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多措并举深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来源 :汽车与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两站两员”为基点 夯实农村交管基础
  为充分发挥“两站两员”在农村交管中的作用,攀枝花将“警保合作暨两站两员”建设纳入农村交管基层治理体系,着力构建“政府统筹、乡镇负责、公安参与、保险协同”的工作机制。
  2020年9月,攀枝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攀枝花市改进和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从顶层设计上健全了农村交管责任体系,明确了农村交管职责任务,强化了工作保障落实。目前,全市38个乡(镇)均建成警保合作一级或二级劝导站,“交通劝导多员合一”“一站多能、一员多岗、一岗多责”的攀枝花特色警保合作工作模式已初步形成。
  为破解“两站两员”工作经费不到位难题,该市仁和区率先试点农村交管工作保障“新模式”,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纳入社会基层治理保障体系。盐边县根据乡镇“警保联动”劝导站建设情况,由“保底补助+绩效奖励”构成劝导员经费。米易县将交管员、劝导员的每月经费标准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障。其余地区均由政府办名义下发保障文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


  以“两考两查”为支点 推动农村交管落地见效
  长期以来,乡(镇)交管员流动性较大,工作持续性不强。农村劝导员大多由村社干部兼任,农忙时节、重大节假日往往身兼多责、难以分身,“七必上”等劝导职责履行不到位现象突出。为破解职责履行不到位难题,攀枝花在充实劝导力量的基础上,突出“考核指挥棒”“督导显微镜”作用,推动农村交管工作落地见效。
  专兼结合融入农村交管新职责。按照“错峰补位、专兼结合、职能融合、规模扩充、素质提升”的思路,仁和区试行交通安全劝导员、农村保险业务员、护林防火巡逻员、检疫防疫工作员、人居环境治理员“五员合一”,赋予了劝导员队伍“一员多岗、一岗多责”新内涵,专职劝导员和兼职劝导员融合发力。东区为行政村增设村级交通安全协管员,充实专职劝导力量,改善农忙时节、重大节假日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
  向内深挖充实农村交管新力量。在农村派出所管理交通的基础上,他们深化市公安局“一村一辅警”警务机制改革,统筹发展“1+N”工作模式,由驻村辅警负责业务培训和工作督导,专职劝导员和兼职劝导员同向发力,形成“责任有人担、事情有人干、违法有人劝、失职有人查”的良性循环。
  严格查考落地农村交管新要求。他们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两考两查”(县级道安办和保险公司考核乡镇,乡镇交管办和农险办考核劝导员;督导检查和暗访检查相结合,强化结果应用)的考核机制,同时将农村交管工作成效、督导检查问题通报纳入目标绩效考核,进一步增强乡镇、村社两级政府机构履行农村交管属地管理职责的责任意识。
  以“两变两便”为着力点 推动农村交管高质量发展
  受诸多因素影响,农村群众出行难、生活便利性低的问题普遍存在。攀枝花交警着力“变”与“便”,打通服务农村群众“最后1公里”,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人防到技防的转变。攀枝花交警在警保合作劝导站推行“雪亮工程+平安交通”管理模式,整合全市228个行政村建成的2325个摄像头、65个报警立柱,以及158个公安交管智能卡口等信息化管控资源,实现对道路交通状况“可视、可呼、可调”,极大提升农村交通安全管控能力。
  薄弱到普及的转变。他们把交通安全宣传有机植入乡镇政府村规民约,“每一名村社干部都是交通安全宣讲员、每一辆基层工作用车都是交通安全宣传阵地”,通过“大喇叭”方言宣讲,定期深入农家小院和田间地头宣讲,营造了交通安全“大声讲、时时讲、天天讲、遍地讲”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村民交通安全文明意识。
  方便办理交管业务。2020年6月,仁和镇警保联动服务站投放5辆“警保联动”事故勘查车,实行轻微交通事故同步处警、同步现勘、同步定损、同步调解、理赔前置“一站式”服务,实现了轻微事故快处快赔比例近70%、快撤率达到75%。
  方便农民群众出行。2020年,《攀枝花市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创建方案》下发,实现了客运车辆“村村通”。攀枝花交警同时推行群众出行和学生上放学定制化运输服务,切实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和安全问题。为解决农村群众办理摩托车驾驶证难、持證率低的问题,他们持续开展“流动车管所”下乡服务。
其他文献
某横梁在批量生产之后进行了优化,产品增加了4个安装孔.为了快速体现产品最新状态,作者从工艺和模具方面进行了方案分析,最终确定设计一套钻孔工装实现产品新状态.文章从工作原理、加紧方式、定位方式和工装结构等方面对此钻孔工装作了详细的设计过程阐述.通过多次现场加工方案验证,最终设计的钻孔工装操作简单且能保证稳定的产品质量.此专用钻孔工装对行业同类横梁产品的加工都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堂是育人的“主战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汽车售后服务管理》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围绕融会贯通和知行合一原则,对接汽车企业服务顾问岗位职业能力.课程通过专业人物育人、服务案例育人、知识讲习育人、实训育人、课堂管理育人等方式发掘思政元素.