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兴趣不高、缺乏创新等问题。那么,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消除这一弊端呢?笔者经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任务驱动型教学法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法应用于计算机数据库教学的可行性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涵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该教学方法强调过程,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强化。
2.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新课改要求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知识及技能的教学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包括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教学。
3.计算机数据库教学的自身特点
计算机数据库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VFP软件的使用,涉及内容较多,包括信息检索、表单设计、程序设计等。这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软件,牵涉到大量的上机操作,对于学生来讲,许多定义不一定要熟练背出,关键是最后的功能能够实现。这些功能与结果的实现,可以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比较适合任务驱动教学法。
二、任务驱动法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操作的实例
该任务驱动教学的案例,是选择登录界面的表单制作。先使之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教学过程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及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在制作登录界面的表单时,可设计如下几个任务:第一,制作表单,要求学生掌握表单设计器的操作;第二,添加按钮,主要是标签、文本框及按钮;第三,设计按钮关联的程序,包括控制程序中if…else语句设计及文本框等属性设置,完成登录界面表单的运行。
通过这一登录界面的表单制作,学生不仅掌握了表单设计器的应用,还综合运用了以往掌握的程序设计的内容。在完成登录界面表单运行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对表单的背景进行自主变换,对登录密码输入后出现的屏幕提示进行个性化的设置,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最后,教师把这个登录界面表单与银行卡取款登录界面进行对比,两者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于是插入法制教育环节,通过提问“是不是知道密码就可以提取别人账户上的钱物”这个问题,完成一次简短的法制教育,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效果。
三、效果对比
笔者在2008级计算机专业两个平行班共80名学生中,进行了基于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实证研究。在1班中进行传统教学,主要采用传授演示法,包括在登录界面表单的演示中,演示按钮程序的标准例子;在2班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精心分解任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引导。在单元测试过程中,对两个班级学生进行测试,对比结果如下: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认为标准答案很重要,界面一律全是默认灰色。而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下,学生们可以根据要求给出各种答案,且都完成了最后的功能,界面背景也融入了多种图案。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们表示当时能听懂,演示能理解,操作也基本能正确,但考核时,题目要求一变,部分同学就会不知所措。而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下,大部分同学能仔细分析问题、分解任务,然后逐项完成,并通过一个个小任务逐步培养出自己的自信。测试结果显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的2班平均分,要比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的1班,高出10分。
四、体会及反思
1.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在计算机数据库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能营造良好的教学课堂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精心的任务设计和分解,兼顾了不同的学生基础,兼顾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教师进行了角色转换
教师要设计分解好任务,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创设合适的任务情境,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的功能。
3.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实现了从知识点再现的教学演示到学生自己参与探究式的学习,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并通过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作者单位:无锡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一、任务驱动法应用于计算机数据库教学的可行性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涵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该教学方法强调过程,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强化。
2.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新课改要求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知识及技能的教学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包括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教学。
3.计算机数据库教学的自身特点
计算机数据库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VFP软件的使用,涉及内容较多,包括信息检索、表单设计、程序设计等。这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软件,牵涉到大量的上机操作,对于学生来讲,许多定义不一定要熟练背出,关键是最后的功能能够实现。这些功能与结果的实现,可以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比较适合任务驱动教学法。
二、任务驱动法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操作的实例
该任务驱动教学的案例,是选择登录界面的表单制作。先使之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教学过程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及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在制作登录界面的表单时,可设计如下几个任务:第一,制作表单,要求学生掌握表单设计器的操作;第二,添加按钮,主要是标签、文本框及按钮;第三,设计按钮关联的程序,包括控制程序中if…else语句设计及文本框等属性设置,完成登录界面表单的运行。
通过这一登录界面的表单制作,学生不仅掌握了表单设计器的应用,还综合运用了以往掌握的程序设计的内容。在完成登录界面表单运行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对表单的背景进行自主变换,对登录密码输入后出现的屏幕提示进行个性化的设置,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最后,教师把这个登录界面表单与银行卡取款登录界面进行对比,两者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于是插入法制教育环节,通过提问“是不是知道密码就可以提取别人账户上的钱物”这个问题,完成一次简短的法制教育,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效果。
三、效果对比
笔者在2008级计算机专业两个平行班共80名学生中,进行了基于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实证研究。在1班中进行传统教学,主要采用传授演示法,包括在登录界面表单的演示中,演示按钮程序的标准例子;在2班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精心分解任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引导。在单元测试过程中,对两个班级学生进行测试,对比结果如下: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认为标准答案很重要,界面一律全是默认灰色。而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下,学生们可以根据要求给出各种答案,且都完成了最后的功能,界面背景也融入了多种图案。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们表示当时能听懂,演示能理解,操作也基本能正确,但考核时,题目要求一变,部分同学就会不知所措。而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下,大部分同学能仔细分析问题、分解任务,然后逐项完成,并通过一个个小任务逐步培养出自己的自信。测试结果显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的2班平均分,要比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的1班,高出10分。
四、体会及反思
1.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在计算机数据库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能营造良好的教学课堂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精心的任务设计和分解,兼顾了不同的学生基础,兼顾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教师进行了角色转换
教师要设计分解好任务,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创设合适的任务情境,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的功能。
3.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实现了从知识点再现的教学演示到学生自己参与探究式的学习,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并通过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作者单位:无锡工业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