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品与社会》课的高效教学尝试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思想上冲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又要冲破课堂的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走进生活、走進社会、走进情景、走进教材,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追求产生良好的影响,才能实现《思品与社会》课的高效教学。
  一、走近生活,在自主体验中实现高效教学
  教材是教学的样本,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生活中感受、体验、领悟,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实现德育高效。如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时,课前,我先将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及与之相关的故事。课上,我用多媒体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自己的成长感受,将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讲有关的故事。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五件毛衣,他说“这些都是妈妈没日没夜一针一线亲手织出来的。”说话间,我看到他眼圈红了,周围的孩子听了他的讲述也都低下了头。无疑,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孩子们的心。从一件件真实的物品、感人的故事当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父母的爱。
  二、走进社会,在探索实践中实现高效教学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的生活。因此,科学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实现德育高效。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内容。如教学《购物有学问》时,我领着学生去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观察了解商品价格,客商如何交易,从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又如教学《我是谁》时,采取小记者行动,采访不同角色。通过采访交警、医生、清洁工、教师等,认识到:没有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我们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没有医生的日夜操劳,病人就难以恢复健康;没有清洁工披星带月,就不会有美丽漂亮的城市;没有教师的辛勤工作,我们就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通过采访,实现品德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受到深刻教育。
  三、走进情境,在情境感悟中实现高效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最善于模仿,而且他们的意识行为,尤其是道德行为主要是靠模仿而形成的。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生动有趣的角色扮演,尝试游戏。教学《团结合作》一课时,我先准备四个剪去瓶口的可乐瓶,瓶口大小以一个乒乓球大小出口为宜。每个瓶中放入五个乒乓球,球上系上细绳。请四个学习小组的同学上台比一比,看哪一小组的同学第一个取出所有乒乓球。刚开始,各自为政,遇到了困难,有的小组经过总结经验相互配合,相继取出乒乓球。有的小组却乱作一团,束手无策。比赛结束,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小组能顺利地取出小球,技巧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争着发言。这样通过一个热烈有趣而又寓意深刻的游戏,让“团结合作、才能做好事情”的真理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上,而且永不磨灭。
  四、走进教材,在教材资源中实现高效教学
  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我们要善于连接课内的生活与课外生活,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最广范围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如教学《保护环境》一课,课前我安排了调查,学生在调查中发现:环境污染,居民把垃圾倒在垃圾桶外、路边上;小区内不时可看到塑料袋、泡沫浮子、生活垃圾……,散发着各种臭味。怎样才能让学生所掌握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呢?我们和社区联合领着学生再次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污染的各种原因;寻找提高环境质量的方法,并制定出详细环境整治方案,建议社区实施。正是在这种富含生活性的情景中,使学生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他们引导到真实社会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使品德教学走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实现高效的品德教学。
  总之,《品德与社会》这门学课活动性强,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的制约。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不拘一格。教学中应从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打造高效课堂,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为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奠基。
其他文献
一、弘扬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突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作为教师,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树立自己的“中国梦”,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我们坚持做到突出“一個主题”,开展好“十种活动”。  “一个主题”——中国梦教育梦:在校园的布局中有意识随处突出爱国主义主
期刊
2013年10月28日——11月6日, 我有幸参加了由兰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市属学校高中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集中培训”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我真切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贫乏与稚嫩,学习又逐渐地使我变得充实与干练。整个培训的过程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在这里就从听取的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一个班级的好坏与班主任工作有相当重要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一名班主任,怎样使自己的教育行为符合时代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呢,我从教20多年来,一直在农村初中担任班主任工作,下面谈几点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体会。  一、加强学习,改变班级管理理念  随着信息渠道的增加,除了接触来自教师的和课本的信息外,电影、电视、网络、手机、都是学生易接触到的信息源。
期刊
高中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性工作,其任务艰巨,肩负着教育好每位学生的责任。现结合我班学生实际,谈几点个人的肤浅认识。  一、民主管理,牵制全班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瞄准一个核心人物,这就是一班之长——班级的形象大使。它既是同学们心中的旗帜,也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那如何选班长和组建班委会呢,我的做法是要求同学们用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四名有管理经验的班长候选人,给予他们一两周的实习时间,让他
期刊
充分、有效地组织和开展班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科学建设班集体、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步骤。根据高中学生身心正趋向成熟、思想热情奔放、有强烈的成人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等特点,班主任应摒弃传统的班会组织形式,确定班会鲜明的教育主题,围绕主题进行选材、组织和设计,让主题班会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抓手。  第一,主题班会要有鲜明针对性,有明确的教育目标。班主任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学生在不同时期
期刊
只有高效的课堂才能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为其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以下就谈谈我个人对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一些想法:  一、精心备课、做好上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首先要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的内容;把握知识、技能目标,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备好突破重点和难点的策略,才能在课上得心应手,才能对能力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备课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学生学习和接受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备课时要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教育不断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应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变教师讲述为学生操作,变个人学习为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进行自主学习。  一、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1.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乐学。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
期刊
我参加教育工作已经好几年了。回想当年的教学情景,历历在目。在以前的教育工作中,我基本上是按照回忆我的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开展工作的。在实践中,我发现那些教学方法和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今教育形势。因而我试图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但由于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而收获甚微。经过近几年课改学习和实践,我接受了许多先进理念,使我的教改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一、改变教学目的  以前,我认为我最大的职责是把知识传给
期刊
一、舞蹈教育现状  1.舞蹈教学成为深化美育的有效手段。平凉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之重镇,作为秦陇文化代表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教育内涵丰富。秧歌、舞狮、花儿等民间艺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舞蹈作为健身、娱乐和美育的载体已扎根校园多年,小到班级主题活动,大到参加国家、省级展演,舞蹈都是教师、学生喜闻乐见,实践最多的艺术形式之一。
期刊
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时间的长久性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急功近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是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那么,如何开启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语文呢?  一、教法灵活,不断创新  我们语文教法如果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一篇课文还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