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大地深处,析解人性真实--论先锋作家90年代的现实情怀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423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先锋文学以拒斥社会现实的方式达到反抗既有文学规范的目的,又有非社会化的特点,随着文化环境的改变和创作自身的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初有了根本性变化,先锋作家们开始努力构建文学文本与现实生活的统一性。先锋文学在90年代所具有的这种现实情怀有理由得到充分重视,而不能用“先锋精神的蜕化”简单地加以否定。
其他文献
两会水石窟寺系黔北地区的一处石窟摩崖造像,一直以来鲜少为学界所关注。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所得资料,对石窟造像进行综合分析,对两会水石窟造像的宗教内涵、历史渊源、艺术风
本文分析了克孜尔第207窟一幅主题不明的壁画。经过图像与佛经文本的比对,可以确认壁画内容为佛陀为比丘讲述七日经—世界燃烧毁灭。
在六朝诗人笔下,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美人妆。这种错彩镂金之美虽缘于美人华丽的妆束与配饰,但也不能缺少女性自身的魅力与气质,只有华美的服饰和鲜活的生命结合起来,才是美人
本文通过总结以有效含义传播为基本导向的博物馆展陈组合方式,试图显示其中不同的视觉句法属性。本文最终总结出两大类组合方式:展示性组合方式与对比性组合方式,后者又包括直
抗战爆发后,林徽因随梁思成辗转来到昆明,驻足三年后,夫妇二人又随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迁至四川李庄并在此完成了著名的《中国建筑史》。建国后,他们又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