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献宝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ong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语释义】
  卞和献宝——给错了人,比喻把东西送给了未发现其价值的人。
  【小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荆山上发现了一块玉璞,立刻觉得它非比寻常,定是无价之宝。于是卞和就抱着玉璞来到王宫,要献给楚厉王。没想到,楚厉王看了半天竟认为这只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气愤之余,便给卞和定了个欺君大罪,让人砍掉了他的左脚。卞和伤心欲绝,不得不抱着玉璞回家了。
  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心中又生希望,认为武王一定会认得宝物,便又带着玉璞献给武王。结果,跟上次一样,武王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右脚。卞和连呼冤枉,却也奈何不得,又抱着玉璞回家了。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这次不再去王宫献玉了,而是抱着玉璞在荆山下痛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把泪水都哭干了,眼睛都快哭瞎了,最后竟流出血泪。文王知道这件事后,立刻派人去调查他痛哭的原因,卞和说:“我不是为自己痛哭,而是为这天下无双的宝玉痛哭。明明是块无价之宝,却被人认为是石头,白白埋没了;而我明明是诚实的人,却被认为犯了欺君之罪,这太不公正了!”卞和的这番话马上就传到了文王那里,文王立刻召见了他,命令雕玉技师打造玉璞。经过技师的一番雕琢,玉璞外面的石质被剔除,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宝玉,果然世间稀有,價值连城。文王得到如此宝玉,就把它当作国宝。这就是“和氏璧”。
  【点拨】
  和氏璧之所以珍贵,除了玉石本身的价值之外,大多是得自于卞和以生命为代价的献宝过程。人生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将会发生怎样的惊喜。
其他文献
我国从汉朝时就有了“五谷”的称谓,它们是稻、黍、稷、麦、菽(豆类)。其中沒有玉米,原因是玉米的发源地不在中国。它传入我国才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人从美洲带回玉米,称它为“印第安种子”,后来很快传遍世界各地。16世纪玉米传入中国,那时外国人是把它当做朝见中国皇帝的贡品传进来的,所以称它为“御麦”。因为它来自西方,早期人们称它为“西番麦”,后来称它为玉米。
期刊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东汉时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五十九岁时,他担任汉献帝的左中郎将,进出常常是前呼后拥,车骑填巷,真可谓朝堂显贵,名垂朝野。  当时,有个叫王粲的人,因慕蔡邕之名,专程从山东步行到长安拜访蔡邕。此人虽然年少,不过十六七岁,却也才华出众,名传四方。这天,蔡邕正在家中与来宾交谈,门房前来禀报:“有王粲求见。”古时候,人们在家里有个脱鞋席地而坐的习惯,蔡邕听说王粲在门外,急忙起身相迎,连
期刊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
期刊
什么是家风呢?家风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风气;家风是一种无声的教诲、无言的嘱托、无痕的传承,是最基本、最常见、最具有影响力的正能量教育。  还记得三年前的一个晚上,吃完晚饭,我突发奇想,玩起了米粒。我把米勺使劲地往米袋里按,一会儿,就只看见白白的大米,米勺被淹没不见。我就把手伸进米粒堆中摸。摸到了,我就将它抓住拿起来。爸爸妈妈看见了,都厉声斥责我。可是我正玩在兴头上,哪肯停下来?
期刊
良好的家风是人生的一堂德育课,是扎根在每一个人心底的“信仰”。社会是大家,家庭是大家的细胞,只有每一个小家都风正气顺,整个大家才能有满满的正能量。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做事情不要拖拉,就像那首诗里写的一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就在不久前的一个星期日,我在家闲得没事干,就点燃了一根蜡烛,就在这时,奶奶正好叫我去帮她晾衣服,我想:反正晾衣服也不用
期刊
鱼妈妈带着小鱼们在水里寻找食物,忽然它们的前面出现一个弯弯的红东西,还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  “那一定是好吃的。”一条小鱼说着就想抢先一步吃下它。鱼妈妈赶紧拦住了这条淘气的小鱼,“慢着!这不是可口的食物,它是人放下来的钓钩。”鱼妈妈对小鱼说。  小鱼又问妈妈:“可是它为什么那么诱人呢?再说我也没看见钩啊!我要怎么样才能吃到这美味的食物呢?”  鱼妈妈说:“钓钩就裹在里面,你是看不见的。如果你要
期刊
【俗语释义】  人们常用“半斤对八两”来形容两个人在某些方面差不多,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小故事】  “半斤对八两”这种说法源于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关于这句话,还有一则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宰相的孙子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祖辈、父辈相继去世之后,他很快就败光了家产,靠亲戚朋友们接济,勉强度日。可他仍然以家世为傲,甚至觉得不干活是种荣耀。有一次,他到亲戚
期刊
人物故事  【小故事一】  子产出生于郑国的贵族家庭,但是他从来没有贵族骄奢的性情,对人特别宽厚,百姓都很喜欢他。  有一天,从晋国来了一个人,他找到子产说:“丰卷曾经对抗过你,而且还攻打过你们国家,现在他逃亡到了晋国,一直在过着流亡的生活,丰卷近来悔过自新,认识到了自己从前的过错。他想回到自己的国家,但是他又怕你不答应。”子产说:“丰卷应该了解我,我是一个嫌朋友少的人,如果丰卷能够将我当作朋友,
期刊
一个角落,一只桶。  桶是红桶,桶里有三条红鱼。  红鱼,一袭红色长衫,只是尾端有一抹乳白,淡淡的,如轻纱,又如清晨一缕若隐若现的云烟。游动时,尾尖轻轻摆动,那抹乳白轻柔地闪现,一丝拖沓,一种娇柔的美丽,使人眼前一亮。  除了输氧管的响声,红桶似乎永远是平静且安谧的。红鱼们总喜欢各占一角,安静地休息,格外乖巧,但总有一种冷冷清清的感觉。有时,红鱼也会轻轻摇一下尾巴,那尾尖就犹如翻飞的水袖,仙女的裙
期刊
每一个动物,都有它独特的一面,或可爱,或娇憨。它们常常能让人们从它们身上获得乐趣,而心情愉悦。用文字书写它们的美好,让这些色彩在笔下一点一点绽放出最美好的形态吧!今天的“主题素材”栏目,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王国。  素材积累·诗词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宋】欧阳修《画眉鸟》  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  ——【唐】高 越《咏 鹰》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