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保障广大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进一步加强本省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的管理,对2009年度江西省部分地区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进行了监测,总结了各医院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年有效剂量、集体有效剂量和剂量分布情况,以期为职业危害的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机 构】
:
330006南昌,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330006南昌,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330006南昌,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330006南昌,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保障广大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进一步加强本省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的管理,对2009年度江西省部分地区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进行了监测,总结了各医院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年有效剂量、集体有效剂量和剂量分布情况,以期为职业危害的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其他文献
氡及其子体是Ⅰ类致癌因素[1],在天然辐射对公众的年有效剂量中,氡(222Rn)及其子体占48%[2].222 Rn及其子体对人体的照射主要来自其衰变产物,后者不均匀地沉积在人的呼吸道内,对支气管和肺部组织产生照射.近年来,温泉中的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受到关注.贵州省共有88处温泉,为了保护公众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2008-2011年间,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温泉开发中放射性水平调查,检测了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融医学影像、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为一体的新兴学科.介入放射诊断和治疗创伤小,精度高,疗效快,介入放射学程序已成为心脑血管等疾病诊疗的首选措施.随着导管技术的完善、电视影像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介入放射学迅速发展起来.由于同室操作的特殊性,介入放射操作过程中受检者和操作者暴露在高X射线剂量率的辐射场中,接受到较大的辐射剂量[1-3].本研究选取较常见的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
目的 探讨放射性肺炎方(ARPD)干预放射性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5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6MV X射线,15 Gy单次照射+ARPD,10 ml·kg-1·d-1)组、单纯照射组(6MVX射线,15 Gy单次照射)和对照组,每组35只,分别于第15、30、60、75、90、105、140天各收集5只大鼠肺组织及血液样本,肺组织行常规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
目的 通过对1999年河南省发生的“4.26”60Co源辐射事故所致的4名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受照后12年医学随访观察,探讨电离辐射远后效应,为核事故医学应急的救治和随访提供临床资料和积累经验.方法 采用“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方式采集病史,观察和记录“梅”、“旺”、“天”、“民”4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器械检查包括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体液免疫、性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及眼科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 Lys 63连接多聚泛素化在辐射导致的NF-κB激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及其作用位点.方法 通过基因瞬时转染技术将FLAG-TAK1和HA-Ub-K63质粒共同转染至HEK-293T细胞,应用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技术研究辐射对TAK1泛素化的影响;用稳定转染TAK1表达的HeLa细胞,证实辐射对TAK1泛素化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比较分析辐射对稳定转染TAK
目前,国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索瘤报道较少.本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骶骨脊索瘤患者,因其手术后局部复发多次外放疗未能控制,遂来本科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随访59个月余未见局部复发.现报道如下。
目的 比较关于放射性肿瘤判断的两个国家标准GBZ 97-2002(简称旧标准)和GBZ97-2009(简称新标准)在铀矿工肺癌判断中的差异,探讨新标准对铀矿工肺癌病因判断带来的影响.方法 利用既往流行病学调查中的19例铀矿工肺癌资料,分别按照新、旧标准GBZ 97-2002和GBZ97-2009进行肺癌的辐射病因计算.结果 对19例铀矿工肺癌的病因概率(PC)计算显示,采用旧标准,有7例判断为放射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S)对食管鳞癌KYSE-150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 将食管鳞癌KYSE-15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rhES组、X射线照射组和rhES联合X射线照射组.细胞克隆形成法测定细胞存活分数;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并计算放射增敏比(SER);流式细胞术检测rhES联合X射线照射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
目的 研究直肠癌患者应用固定铅门技术(FJT)和分野技术(SFT),分析比较2种不同的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15例直肠癌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对同一CT图像设计FJT计划和SFT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果 FJT计划组PTV95覆盖度降低(t=-2.24,P<0.05);Dmean升高(=2.54,P<0.05);HI较差(=3.09,P<0.05
随着核工业的迅速发展与核技术的广泛应用,意外放射事故时有发生,多数散发,有时亦为大规模严重事故,导致急性放射病(ARS)的发生.ARS是指机体一次性或短时间内分次受到大剂量射线照射引起的全身系统性疾病.根据照射剂量的不同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其中肠型和脑型的死亡率极高,而骨髓型则是目前临床救治的重点.骨髓型ARS主要表现为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损伤及相关合并症,照射剂量小于7 Gy的患者可用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