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来源 :腹部外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ia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和归纳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1例探查发现腹膜后肿瘤,4年后完整切除;1例拟诊腹膜后平滑肌瘤,肿瘤包膜内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治愈.结论该病的生物学行为属低度恶性肿瘤,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该病的唯一治疗方法,能完整切除者预后较好.
其他文献
研究了田间和离体条件下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NT)对桃果实着色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在果园中‘新川中岛’桃果实成熟采收前22d,用40~120μmol·L^-1 GNT处理可极显著促进
以白姜花的叶片为材料,通过RT—PCR与RACE相结合的方法,克隆到一个倍半萜合成酶基因的cDNA序列,其全长为1932bp,基因编码区共1653bp,编码551个氨基酸,命名为Hc—Sesqui。该基因编码
为研究不同柑橘类型对柑橘衰退病病毒构成的影响,将9个保存在新会橙上的引起甜橙茎陷点症状的柑橘衰退病毒强毒分离株嫁接接种到凤凰柚后,比较了接种前后p25基因的HinfⅠRFLP
近10年来对长白山野生草莓资源进行了较深入考察,共收集到野生资源20份。对其植物分类学性状进行观察记载、对比分析和分类研究,鉴定它们分属于两种倍性的3个种,即二倍体种东北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3年7月~2000年8月,7年间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中有2例于体检时被发现,3例在妇科手术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