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效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物理新课改教材的特点和优点显著,明显加强了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要求及内容,许多高中物理老师也更加重视物理实验教学,针对物理实验教学做了许多努力及改进。但是物理实验教学依然存在教学效率低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研究讨论高中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作为汲取物理知识主要途径之一[1]。物理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因此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效率,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最终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
  1.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验课的现状分析
  通过观察了解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从中得知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与老师开发实验资源的能力、教学策略运用的能力有关。具体表现如下:(1)人是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只重视实验现象及结论,没有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实验中,也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2)培养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讲课缺乏重点,言语贫乏,实验前没有准备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3)老师统一给出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没有达到做实验的真正目的。(4)实验器材是实验的必备物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实验器材也应该不断更新。但是,实验室中实验器材落后、陈旧。
  2.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物理课教学的前提就是要掌握和做好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表现如下:(1)物理知识是由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构成,若要学生更深层次的掌握物理知识就必须把理论和实验相结合,重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2)新课程三维目标在重视实验过程和方法的同时也重视价值观教育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可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及方法体验,动手做实验是获得科学研究能力和思维逻辑方法的重要途径[2]。(3)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面对世界的科学态度,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提高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效率措施
  (1)探究物理的实验过程实际就是在实验前老师不对实验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做讲解,由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实验,独立思考提出的假设性问题、观察的细节方面等。这样做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摆脱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2)高中物理实验与一般“常识”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对这些意想不到的情形也具有强烈的认知性和趣味性。如学习电阻方面的知识时,同一大电阻采用外接法和内接法进行测量,按照“常识”来说测量同一电阻的值结果应该相同,但电阻在采用两种不同的内外接法进行测量时,两次测量结果相差甚远[3]。部分学生误认为是电阻问题,变换小电阻再次进行测量后结果也同样存在巨大差异。这时候学生就会产生疑惑,不理解为什么同一电阻的阻值不是固定的?这种巨大的差异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深层次的掌握内接法和外接法。
  (3)部分物理老师害怕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或在实验中因实验装置产生的误差和实际理论相悖的情况,怕给教学进程造成影响,因此一般情况下老师不喜欢给学生演示实验。其实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未必是件坏事,同样可作为实验的一部分进行讲解,以免学生再犯同样的错误。如在学习变压器线圈两边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时,选择不同的副线圈匝数有可能将大功率灯泡点亮而无法将小功率灯泡点亮,其原因是由于线圈的电阻[4]。这些实验情况在现实生活中都会存在,老师应该好好利用这些问题激励学生一起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物理实验中难免会出现数据误差、偏差,这些是实验过程中无法控制的。因此,在面对实验偏差时,应该认真严肃地对待问题,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案。
  (4)要想获得精准的实验数据就必须有精密的实验器材,精密的实验设备在整个物理实验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物理实验的数量及其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动。每次实验前,物理老师应该仔细检查物理实验所需设备,并对其不断加以创新和改进。新课改还指出,很多实验过程都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更容易吸引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探究实验过程[5]。所以物理老师应该重视且充分利用社会、生活中的教学资源,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真正的开发者和实施者。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发现实验教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5)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利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可以精确测量反作用力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其反向、等大关系让人看得一清二楚;利用摄像技术对实验过程进行录像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的瞬间现象,如矿泉水瓶里的水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不会流出的实验录像,从而有效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更有效的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利用摄像头可放大可见度低的实验现象,因为可见度低会给实验效果带来严重影响,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无法让全部同学看见,利用摄像头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总而言之,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老师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自信,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望,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邓婷.浅谈如何让提高高中物理实验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2012,7(10):104.
  [2]薛小丽.探讨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2011,10(10):92.
  [3]何国平.重在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琐谈[J].安徽教育,2010,10(12):35
  [4]曹炜.加强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J].现代阅读,2012,8(4):148
  [5]张燕玲.探究式学习在物理实验课的应用[J].物理实验,2009,29(3):25-28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充分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和优化,注重形成和发展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国际竞争意识、正常人格心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起始环节,对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能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素质教育应从幼儿园抓起。本人结合自己的
期刊
在我们城乡中学里,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基础较为差,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留守儿童比较多,所以在班主任工作较为特殊,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差生转变工作,和家校联系等工作,班主任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城镇中学的班主任工作?下面是我的经验。  一.在日常管理中,对学生要张弛有度的进行管理  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现在的孩子都讨厌说教,却喜欢你跟他说一些和他们生活相贴近的事情,时刻掌握学生
期刊
与学生交流谈心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专利”,更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怎样与学生交流沟通呢?  首先,聆听学生的心声。  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了解学生心中的感受。不管面对一个怎么冲动或愤怒的场面,只要你积极地倾听,整个气氛便会缓和。耐心聆听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接纳,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和奖赏。学生在教师的倾听中发现了自己受到重视并肯定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于是精神得
期刊
【摘要】本文从:问题提出的原因、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物理教育过程中开展情感教育的策略,三方面浅谈物理教学过程中开展情感教育。  【关键词】物理教育情感教育意义策略  一、问题提出的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时,就是有兴趣的表现,为此愿意主动地去做,甚至不怕辛苦,不怕劳累,也要坚持。人在一生中应该做的事很多,必
【摘要】政治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自己独立、系统的知识结构,但它同时也是教材知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教材系统内的其它知识系统,例如语文等,有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近年来,许多政治教师强烈地感受到:政治科考试越来越“语文化”了,具体表现在题目设计的语文化倾向和能力要求的语文化倾向。如果学生有着良好的语文基础,那么他学习政治就“事半功倍”。因此,政治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本文分析了学生
《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科学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可见让学生经历探究实验过程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探究实验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要以学生为中心。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实验教学是实现学习
期刊
【摘要】在物理概念的教学时,注重概念所展现的物理现象,在物理概念的理解时,注重其关键词、各个概念间的对比以及与日常生活经验间的矛盾,而在物理概念的巩固时,注重概念网络的构建,使得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关键词】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关键词矛盾知识网络  物理基础知识是由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对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和掌握。然而物理规律的形成
随着新课程开革的不断进行,物理教材中增加了较多的具有活力的内容,放弃了陈旧的无活力的理论说教,使物理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因此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解决,特别强调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办学起点和特色,这就使我们不能按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为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理解会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个体差异就要有不同的教学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