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监测和应对上海世博期间的舆论危机隐患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c2009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在进行的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盛会。在确保上海世博会安全顺利举办的同时,我们应该积极监测、管理和应对有关上海世博会的国际国内舆论动向。国内外世博舆论如果管理得好,将使世博对我国的积极效应发挥到最佳。通过互联网对国内外关于上海世博报道和讨论所进行的观察,我认为,上海世博可能面临着以下几个舆论危机隐患,需要有关方面密切关注、谨慎处理,防患于未然。
  
  1 关于“勤俭世博”
  
  勤俭世博涉及两个方面——世博会筹办的投入问题和世博会结束后各国场馆的去留问题。就我看来,在这两个方面,迄今为止,作为信息源的上海世博会组织方还没有通过媒体向公众作出清晰、充分和广泛的说明。
  首先,我国各方对上海世博会的投入到底有多少?目前公众能获知的有多种说法,差异很大。
  事实上,国外舆论对“奢华世博”已经有所关注,因此有关方面要及时、全面和一致地向公众公布权威的、经得起舆论检视的数据,否则容易陷入舆论被动。
  另外,我也在国外舆论中时常见到“世博结束后,各国都耗费巨资建设的世博参展国场馆(如沙特馆和日本馆总投资额分别超过10亿人民币和9亿人民币)大多会被拆除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的言论。如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驻上海记者LouisaLim在2010年4月2日的一篇题为《上海世博会:世界讨好中国的—个机会》的报道中就提到了这一点。笔者与一位来访的外国记者聊天时,也被对方问到世博过后,各国场馆的去留问题。在被告知大多数场馆将被拆除后,她摇摇头说:“真是巨大的浪费。”这种言论很符合外国媒体中“中国人爱面子,中国政府喜欢劳民伤财、好大喜功”的偏见报道,也很容易让普通外国人“理解和接受”。
  在上海世博官方网站(http://en.exp02010.cn/)上,笔者也确实看到了2008年1月26日贴出的“2010年世博结束后,建有和使用了类型I展馆的官方参展者必须(shall)将场馆的建筑、装饰、结构、设备和设施(包括其基础和管线)予以拆除和清理……”的简短英文说明。但该说明并没有提及会后场馆需要拆除的具体原因。
  实际上,据专家介绍,会后拆除各国场馆“是世博会
  159年历史的惯例”。根据国际展览局的规则,世博会上外国自建馆属于临时性建筑(如建筑可拆卸、材料环保而且可降解等),会后需要拆除,否则场馆长期维护需要资金,原有地块也无法重新开发,会给主办国带来很大负担。
  但是对以上合理原因的报道,笔者在中外媒体上都较少看到。中文媒体较少报道,可能是认为在世博前没有必要大量提及;而外国媒体没有报道,多半是这一内容不符合其“中国为争面子铺张浪费”的总体报道框架,所以故意隐而不报。但很显然,我们的媒体对这一问题的说明解释工作做得还是不够的,不利于争取国外的持中间立场受众的理解。
  
  2 关于“廉洁世博”
  
  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和举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科技、经济、政治、传媒、交通、能源、建筑等方面的人员组织、工程建设和后勤保障,尤其是世博土地征用、开发、房屋拆迁、项目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等事项,总体涉及金额数以千亿。集中力量办大事固然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但在“办大事”的过程中,很容易滋生腐败。
  上海世博能否确实做到廉洁办会并成功地向世界公众树立这样的形象,深深关系到世博后党和国家的形象、上海的形象。固然,正是因为世博会筹办涉及无数的项目、人员和资金,其中“人性的弱点”可能也难以绝对克服,因此腐败现象可能难以避免,但有关方面一定要高度警惕以“一切以世博为重,一切为了世博”的理由下的腐败。对此,国内外舆论必将高度关注。
  
