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例夜间急诊手术的安全问题与护理对策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夜间急诊手术的安全问题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9例夜间急诊手术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采取的护理对策。结果 夜间急诊手术存在手术风险大、抢救力量薄弱。结论 实施夜间急诊手术安全护理管理,在进一步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同时,防范和杜绝了一些护理薄弱环节、时段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手术安全。
  【关键词】 夜间急诊手术 安全问题 护理对策
  急诊手术不同于择期手术,它存在着不可预料性,病情紧急性和状况多变性三大特征,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及死亡率均高,且因为抢救时间紧迫,各项护理工作容易出现漏洞。而发生在夜间的急诊手术因为值班人员较少,抢救力量相对薄弱,组织抢救时间相对延迟,在对医疗和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1109例夜间急诊手术的安全问题,分析原因,探讨针对性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完成夜间急诊手术共1109例,其中手术例数排在前3位的为普通外科412台,妇产科316台,骨科325台。从病种分析:剖宫产、全身各类外伤、胃肠穿孔、外伤性骨折、宫外孕、急性阑尾炎、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等急诊手术占总数的95%。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类描述的方法,把1109例夜间急诊手术作安全问题分类描述,分析指标包括:Ⅲ类及以上手术例数;夜间呼叫护理人员加班次数;手术病人合并血源性传染病例数;其他:如手术中所需特殊器械、用物准备的不完善,手术护理记录不全等。
  2 结果
  在1109例夜间急诊手术中,出现频次最高者为Ⅲ类及以上手术例数,其次为夜间呼叫护理人员加班次数和手术病人合并血源性传染病例数。
  3 讨论
  3.1 夜间急诊手术护理安全隐患
  3.1.1 夜间急诊手术风险大 急诊手术是增加手术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一些疑难、重大手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高。1109例夜间急诊手术中Ⅲ类及以上手术446例,包括妇产科291例,普通外科118例,骨科26例,其他11例。夜间急诊手术中有相当一部分危重病人起病急、进展快,如车祸伤、刀砍伤、宫外孕、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等,一些常规的术前准备没有时间也没有可能及时完成,并且其中更有些患者为饱食、醉酒状态,同时麻醉医生及手术室护士对病人的病情有很多时候只能在急救手术过程中逐渐了解,如此因为术前准备的不够充分、手术用物准备的不够完善、疑难或重大手术手术时间长等原因,均使手术风险大大增加。
  3.1.2 夜间抢救力量薄弱 1109例夜间急诊手术中呼叫护理人员加班均次为0.22次,平均时长115分钟。急诊手术时需紧急呼叫其他急救人员来院配合,一则耽误抢救时间;二则参与急诊手术人员对病情的不熟悉、手术用物准备的不完善延缓了急救手术进程;另外急诊手术病人中存在的各种未知、突发因素制约着急救流程的顺畅开展。这些原因都对急诊手术病人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很大影响。
  3.1.3 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 在急诊条件下施行手术,可因术前清洁准备的不充分、病人体表存在开放性创口、参与手术者为及时抢救伤患而不规范洗手等多方面原因而增加感染机率;另一方面,创伤、出血等病人容易引起炎症应激反应,机体防御能力下降,明显增加感染的危险;为抢救患者,巡回护士频繁出入手术间,手术间门开闭次数增加,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减弱,影响了空气洁净度。
  3.1.4 其他 手术护理记录不完善增加医疗纠纷的危险;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尤其是急救能力的强弱影响医护之间的协调配合;急诊病人各项信息未能及时查对及查对的不全面易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等。
  3.2 护理对策
  3.2.1 实行夜班弹性排班 参照日班弹性排班方法,科内护理人员夜班也实行弹性排班。具体排班中注意能力、经验、职称、年龄等的高低搭配,并根据值夜班数合理安排每月轮值夜班弹性班的次数。值夜班弹性班者当晚要求保持通讯畅通,能保证在呼叫后10分钟内赶到,有特殊情况时必须预先和护士长联系申请换班。
  3.2.2 增加急诊手术缓冲区 根据手术室布局特点在手术区外围(非限制区)设立一间术前准备室,作为急诊手术前的一个缓冲区,将由绿色通道接送到手术室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在术前进行初步处理。
  3.2.3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在认真做好各项查对制度的同时,要求每一个急诊手术病人均需做好手术标识,可由首诊医生或主刀医生和家属一起参与,若家属未在,可由至少两位参与该次手术的医务人员(包括主刀医生)共同做好手术标识。麻醉前、手术切皮前、手术病人离开手术室前规范做好手术安全核查工作。手术室护理人员加强护理风险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规范护理操作,始终把护理安全放在首位。
  3.2.4 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科内制定夜间急诊手术病人处置流程,并不定期演练。设立信息交流本,每次遇有疑难或重大夜急诊手术后,要求参与急救人员及时做好回顾分析。同时利用发放问卷的形式定期地和手术医生沟通,了解急救配合情况,针对指出和发现的问题,每月在科室护理安全会议上反馈,征求意见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每季度收集整理,年底时总结并装订成册后收录在科室护理工作手册中,供科内成员查阅,并可作为科室护理人员分级培训内容。
  3.2.5 其他 增强双向防护意识,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所有夜间急诊手术均尽量使用一次性手术用品。参与急诊手术人员加强自身防护,减少和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如有发生,立即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规范处置。同时针对一些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科内定期组织应急处理预案的演练,提高应急能力。严格规范书写手术护理记录,同时加强和手术科室、手术医生的沟通,及时完善各项手术护理记录。在手术护理配合的同时强调注意对病人隐私的保护,杜绝医疗纠纷隐患。
  4 小结
  本文针对夜间急诊手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通过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在保证流畅、高效、优质的护理配合质量情况下,提升了手术室护士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夜间急诊手术成功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纪淑香.急诊手术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
  [2]冯翠兰,手术室护理隐患与预防措施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
其他文献
有些农机手依靠个人经验来操作农机,殊不知,有些操作不仅对使用没有帮助,反而会损害农机,比如:
茂谷柑MG-I是由广西大学、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广西壮族自治区柑桔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合作培育而成的柑橘新品种,可在桂南柑橘产区种植
核心提示:陈毅听了又惊又怒,他在会上大声疾呼:“10年8年还不能考验一个人,10年8年12年还不能鉴别一个人,共产党也太没有眼光了!”
【摘 要】 目的 探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采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SDS、SAS)对护理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临床护理后,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状况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评分。结论 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病死率,值得
苏州金龙此次携3款车型亮相天津客车展,分别为KLQ6109GHEV1超级电容混合动力客车、KLQ6129GQHEV1增程式电动客车、KLQ6850G海格B8H城市客车,这几款车型的设计,契合了天津客车展
10月31日,大金龙“科技之旅”全国巡展暨智驱案例发布会在广东举行,宣告2012年度巡展完美收官。活动持续100多天。让“科技金龙”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贵州遵运集团评价“智驱”
今年以来,隆林各族自治县继续加大对种桑养蚕户的扶持力度,共投入143万元购买650吨桑苗肥,对全县新种的6500多亩桑园给予每亩200斤的肥料补助。
【摘 要】 目的 对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各种管道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94例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各种管道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常规统一模式泌尿外科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应用管道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泌尿外科疾病治疗期间
【正】 1983年8月29日—8月31日,中美比较文学学者在北京万寿宾馆首次聚会,交流了比较文学研究成果,畅谈了研究体会;会议为双边比较文学研究开辟了学术交流的渠道,给与会者带
期刊
企业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抓质量保安全的主体。为了提升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山东费县质监局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