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之光,烛照世界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uan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九月的讲台。一群初入大学的新生,满怀好奇,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目光,把校园衬得明亮如春。第一堂课,我要求他们做自我介绍,必选四项:姓名、家乡、爱好和理想。
  关于爱好,不少同学搜肠刮肚,响亮地回答:“吃饭,睡觉。”真让人晕头转向,这是本能,哪能称得上是爱好呢?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理想。谈到理想,马上有人回应:“理想?现在还谈什么理想?嘿嘿,我没有!”也有人嘲笑:“什么是理想呀?”更有甚者,反问道:“这个年代,我们还配谈什么理想?”课堂上,一阵唏嘘。
  理想像风中的烛火,摇摇欲灭。但是我不能让理想之光熄灭,还是给他们讲个故事吧。
  1988年,复旦大三学生吴晓波联合几个同学,怀抱理想,走中国,知天下。他们也面临如今一样的尴尬: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他们想走很容易,成行却很难,因为没钱。怎么办?拉赞助吧。他们几个跑遍上海滩,费尽周折,勉强筹集到一千多元、一部相机和几个背包。这些资金和装备难于支撑更长更远的行程。
  关键时刻,转机出现了。如此的纯净理想,感动了湖南省娄底市的青年企业家廖洪群。当时,廖洪群是一家小厂的厂长,年收入也才两千多元,却一次性给复旦年轻的学子们寄去7000元盘缠。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钱,一个大学生毕业后要工作十年左右才能挣到这么多。他助力他们圆梦,让他们乘著理想的翅膀,寻路中国。
  吴晓波一行南下娄底市拜访廖厂长,才知道资助者是一个27岁的青年,像自己的兄长一样热心,重情厚谊。说到底,他也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这群年轻人秉烛夜谈,以理想的名义,探讨“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激情昂扬。临别时,廖洪群对复旦学子们没有提别的要求,只希望他们一路上多观察,勤思考,回去后,整理一个调查报告寄过来。
  理想如烛,闪耀在他们寻路中国的征途中,光影如电,平顺安好。
  1988年3月8日,他们一行四人,从上海出发奔赴贵州、广东、海南等地,看到了“一个真正贫穷、真实的中国”。吴晓波以行走之姿,品读中国,认识祖国,领悟颇深,并开始认同费孝通先生所倡导的“渐进主义和改良主义”。遗憾的是,返回上海后,这群用理想之光烛照自己人生路的年轻学子,忙于毕业论文、工作分配等诸多杂事,除了发了几篇通讯稿,并没有写出系统性的调查报告,如约寄给廖洪群。
  多年后,吴晓波成为著名的财经作家,位列2009年中国作家财富排行榜第五名,廖洪群身为某锰矿的董事长,正筹备上市事宜。
  2014年10月25日,当年的理想主义者吴晓波和廖洪群,再度聚首在湖南省一个名叫洪江的小城,感叹时光如水流逝,理想如烛光微弱。此举缘于吴晓波在自己的微信公号发的一篇文章《只有廖厂长例外》。文中说,很多人问:“你见了那么多企业家和有钱人,哪个让你印象最深刻?”吴晓波说:“廖厂长。”时隔多年,吴晓波甚至连他的名字都忘记,只记得他的姓。
  ——廖厂长是谁?一时间,如石落静池,水花四溅,涟漪激荡。
  感谢移动互联网,此文发出不到两天,热心读者一番搜索,终于找到了廖洪群。于是便有了这26年后的久别重逢,吴晓波将自己出版的9部著作送给廖洪群,换一种方式,实现当年的承诺。忆及当年,他们感慨那时不谈成功,不打个人的小算盘,在理想的光晕下,都傻得可以。吴廖相见欢,不谈成与败,理想是唯一的下酒菜,是精致的餐后茶点。
  理想是什么?罗曼·罗兰说:“所谓的理想,就是当我们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我们依旧能够热爱它。”德莱赛说:“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是啊,在太阳底下,“理想主义的傻瓜”是这个世界最贵的瓜,“理想主义的笨蛋”是这个时代最美的蛋。理想是光,照亮我们认清这个世界;理想是电,驱动我们了解这个时代;理想是火,在我们看清自己以及自己所处时代所融身的环境之后,还能让人心倍感温暖。
  我希望我的学生以及他们所能影响到的所有人都能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理想的营养,收获理想的力量,并且始终相信:理想之光,烛照世界。
其他文献
寻找借口的习惯远比其他事情更能削弱梦想。生活很少按计划进行,但你若以借口回应只会将坏情况变得更糟糕。  做出解释和寻找借口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借口庇护我们的过失和羞愧,是避免更深层问题的保护膜。借口合理化我们的不良行为,造就平庸的人生。  下面的12个步骤可以永久清除你生活里的借口:  1.认识引起改变  你经常寻找借口吗?连续七天,对自己任何合理化不良行为的企图保持高度警惕,然后在日记上写下来,同
