界,更能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也正因此,古人有“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的感慨,而在忙碌非常的信息时代,“全民阅读”这一关键词连续4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杨绛小的时候,有一次被父亲询问:“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她回答:“一星期都白活了。”对于热爱读书者,书籍如同亲密的精神伴侣。书海里,有远比眼中更生动的风景。你不必穿越時空,通过《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经典,便可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不必舟车劳顿,借助唯美的文字,便可领略“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绚丽、“窗含西岭千秋雪”的邈远;不必远渡重洋,翻阅《哈姆雷特》《红与黑》《老人与海》等西方名著,便可感受山海之外的民情、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诉的情感。书籍,蕴含着神奇的魔力,潜藏着无限的可能。
  精要点评
  “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把书籍当作生活必需品,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个体与世界对话的能力自然会越来越强。
  抢分速记
  读书,意味着熟知世间万物,品悟宇宙之妙。一个人的阅读史,决定着他的精神长相;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自有沟壑,眼里必有远方。茨威格认为:“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的确,阅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面向现实的一种社交。融入一本书的具体场景,就不再仅仅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而是与作者和无数心灵为伴,去奔向生活的广袤原野。“人是知识的这种特定存在和自为存在”,如果说书籍是知识的载体,那么阅读则堪称人类的生存之道。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动情地写道:“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今日之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信息交流迅捷、价值多元多变,不少人常感慨跟不上时代的节拍,苦闷于庸常的局限。读书,无疑为我们吮吸生活精华提供了一条捷径。面对现实生活的芜杂丛林,驻足阅读,何尝不是在为人生掬一捧清泉?以书籍为灯塔,不断开掘、延展生活的光谱,必能找寻到通向美好的林中之路。
其他文献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针对现在的教育状况,学者王汎森说:“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容许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现在的教育,想把全部学生都训练成全国第一名,他们忘了社会是多样性的,我们应该在多样性社会里面生存,这样才会有很多籍籍无名而又各具优长的人冒出来。”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期刊
面向未来,我们的物质条件优越了,生活环境改善了,但各种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我们如何才能在纷繁世相中稳住心神、不忘初心,牢牢地坚守精神家园和理想高地呢?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时常叩问、经常思考的人生课题。  对于这个人生课题,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说说你的理解、思考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期刊
【9分钟限时训练】  虫洞理论  上世纪30年代,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宇宙中可能存在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这个隧道就是后来物理学家所说的虫洞。爱因斯坦认为通过这个隧道即虫洞可以做瞬时的空间转移,如果虫洞的出口恰好停在过去,就可以通过它逆着时间旅行。当然,进行这种时间旅行时你只能旁观,因为时间是线性的,事件就是一个个已经穿好的珠子,你无法改变珠子也无法调动其顺序。但截至20
期刊
你说,我出生的那个早晨,开满了绚烂的木槿花。破旧的收音机里放着《光辉岁月》,伴着院子里“咩咩”的羊叫,震落了树叶上晶莹的露珠。  说这话的时候,你窝在小沙发上,享受着春日里温暖的阳光;我坐在小板凳上,枕着你的手臂,耳边萦绕的是多年前的老歌《那些花儿》。  你总能在我烦躁的时候想办法让我安静下来:不说话,只是用老式的收音机一遍一遍放歌给我听。小学毕业的你说不出多少富有哲理的话,你只能借助歌声向我表达
期刊
组材,是指在确定了文章主旨和选取了材料后,组合和剪辑材料,使相关材料合理、有序、连贯、统一起来,充分为中心思想表达服务。一般来说,组材的问题就是段落安排和详略处理的问题。段落安排要做到围绕中心,层次清晰,有条不紊;详略处理要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相得益彰。别具匠心的组材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作文赢得阅卷老师青睐的重要砝码。怎样做到组材别致呢?下面的几种方法值得考生借鉴:  彩线串珠法  散乱的
期刊
素材  1991年11月,汪国真应邀为北京大学演讲,学生们都拿着本子请他签名。汪国真的字写得有些“对不起观众”,他也不好推托。果不其然,一位拿到签名的女生失望地问他:“汪老师,你的诗写得好,字却怎么没诗好呢?”一句问话,问得汪国真满面通红。回到家,他决定从此练书法。当书法小有所成,他又开始学绘画。进入新世纪以来,汪国真又开始音乐的研究与创作,对自己的音乐作品,汪国真这么评价:“再过10年,有可能,
期刊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公益活动于3月25日在世界各地再次举行,号召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共同抵御气候变暖。美国多地积极响应,以此表达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决心。和往年一样,美国诸多地标性建筑,如纽约的帝国大厦、旧金山的金门大桥、西雅图的太空针等,都参与了今年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特意为“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发表视频,宣布联合国纽约总部及世界
期刊
素材  在杨绛眼里,“我的生平杰作就是一个钱瑗”,但钱瑗在1997年因肺癌转脊椎癌去世。还没有从丧女的悲哀中解脱,翌年12月,相伴了60多载的丈夫钱钟书又离她而去。两年间失去了两个至亲之人,只留下87岁高龄的杨绛孑然一身。这个打击几乎致命,但她以那羸弱的身躯挺过来了。这让杨绛对生、老、病、死有了透彻的领悟,希望自己能够“死者如生,生者无愧”(钱钟书语)。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
期刊
最近,动画界的老牌明星葫芦兄弟发现,要迎合网友的口味,比打蛇精难多了——《新葫芦兄弟》在2016年7月11日上线后,引来一片吐槽声,称其“糟蹋经典”“毁童年”的声音不绝于耳。在影片的宣传上,制作方自始至终打着“重温经典”的旗号。虽然此举赚足了眼球,但也蕴藏着不可小视的风险。开播仅一周,原计划260集的动画剧播到第26集,就在一片吐槽声中停播了。没想到,停播一周后,剧情反转,网友却开始哭喊着求更新。
期刊
《朗读者》自2017年2月18日起每周六、周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综艺频道联合播出后,好评如潮。《朗读者》里,朗读的文章必须和朗读者自身的故事有着情感的牵连,节目组先定下来主题词,比如遇见、眼泪、家、选择等等,然后让嘉宾根据主题词去讲他的人生故事。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让董卿当场泪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作家劉震云也参加了节目录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