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手段为观点服务——西方新闻机构怎样报道苏共二十七大

来源 :国际新闻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lu0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历时十天的苏共二十七大于3月6日结束,然而西方新闻机构的报道却没有就此停止。从大会召开前对会议进行预测起,这次报道前后延续了近一个月。对于戈尔巴乔夫上任后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西方新闻机构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与参加大会的5,000名代表相比,采访会议的记者竞列出了近3,000人的阵容。西方新闻记者采用了多种新闻手段,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报纸体栽,报道苏共二十七大。据不完全统计:记者专访,评论员文章,观察家分析文章,“权威人士”的谈话,消息,专稿,背景材料,新闻照片,漫画……应有尽有。本文仅就西方新闻机构怎样组织这次报道和在报道中运用了那些写作技巧作一些分析和介绍,以使我国读者对所述情况有所了解。
其他文献
<正> 曾经集国民党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蒋介石,给世人的印象是不苟言笑。其实不然,请看下面几段轶事: “五个军?第五军?”某日,一战区有电文驰来,蒋介石看后,大惑不解。原来电文是这样写的:已派五军增援。蒋介石认为电文语意不明,便大笔一挥,写道:“五个军?第五军?”然后退回。一字之差,文意相异,战
世界主要植棉国家,在棉花科学研究中都组织了很大力量从事新品种选育工作。如美国几乎每年都有一些棉花新品种问世,一个品种在棉花生产上利用的时间不超过十年。苏联自十月革
期刊
<正> 日本报社目前正在极力发展多种经营,体现多种功能。▲建立资料情报中心近来,日本报社纷纷设立了资料情报中心,通过电脑,向所需者提供报社所拥有的庞大的资料和信息。其中,独占鳌头的是《日本经济新闻》,它于1970年起开始提供经济信息服务,叫作“NEEDS”。之后,其它各报也纷纷效仿。《读卖新闻》把东京总部发行的日报和晚报的最后一版以及该系列的《家庭经济新闻》全文统统存入电脑,向所需者提供一种叫作“YOMIDAS”的终端服务。《每日新闻》有实业信息“BIGMANAGEMEIVT”,
<正> 一来到常年如夏的菲律宾,立刻就会发现:比起其它亚洲、非洲国家,菲律宾人的生活更能强烈地题略到西方的气息。这大概是菲律宾曾有三百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又被美国统治四十年,因而深受欧美文化影响的缘故。菲律宾的英语普及率高,除开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外,达到菲律宾这样程度的国家还少有。菲律宾是由7,000个岛屿组成的岛国,地方语言繁多,但不管走到哪里,通行全国的共同语是英语。菲律宾的高识字率表现在文盲率占全国人口的10%。在发展中国家,它的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了最高水准。菲律宾入学率也高,义务教育
<正> 〔本刊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奇科分校传播系主任、新闻学教授祝基滢,今年6月来我校新闻系访问。新闻系副系主任何梓华副教授及部分教师参加了接待,并与祝基滢教授进行了亲切友好的座谈。在座谈会上,何梓华同志首先对祝教授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介绍了新闻系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我国新闻教育的概况和前景。
<正> 写作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写,谁都能写。特殊的文章也许并非每个人都写得来,但一般的文章,谁都可以写。作家佐藤春夫说:“作文这种事情,只要不要求写得特别出色,只要不是特别的低能者,也就是说,只要要求写作一般的文章,那就如同算算数、谈话、走路一样,是人们的天赋能力之一。”佐藤认为,说作文太难是不可思议的,不能发挥写作能力,也是一种奇怪的现象。人们也许要说,佐藤是大作家,必然会那么讲,其实,我与佐藤抱有同样的看法。佐藤讲这番话的根据在于:用文字表达的文章和用语言表达的日常会话,二者并没有
<正> 每个人都可以给报纸写稿,但要取得“新闻工作者”的称号却要经历漫长的、充满考验的道路。罗马尼亚同志在讲述他们那里培养新闻工作者的方法时,首先谈了下面这件事:1982年初,曾在布拉素夫挑选新闻系考生。候选人必须是在企业里工作过两年,并同时有过新闻实践的人,而且只招收罗共党员。编辑们到学校和企业里去物色有才干的青年人当编外记者,作新闻干部的后备。编辑部再从这些后备人员中推荐合适的人选报考新闻系。学员修业结束后,返回原编辑部上班(这就完全解决了毕业分配的问题)。
<正> 办报有学问,读报也有学问。在号称“新闻大国”的日本,以著名的全国性三大报朝日、每日、读卖为例,每天早晚刊合计各出36版,相当于一本二三十万字的书。从这座情报的宝库里,怎样吸取有用的东西,记者编辑的心血结晶怎样才能化为读者的精神养料,不致灰飞烟灭,是一个颇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日本出了一些专门的著作,如《读报十二章》、《怎样读报》等帮助读者掌握读报要领。在大众传播的链条上,研究读者、提高读者的阅读与视听能力,一天比一天受到人们的重视。进修期间,没有翻阅这方面的书,而是请教了三好先生。三好先
<正> 1943年10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由毛泽东撰写的社论。透露了林彪到重庆与蒋介石会谈的消息。这件事的内幕,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知者也甚少。蒋介石的本意,不是会见林彪,而是会见毛泽东。早在1938年12月6日,蒋介石在广西桂林约见周恩来时,就曾提出“约毛泽东会谈”。1942年8月14日,蒋介石在重庆约见周恩来,突然旧话重提。他说,国内问题要弄好,敌人不足惧,问题在国内,想在兰州转西安时,在西安同毛泽东谈谈问题。结果,没有见到毛泽东,而有林蒋会谈。
【正】 南非和东非国家就各自所占领土、居民组成、经济状况和社会方向来说,是各式各样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坦桑尼亚、马拉维、赞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