  3 关于世博的收益
  
  历届世博会的举办,在经济上既有盈利的,也有亏损的。如爱知世博会盈利50亿日元;而1998年葡萄牙世博会的收入是投资的8倍。但据不完全统计,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也有1/3陷入亏损,如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亏损3亿美元;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亏损5.5亿美元;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亏损10亿美元。
  上海世博会的收益会如何?这也是公众关心并在网络空间被广泛讨论的问题,需要舆论管理者妥善应对。
  目前,媒体的少量报道基本回答了以上问题,但基本着眼于微薄的现金收益,而对世博会的远期和无形收益,目前的报道还不够充分。
  实际上,世博会给中国和上海带来的收益不仅限于现金,更多的是以有形的投入换来无形的收益,包括城市形象和国家形象的提高,以及外国游客对本国商业和旅游业的刺激等。如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就成功地将一片旧工业城区改天换地。温哥华此后也快速获得国际声誉,如今已经成为名列前茅的国际最适宜居住城市。上海世博会将迎来7000万游客,即使其中大部分都为国内游客,但外国游客的绝对数量也将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其必将为我国的商业和旅游业等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世博期间,尤其是世博后,媒体应该有意识地加大世博收益,尤其是间接收益方面的报道,以回应舆论关切。
  
  4 关于世博善后处理
  
  世博会结束之后,其善后工作也非常重要,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发舆论事件。善后工作除了与前述参展国场馆的去留问题相关之外+还涉及其他可能是我们根本想不到的方方面面。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吸引了3万多名记者和50万外国观光者。根据新华社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对外国记者的调查,在回答“你想了解哪些有关北京和中国的情况”时,50%的受访者选择了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53%的人选择了文化遗产,38%的人选择了经济发展的商机,21%的人选择了自然环境,只有16%的人对体育和涉及奥运会的内容感兴趣。同样,关于上海世博。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宋超3月29日透露,截至当天,世博会媒体注册中心正式报名的媒体已达1260家,记者数量超过1.2万人,其中包括547家境外媒体的3306名记者。根据北京奥运会的经验,这些外国记者的注意力不仅在世博会中,也会延续到世博之后;不仅在世博上,而且会投向世博之外的其他众多的也许为我们所忽视的领域。
  正在举行的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认为,在世博舆论管理上,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舆论走向做出有预见性的判断和积极的回应,一定能使世博为我国带来的收益更好和更持久。
  
  责编:吴奇志
其他文献
瓷器是中国文化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是从中国的陶瓷开始的。景德镇陶瓷是中国陶瓷的象征和代表,景德镇之所以举世瞩目,为世人仰慕,不仅因为制瓷历史悠久、工艺技术精湛、产品“至精至美”,更因为一直以来,景德镇就是一座城无高墙、人无心篱的城市,“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以她“光致茂美”的陶瓷珠宝,架起了东西方经济技术和文化艺术交流的虹桥,一定程度地推动
能源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传统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污染环境等缺点,各个国家开始意识到发展新
文章综合利用描述性能源统计方法和FGLS、Swamy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的能源利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证实我国地区能源利用状况的扩张趋势以及各地区能
在中印建交60周年之际,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网承办的“2010;中印发展论坛”于3月30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以“发展中的中印关系”为主题,着重从经贸发展和媒体交流两个角度探讨
自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及时、措施合理得当,经济率先走出低迷。成为当前全球经济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事实有效提升了中国在全球范围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但如何让国外公众正确认识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果,进而改善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价,还需要结合对外传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综合考量。    应对经济危机事件的  媒介形式和内容    “我国成功应对经济危机”是一个媒介事件,它将通过媒介形式和内
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度测定理论,根据浙江2000~2006年的科技统计数据。分析了各个科技投入指标与浙江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R&D经费支出、科技人员投入和技术引进与经济增
本文强调公司与财务管理模式两者的联系,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这个实体的存在为前提而进行的一系列理财活动。这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财务管理的目标取
根据胸高形数的四个基本性质,建立了胸高形数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f_(1.3)=a(1+β/(D_(1.3))~r(H/(H-1.3))~δ,用425株刺槐解析木对其进行了拟合回归。结果表明,新模型相关系数
无赔款优待系统是奖惩系统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对前些年出险或未出险的投保人实行无赔款优待,收取下一年保费时有所优惠。文章对具有相对折扣的多级无赔款优待系统的定价进行探讨
世界金融危机的冰雪尚未消融,北京的投资环境却已经是一片春意盎然,取得这样的骄人成绩,关键在于北京凭籍丰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资源,提出了“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城市建设目标,并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全面落实建设世界城市的各项战略举措,使得北京市在金融危机的挑战下,成为世界资本的关注热点和投资热土。  首先,北京市基于建设世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