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前我国土地规划的问题和对策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lab_wal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规划政策的出台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让土地资源能够物尽其用,就必须构建一个系统并且完整的政策体系。这就要求我们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坚持土地政策的更新换代,及时解决规划中产生的各类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土地规划与经济建设齐头并进。
  【关键词】土地规划;利用;问题;对策
  土地是一国之本,担负着养育本国人民的重任,而且土地也是人类能稳定发展的基础。所以应该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滥用只会破坏土地的自我修复能力,使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各种矛盾更加尖锐,不利于实现长久发展。因此必须找到一种正确的方法,对当今进行土地规划时产生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解决,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一、土地规划的含义
  土地规划就是各级政府以相关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举措来对土地进行重点治理和高效利用,来完成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的行为。土地规划分为土地利用总规划和相关的专利规划两类。土地总规划的目的是在确保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为满足国家长远发展的计划而对各种类型用地进行综合筹划,来保证在保护耕地时,又可以实现社会各种合理用地的需要,从而推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人均土地占有量少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只有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才能保证持续稳定发展。而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同时,城乡土地规划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另外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也导致了人与地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加强土地规划、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就成了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当今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土地规划与使用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依旧处于亟待完善的境地,为推动社会的发展,需更全面的构建我国土地规划与使用的章程。
  二、当前我国土地规划面临的问题
  (一) 土地规划工作执行力度欠缺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属于市场经济问题。所谓市场经济问题其实就是土地规划政策的执行力度欠缺,从而导致土地规划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偏离了预期计划,两者并无必然联系,产生了不吻合的结果。如果使两者结合在一起,就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即使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出台了土地规划政策,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如果没有严格的按照所出台的土地规划政策来进行土地的管理,这就会导致土地规划政策的预期效果和实际产生的效果相去甚远,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就会徒劳无功,没有实际作用。
  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有主观性因素也有客观性因素,当前我国的土地规划的现状是透明度不高,没有让人民大众参与其中,甚至没有向有关专家咨询,就简单的根据领导的意愿来制定土地规划政策,所以这类政策中所包含的科学性并不高,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才导致了上述问题的出现。
  (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冲突
  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综合考虑经济与社会条件对土地资源的作用,从而对土地资源所作出总体的规划,使其能帮助国家来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和管理,这就是所谓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人民政府依据社会发展规划,在全面考虑城市环境、经济等条件之后,对城市土地进行的科学分配和规划,来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推动城市规模的增加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不仅相辅相成而且相互制约,都为保证土地规划的科学性,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二者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
  两者的考虑方法有区别,一个是有控制的规划考虑,另一个则是无控制的规划考虑,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都热衷于采用无控制规划,以期扩大自己所在城市的规模,而规划部门为逢迎上级政府的意愿和谋求私人利益,也经常把城市规划方案做得大而空,促使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承接的难度加大。还有,两种规划参数统计的口径、土地的分类体系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
  (三) 规划的机动性和指向性不明显
  所谓的机动性指的是土地规划方法单调,一般选择的都是传统的静态定性分析法,这种方法一般是从发展地方经济着手,综合分析各种数据,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但这种研究方法缺乏对土地的自然状况、人文地理状况、土地利用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容易使土地利用形式趋向单一化,会破坏生态环境,同时降低了土地利用指标的标准度,使得土地利用率大打折扣。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当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对土地规划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若仍旧用这种传统定性的方法来处理数据,一定会对其准确性造成影响,以至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从现实情况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制并没有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地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及规划目标缺乏科学性、规划方法缺乏可操作性,造成了地方性土地规划政策缺乏特色,土地规划与市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等问题。而且因为有些土地规划的方案太过单调,导致需要对其进行大量的改正后才能投入使用,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三、针对当前土地规划问题的解决意见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想有效的解决我国土地规划管理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就要以前期考察为基础,建立与各地实际发展情况相对应的土地管理制度,妥善处置原有的土地规划政策以及各项审批制度,长期监督土地规划管理情况,采用机动性强的监控方式,以切实保证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建立一个针对性强的法律体系来解决土地规划管理中产生的问题,要求在这个法律体系中必须包含关于土地规划的各项问题,建立健全对土地规划管理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推动土地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使我国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此外,应根据土地资源的实际用途来制定出合适的土地用途管理体系,并且用这一体系来对不同用途的土地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规划。对农业用地及非农业用地进行严格管制,控制城市与乡村建设用地的总供应量及城市的用地规模。