蠕形螨,也就是俗称的“螨虫”,生存于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所有动物的皮肤上,是令人厌恶的寄生虫。不过,一项最新研究却发现了螨虫的“另类”价值——可供分析人类的迁移和进化史。  2015年12月,美国螨虫分子生物学家丹·弗格斯、加利佛尼亚科学院博士米歇尔·特劳特温等几位科学家从70名志愿者脸上采集了螨虫样本,并对其线粒体DNA进行了测序分析。为保证样本的多样性,他们挑选的志愿者分别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拉
许多人曾幻想着自己能拥有天才般的头脑和思维,哪怕是容貌长得和天才有几分相似,自我感觉也很不错。可天才毕竟是天才,比如爱因斯坦,他的所有壮举看起来都不可复制。但事情总有意外。我们的脑思维和爱因斯坦相比遥不可及,但要想我们的字体与之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相似,则完全有可能。不久前,有人就创造出一款“爱因斯坦字体”,使得人们在电脑上就能轻松敲出天才的笔迹。  你绝对想不到,爱因斯坦字体的创造者之一竟然是一位女
自从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虚拟现实设备生产商Oculus VR,虚拟现实就在全球“火了”。而中国有一位更疯狂、更大胆的科技牛人,用三年时间带领团队“把虚拟连接到现实”,研发出了基于手机端和电脑端的虚拟现实头显设备,成为国内虚拟现实设备行业的领头羊。他就是蚁视科技公司CEO覃政。  1987年8月,覃政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市,从小就是硬科幻的铁杆粉丝,儿时梦想是造一架能飞到外太空的宇宙飞船
去过美国印第安纳州北部一个名叫“纳帕尼”小城的人,一定会对他们的消防警队印象深刻。  纳帕尼小镇是为数不多的阿米什人聚居区,人口只有六千多人。这个小镇的消防警队以“花哨”著称。警队墙上悬挂的一面美国国旗,旗面上写满了字。队里所有的消防车都是红色的,其中一辆车的车门上印有大大的“343”字样。不仅如此,所有消防车的车身都被漆上又奇怪、又可爱的消防员卡通形象。并且,每一辆车的消防员卡通形象都不一样,有
世界上的桥千千万,但你见过这样奇特的橋吗?它的桥面不在水面上方,而是嵌在水面之下。桥面低于水面1米深,将河面一分为二。在远处,你几乎看不到桥的存在,如同“隐形桥”一般。  要走上这座桥,你需要从堤岸沿着台阶向下走,如同下河洗衣服一样。人们走到桥面上时,感觉非常奇妙,仿佛站在两堵“墙”之间,“墙”的高度大约到成人的胸部。站在桥上,你可以伸手戏水,甚至可以从河里捞鱼。要是蹲下来,人们还可以“躲猫猫”,
到处挖那是翻地,一直挖下去才是井。  记得读大学一年级时,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另一棵大树,三只猎狗也跟着追了过去。兔子在树上。仓惶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  故事讲完后,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我们说:“兔子不会爬
“老师,您在哪?希望得到您的帮助,我感觉自己快要疯了。能见到您吗?”电话里传来雨荷怯怯的声音。  20分钟,打车到校。雨荷已等候在我工作室门口,神色忧郁、焦灼不安。“不好意思,影响老师休息了。但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办了。心里特烦,也越来越害怕,老师,您说抑郁症会遗传吗?”雨荷的声音有些颤抖。眼神中透着迷惑。  “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吗?”我关切地询问着雨荷。  “进入高三,我发现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心情
在炎热的夏季,很多人都喜欢喝上一杯冰爽的啤酒。当你望着杯中泛着雪白的啤酒泡泡,陶醉在迷人的麦芽香气中时,是否想过啤酒厂为了制造那些晶莹剔透的泡泡要花费多大的代价?  罗伯特·祖布林是美国火星协会会长,也是多家航空航天技术公司的创始人,他不仅思考了这个问题,而且成功地将火星技术运用到了啤酒泡泡的制作中。罗伯特和他的合作伙伴们研发出了一种新型技术,能够将火星上存在的物质,特别是火星上的空气,也就是浓度
久违的两个老熟人在大街上边走边聊,回忆着过去的时光。“稍等一下,”其中一个说,“我听到了什么声音。”边说边掀起一块松动的铺路石,救出一个蛐蛐并看着它快乐地唱着跳开去。“真是神了,”另一个说,“这个时候满大街的人都在下班,唯独你在所有的嘈杂声中听到这个声音。”  “我的朋友,”第一个人说,“生活中人们只听见自己想要听的。与刚才相比,此刻满大街的嘈杂声既没有升高也没有降低,但是请注意。”他边说边从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