文章从教学内容、思政映射与融入点、思政教学环节设计、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预期成效等方面展开教学过程设计,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文章以DN汽车为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DEA方法,通过构建涂装工厂的投入和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CCR和BCC模型,对2007—2020年涂装工厂的资源投入进行综合效率评价和纯技术效率评价.应用DEA相关的软件完成14个决策单元的效率计算.结果表明:涂装工厂投入平均效率处于较高水平,但是个别年份存在投入产出效率偏低,显示资源的过量投入.通过进一步的投影分析,也获得了工厂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一些改进建议,为企业后续投入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章在分析职业本科教育和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汽车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岗位需求等情况,详细分析了汽车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情况,为其他院校本专业的设置提供借鉴.
项目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导,能力培养为核心,在车辆工程专业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专业课的项目化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专业课的项目化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学内容无法适应行业需求、项目任务单一化理想化等问题,不能满足新形势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文章基于项目化教学理念,探讨了校企互动下的专业课项目化教学改革,从而满足行业需求,提升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文章以高职院校汽车类核心专业课“汽车电器”“汽车理论”为例,探究如何在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中挖掘和提炼其中的“思政元素”,并阐述如何将其有机融入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文章研究分析表明,在汽车类(工科)专业课程中能够挖掘出一些很好的“思政元素”,并且能够将它们有机的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克服机械、生硬地植入“思政元素”,克服专业课与“思政元素”两张皮现象,实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文章主要探讨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下,《机械制图》校本教材开发的一些思路.通过以赛促学,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还是存在现有的教材与实际教学衔接不畅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尝试开发校本教材,使之在课程标准、职业导向等方面符合“做中学、学中做”的职教理念.
开启新征程,迈好第一步.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中,农村道路交通治理肩负重大使命.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尤其需要用好用足信息化这一关键举措,驱动农村道路交通治理加速迈向现代化.rn道路交通安全,农村系于一半.进入“十四五”,农村道路交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也面临农村群众出行转型升级与治理水平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道路安全设施不足、车辆安全状况参差不齐、群众安全意识不强等尚未完全破解的老问题,与务农务工集中出行、农村客运转型发展、货车流量大幅提升等带来的新风险叠加交织,成为农村道路交通
期刊
文章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梳理了工学交替、三岗轮换下现代学徒制运行模式,工学交替,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三岗轮换,强化学生实践技能.从管理机制、监控机制、评价机制三个方面论述了现代学徒制运行模式,最后简述现代学徒制培养成效.
积极推动协同破解农村群众就地打工出行安全难题  近年来,农村群众就近到工厂工地、农场果园茶园、养殖场、种植大户等打工日趋常态化,就地打工遇到的出行难和出行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近期,黑龙江等地接连发生农村地区轻型货车、三轮车、拖拉机违法载人导致的群死群伤事故,安全风险十分突出。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推动破解农村群众就地打工出行安全难题,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下发通知,部署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主动作为,联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