  (二)提高规划质量,注重规划之间的联系
  在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和具体规划方面,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总体规划和划分,把土地资源与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调整,协调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降低整体与部分之间出现矛盾的几率,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
  (三)构建并完善土地规划制度以及规划方法
  需对现存的土地制度来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而推动我国土地制度的有序发展。应该对土地规划的体系、审核以及土地规划的公告等方面建立监督机制,并对现有土地规划方案的执行进行监督。此外,地区政府应当出台关于土地规划方面的政策法规,来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实行以及进一步完善土地规划执行方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严格管制农用地与非农用地的转换,来促进土地规划的全方位施行。
  应该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动态分析方法来取代传统静态分析的方法,使经济与土地利用协调同步发展,并逐渐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结束语:
  土地是民生之本,做好土地规划与利用这项工作,有助于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推动城乡的同步发展,有助于缓解人与地之间的冲突,只有持续推进土地的规划与利用,才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土地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与地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我国的未来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土地的规划和利用一直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长久以来也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明显,人口基数庞大,因此必须坚持不断完善土地规划和利用的措施,达到人与地和谐发展的目的,这样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严金明.新形势下土地规划转型发展探讨[J].行政管理改革.2016,(01).
  [2]潘文章.关于我国当前土地规划的理性思考[J].江西建材.2014,(04).
  [3]卢晓姣.浅谈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情况及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8).
  [4]潘卫艳.一份直抵中央的土改上书[J].中国房地产业.2014.9
其他文献
1rn有时江柔想起陈桉,还是会觉得自己足够幸运,细胞都代谢过一轮了,还绕不过一个少年时的恋人.rn他们高三的那次毕业旅行,浩浩荡荡一行九人前往西塘.rn他们夜宿客栈,一幢独门
期刊
一、国内外对艺术设计的认识及取得的成就  艺术设计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主要包括环境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服装设计等,是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经济性的一种艺术形态。艺术设计除了它的艺术性之外,则体现为它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推动作用,即它的经济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九十年代,我国开始意识到艺术设计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科技融合在一起的产物,也是一种生产力的代表,艺术设计的经济性
【摘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态足迹是人类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反映,同时其也是国家在某一阶段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所谓生态足迹是以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将某一城市人口资源需求量科学计算出来,同时将城市生态承载量加以分析计算,并将其作为指导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科学分析生态足迹设计的城市规划对城市所造成的影响,同时合理调整该规划方案。利用生态足迹法,可以明确并有效开发城市的发展潜力,促进城市
招标投标最早起源于英国,在中国从1981年开始,经历试点、推行和逐步完善三个阶段,已经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这20年里,我国不但在在招标业绩和招标经验上有了丰富的积累,在招
1997以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按照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认真履行立案监督职责,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但由于各方面制约因素的影响,立案监督工作还存在一
小Z:生于山西,现居湖北rn妈妈总说,工作费脑子,又知道我懒得砸核桃,所以每次离家的时候,行囊里必然有一盒妈妈千辛万苦一个一个砸好的核桃仁.rn阿点:生于重庆,现居呼和浩特rn
期刊
防水工程施工中结构质量受环境因素影响严重,基层不均匀沉降以及施工工序不合理都会造成建筑物防水性能下降.文章针对建筑防水工程中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重点分析有
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研究整个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我们必须首先研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问题。(见表1)  从博弈矩阵分析得出,对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来说(不提供,不提供)是占优策略。当地方政府选择不提供农村公共物品时,面对地方政府的此种选择,中央以全社会公共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只能选择(不提供,提供)即(NP,P)策略,即地方政府置身事外,中央政府负担。中央政府担心如果不能按照农
临睡前被一组广告戳中了内心.rn一个留学美国的男孩,第一次融入美国氛围,大家约在他家来一场全球美食饕餮.外国朋友们都表示正在赶来的路上,并携带了本国的代表美食.男孩慌了
期刊
【调研背景】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同时要求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将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这为新时代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注入强劲动力。“厕所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技术革命,让厕所更经济环保、便捷人性,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各个场合厕所建设管理中的难题,不仅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