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hvhuhuiui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了解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月治疗的儿童患者48例,对48例患者资料包括患儿的性别、年龄、入院诊断、出院诊断、治疗用药、药物过敏史等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本组48例患儿中应用抗生素治疗44例,抗生素使用率为91.7%,抗生素的品种高达11种,应用一种抗生素16例,占33.3%,两种抗生素联用33例,占68.75%。排名前7位的抗菌药物有: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17例,占35.4%;注射用头孢曲松钠13例,占27.1%;注射用头哌拉西林舒巴坦11例,占22.9%;注射用阿奇霉素8例,占16.7%;注射用头孢硫脒6例,占12.5%;注射用头乳糖红霉素4例,占8.3%;注射用阿莫西舒巴坦钠1例,占2.1%。细菌培养送检26例,细菌培养送检率为54.2%。结论 儿童用药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促进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关键词】 儿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儿童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儿童患病后对药物的毒副作用比较敏感[1],因此,加强对儿童用药安全管理至关重要,为了解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本文收集我院2013年1月——2月治疗的儿童患者48例进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月治疗的儿童患者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3-8岁,平均5.5岁。
  1.2 方法 对48例患者资料包括患儿的性别、年龄、入院诊断、出院诊断、治疗用药、药物过敏史等进行汇总和分析。
  2 结 果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一般不需使用抗菌药物,只给予对症治疗即可。但是对于继发细菌性感染,则需要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本组48例患儿中应用抗生素治疗44例,抗生素使用率为91.7%,抗生素的品种高达11种,应用一种抗生素16例,占33.3%,两种抗生素联用33例,占68.75%。排名前7位的抗菌药物有: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17例,占35.4%,注射用头孢曲松钠13,占27.1%,注射用头哌拉西林舒巴坦11占22.9%,注射用阿奇霉素8占16.7%,注射用头孢硫脒6例,占12.5%,注射用头乳糖红霉素4例,占8.3%,注射用阿莫西舒巴坦钠1例,占2.1%,见表1。细菌培养送检26例,细菌培养送检率为54.2%,见表1。
  3 讨 论
  3.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本次抽查病历结果显示,我院儿科住院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为91.7%,远远超过卫生部制定的不超过60%的要求。细菌培养送检率为54.2%,符合国家规定高于50%的细菌培养送检率的要求,说明我院儿科在细菌培养送检方面较规范。
  3.2 不合理用药分析
  3.2.1 无指征应用所查病历中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几乎都使用了抗菌药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2]。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治疗[3]。由于临床上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早期症状相似,一些医师为保险起见而采用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案,这种针对性不强的使用抗菌药物极易引起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
  3.2.2 联用不合理目前认为,不能无目的地联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多种细菌感染。本组儿童用药中单用仅占33.3%,联用了二种抗菌药物占68.75%,应用过程中出现重复用药现象,临床上常将头孢孟多酯钠与阿莫西林舒巴坦钠联用,二者均因作用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而发挥其抗菌作用,合用时因竞争同一结合靶位而产生拮抗作用,这样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4]
  3.2.3 给药疗程不合理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h。抽查病历中个别用药疗程过长。疗程过长不仅造成药源浪费,而且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另有“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儿,抗菌药物用药疗程仅为3、5d,属疗程过短。疗程过短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有可能使疾病转为慢性或者产生其他并发症,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
  综上所述,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较多,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加强管理,促进儿童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 Papastavros T,Dolovich LR,Holbrook A,et al.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pyrazinamide and levofloxacin in the treatment of latent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CMAJ,2002,167(2):131-6.
  [2] 朱功新,鄭本忠.我院2007年门诊西药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7):1513.
  [3] Park-Wyllie LY,Juurlink DN,Kopp A,et al.Outpatient gatifloxacin therapy and dysglycemia in older adults.N Engl J Med,2006,354(13):1352-61.
  [4]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66.
其他文献
【摘要】 探讨阿米卡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引起的神经阻滞症状,药物作用及治疗情况。  【关键词】 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双下肢软弱无力,神经阻滞症状,药物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现年35岁,男性.平素身体健康,因发热.咳嗽.咽疼一天就诊,查T.37℃、P.75次/分、R.18次/分、BP110mmhg/75mmhg。咽部充血,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和哮鸣音,触诊双肺
期刊
【摘要】 目的 针对目前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上采用不同的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在2008年9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00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将这100例患者按照其意愿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的是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的是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并在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的心脏功能、空腹血糖、学制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AB两组患者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丹参酮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7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83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患者接受综合性基础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丹参酮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47例患者中,患者治愈为18例,显著有效为22例,改善为6例,无效为1例,总有效率为97.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灌注冲洗膝关节腔治疗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入住我院骨折治疗膝骨关节病的患者10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丹红注射液进行膝关节腔灌注冲洗,对照组选用红花注射液注入膝关节腔的疗法,治疗3个疗程(45天),随访6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优良率74%,对照组优良率46%,
期刊
【关键词】 老年人;合理用药  目前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预测到2015年65岁以上老人有可能达到15.94%,8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老年人口的3.81%。随之而来的老年人健康问题也日趋重要。如何使老人长寿且有较高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 老年病的特点  由于组织器官老化和生理功能减退,老年人易患疾病;同时,患病时的临床表现特点明显不同于中青年人。老年性疾病多见于因心、脑血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科收治的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曲美他嗪口服治疗,B组只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A组临床疗效显著较B组好,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中有1例病人出现牙龈出血。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都按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原则进行综合治疗,同时给予研究组的患者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差别都不明显;治疗后,研究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丁笨酞治疗进展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治疗10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脂肪的基础上用采用疏血通6 ml+NS250 ml静脉滴注治疗,连续治疗20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3次/d,200mg/次,连续治疗20d。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ES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曲唑酮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曲唑酮50mg-100mg/晚;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0.4mg-0.8mg/晚,均在临睡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以及治疗中出现的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使用苯巴比妥联合安定治疗小儿惊厥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惊厥儿童共70例。将上述70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单一苯巴比妥用药,治疗组患儿在苯巴比妥治疗用药的同时给予注射安定。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分别用药后,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上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患儿采用静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