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饱和度脂肪酸与足细胞损伤关系及损伤机制

来源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0808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饱和度脂肪酸与足细胞损伤的关系及相应的损伤机制。

方法

不同饱和度脂肪酸(棕榈酸、油酸、20碳5烯酸)分别干预足细胞,MTT法测足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检测足细胞骨架,从而判断足细胞是否损伤;Western印迹检测p3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氨基末端激酶(JNK)变化,RT-PCR检测COX-2和TNF-α,探讨相应损伤机制。

结果

经脂肪酸处理10 h,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6.96±2.41)%和(90.95±5.37)%(P<0.05);棕榈酸组丝状肌动蛋白(F-actin)较其他实验组减少;棕榈酸组p38、ERK1/2和JNK磷酸化水平升高,棕榈酸组与对照组的p-p38/p38、p-ERK/ERK和p-JNK/JNK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棕榈酸组COX-2和TNF-α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期间,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可提高足细胞存活率。

结论

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可损伤足细胞,MAPK信号通路介导该损伤过程,MAPK信号通路中的p38、ERK1/2和JNK出现活化,并介导炎症因子COX-2和TNF-α产生;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可短期提高足细胞活力。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实验兔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并观察其疾病演变情况。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9只,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10)和高脂饮食组(n=32),分别采用标准饮食和高脂饮食饲养;其中高脂饮食组又分为高脂饮食4周(HFD-4W)组(n=8)、高脂饮食8周(HFD-8W)组(n=8)、高脂饮食12周(HFD-12W)组(n=8)和高脂饮食16周(HFD-16W)组(n=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