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国外种质对我国小麦品种的遗传贡献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uejava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363对SSR标记分析了在我国小麦生产和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11份国外引进品种和33份选育品种的遗传组成,旨在揭示国外种质对我国小麦品种改良的遗传贡献,指导种质资源引进和利用。国外种质包含了选育品种所发现等位变异的76.3%。与不同时期小麦品种等位基因多样性比较发现,国外种质的平均等位变异数最多(3.92),20世纪60年代(2.86)和70年代(3.01)基本一致,80年代有所升高(3.46)。品种间遗传距离比较与品种等位基因多样性结果相吻合。比较引进和选育品种在SSR位点的等位变异频率变化,发现
其他文献
为深入研究黏类小麦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机制,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黏类小麦育性相关基因的二核期SSH文库。经文库筛选后,得到一个在可育文库中表达的与胞质苹果酸脱氢酶
选用我国春播麦区23份(试验Ⅰ)和北部冬麦区21份(试验Ⅱ)品种(系),研究了Glu-1位点等位变异及其亚基表达量对谷蛋白聚合体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Glu—1位点等位变异及其亚基表达
为明确利用Brock转育成的小麦抗白粉病品系38529(京411*7//农大015/Brock,F6)抗性的遗传基础,将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系薛早和38529杂交,获得F1代、F2分离群体和F2:3家系。抗病性鉴定和遗传
为了解弱光下生长的小麦叶片在不同光强下PSⅡ和光合电子传递链的工作状态,解释其突然转入强光下时发生光抑制和光破坏的原因,以PH01—35为材料,采用大田人工遮光的方法,测定了小
中棉所28和湘杂棉2号分别是以中棉所12×4133和中棉所12×8891配制而成的两个陆地棉强优势杂交种。以其F2为作图群体,筛选6000多对SSR引物,利用两群体间27个共有多态
采用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重组自交家系群体(RIKY)和(Essex×兴县灰布支)×兴县灰布支回交自交衍生群体(BIEX)为材料,应用SDS-PAGE电泳测定11S、7S、11S/7S比值及其
创新型无铬耐火砖设计是以电熔氧化镁-锆酸钙(MgO-CaZrO3)技术为基础,利用陶瓷结合镁铝尖晶石(MgAl2O4)和铁铝尖晶石(FeAl2O4)以优化其性能。工业耐火砖通过在隧道窑中1 650℃下氧
以烟草品种云烟97为材料,在皖南烟区典型的植烟土壤麻沙土、麻沙泥、粉沙土种植,以水稻土种植作对照,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技术对生长成熟期烟叶的基因表达谱和细胞结构进
开发了具有不同性能的无铬砖,分别用于水泥回转窑的不同部位,在抗侵蚀性、抗热震性以及涂层附着性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玉米各生育期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碳稳定同位素判别值(Δ^13C)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分条件下WUE、茎叶Δ^13C和SLA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