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7863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入与否应取决于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一个性格开朗、善于沟通、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行调节情绪和化解这样的局面。他可能会选择其他感兴趣的游戏;可能会通过言语沟通等方式加入到游戏群体中;可能会想出更有吸引力的游戏引发同伴的关注,使自己成为游戏的中心。因此,教师可以不介入。然而,当一个性格内向敏感、不善于表达的孩子遇到这种问题时,教师的介入就有了一定的必要。当然,这种介入必须建立在保护幼儿自尊心的基础上,教师要在了解孩子真实想法的前提下予以协调。如果孩子非常想加入当前的游戏,教师可以鼓励他通过恰当的言语沟通让同伴接纳,或引导他以新的游戏角色加入其中,寻求同伴的接纳;也有敏感的孩子遭到排斥后不愿再加入这个游戏,但又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教师此时可以适当引导他去参与其他感兴趣的游戏,从而化解负面情绪。
  (河北张家口 李海霞)
  如果选择介入,我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在格格情绪低落时,对他说:“小朋友不和你玩,你一定很难过吧?想一想,你说些什么或做点什么,他们就有可能允许你加入一起玩呢?”我的介入可能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格格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想出了办法并尝试实施,最终被同伴接纳;一种是格格无视我的引导。如果是后者,我会立即退出,不强求格格设法让乐乐和豆豆接受自己,也不会强迫乐乐和豆豆接受格格,因为尊重孩子的意愿才是最重要的。我会继续观察孩子的活动进程,在活动结束后的分享交流环节把格格的遭遇编成一个小故事,引导全体幼儿讨论:“当你非常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你有什么妙招让同伴接受你共同游戏?”以引导孩子分享交往经验,提高交往水平。
  (山东青岛 张德举)
  格格虽然因同伴的拒绝而暂时感到失望、沮丧,但游戏自始至终没有中断,三个孩子也没有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更没有因游戏中的纠纷而发生严重的冲突事件。这时,教师最好是选择观察、等待。如果教师武断介入了,后面格格就会体验不到“峰回路转”的惊喜,乐乐和豆豆也不会有那么愉快的游戏体验了,或许格格还会因教师的过分关注而将不愉快的情绪扩大化,表现得更加委屈,乐乐和豆豆也会茫然不知所措,三个孩子的游戏就会因此不欢而散。
  (新疆独山子 岳义娟)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公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征求意见稿。半年多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探讨《标准》的高潮。那么,从国际视野来看,我国的《标准》有什么特点,它与幼儿园教师普遍关心的教师资格考试及认证、职称评审等是怎样的关系,在今后贯彻落实《标准》的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教师培养院校、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师四个责任主体该作怎样的努力,特别是幼儿园教师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关于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幼儿易于理解的形式的知识”。也就是教师根据课程的理念、目标等进行系统思考与梳理,把学科知识有效地“转化”成教学任务,再将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幼儿实际的获得。有了PCK,“为理解而教”也就有了最佳路径。  “为理解而教”是教师在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的基础上,把握教学重点和相应策略而展开的教学,也就是说教师要知道自己教什么,幼儿需
赵薇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勾起了我很多对青春的回忆及感叹,现在,我也来致一下我们共有的童年!  回首童年,最值得我们怀念的是什么?是不是那些一起玩过的游戏、一起玩耍的伙伴以及那些闪亮、灿烂的游戏时光?  游戏为我们的童年生活加入了多少心灵鸡汤啊!  一个孩子对妈妈说:妈妈,一个人一生只做三件事就好了!吃饭、睡觉、玩!  玩,对于个体的欢乐和幸福、对于个体的身心和谐有多少重要,不用“百度”,
当前,收发快递已经成为每家每户经常发生的事情,成人世界的变化正在悄然影响着身边的幼儿。一次,在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自发地玩起了送快递的游戏。我们发现快递游戏来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经验,若能追随幼儿的兴趣、需要,将会促进幼儿对快递员这一角色的社会认知以及同伴交往、语言表达、问题解决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下文以追随幼儿问题的方式呈现快递游戏的发展历程。  一、玩快递游戏需要做哪些准备?  在角色游戏中,乐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是《纲要》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康轩学习型幼儿区域活动”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设计了各类区角的游戏材料,为幼儿获取相关经验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支持。本文以语言角“三只小猪”游戏的设计
喜欢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听了故事《猴子学样》后,班上的孩子掀起了模仿猴子调皮多变动作的热情。我们设想,如果以故事《猴子学样》导入,用普通帽子作为道具。将猴子调皮的动态与欢快的音乐节奏相结合,来开展这一音乐游戏,幼儿一定会喜欢。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发现虽然幼儿乐于模仿猴子的调皮动作。也具备一个接一个传递物品的经验,但真要让幼儿学会这个游戏、玩得起来却并不简单。因为这个游戏
在集团实行分园独立管理后,分园的园长和教师们看到我就说:“领导,你要多来我们园。”我说:“为什么这样说?”他们说:“在总园,教师有什么困难,您都可以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他们有做得好的地方,您能及时了解,给他们鼓励,这样他们就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我们离总园远,有问题也不好总是麻烦您,做得好不好,自己也不一定清晰,久而久之,在专业上我们就和总园的教师拉开了距离。所以,希望您能常来,不要让我们感觉自己
幼儿具有内驱力,能够根据自我的发展需要积极地同周围世界相互作用,从而建构自己的经验。而受其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经验是零散的,不那么成系统。在组织游戏时,教师常常会引导幼儿讨论和分享,从而将幼儿的个别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幼儿无论是经验内容还是经验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面对个别幼儿新出现的游戏情节,教师需要持续观察、耐心等待、循序渐进,而不应该急于生成面向全员的主题
近几年来,我们幼儿园有计划地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一般每学期围绕1~2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这种教研活动不能满足教师个性化的需要,也不能解决教师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教师在能力、经验和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有些教师在大教研活动中经常扮演旁听者的角色。针对这些问题,我经常在思考:如何为教师创设一个研讨他们感兴趣或急需解决的问题的平台;如何利用教
我园是一所公办幼儿园,创建于2009年,地处杭州市老城区望江地块,周围集聚了大量外地来杭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因此,我园除了占地面积小,幼儿活动空间少之外(总占地面积911m2,现有7个班的规模),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在园幼儿中有90%以上的为新杭州人子女。他们对杭州的城市环境、生活习俗、传统文化等不熟悉,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因此他们缺乏认同感和安全感。如何让这些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