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场开采的环境影响初步分析—以宣威市西边村为例

来源 :教育科学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c02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宣威市西边村自然条件、立地条件恶劣,现有露天采石场14个,采石场数量多、规模小、分布零散、布局不合理、占用大量耕地,导致边坡坍塌、矿区景观破坏严重,产生的粉尘、噪声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及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以分析宣威市西边村采石场的环境质量现状(生态、水、噪声、大气等现状)为切入点,对该区域内的石料开采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及预测,从而提出优化该区的石料开采,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减轻采石场开采对区域的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措施对策。
  关键词:采石场;西边村;环境影响
  1引言
  目前,大批采石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环境影响而进行超负荷开采,有的甚至位于水源保护区。项目石料开采完毕后对周围自然景观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它破坏了景观的连续、和谐,增加了视觉上的杂乱、破碎,破坏美感,影响人群健康等一系列问题。采石场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威胁到环境质量,人们对其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采石场开采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对区域自然环境的改变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表现为:(1)对生态环境的破环;(2)对地质地貌的影响;(3)爆破震动、噪声对环境的影响;(4)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有:(1)对经济的影响;(2)对区域文化的影响;(3)对交通的影响;(4)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宣威市西边村内山体普遍不高,当地农民主要靠种地为生,所得的收入很有限。在近几年石材需求激增有利可图的利益驱使下,征得政府的同意后纷纷开山采矿,导致采石场在该区遍地开花。大部分的采石场仅靠一台碎石机、几箱炸药、一间简易的工棚就开工,有的采石场虽靠近居民区却日夜开工,丝毫没有考虑到对周边居民产生的影响。开采过程更是粗放,山体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碎石土随处可见,整个采石场完全笼罩在一片粉尘的迷雾中。无度的开采,导致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景观破坏越来越厉害。
  因此,在该区域开展环境影响分析并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和措施显得非常迫切和要。不仅有利于对采石场造成的环境影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而提高人们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实现采石场经济的良性循环,还可以为乡村基层组织的环保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为该区采石业健康发展形成一定的动力支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1选题意义及目的
  本文以自己的实地调查、亲身感受及当地农民的真实写照作材料背景,结合石灰石开采区域对周边人们的生活环境及经济发展关联性影响作初步探析,从采石场概况、影响范围等不同侧面展开分析论述,使人们对采石场所造成的影响有清醒的认识,提高人们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实现采石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实施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还可能为乡村基层组织的进行环保决策提供相应的的参考,为该区采石业健康发展形成一定的动力支持。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的采石场开采的环境影响研究比较透彻,他们从不同侧面全方位的作出评述和相应的假设及预见,一方面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施环境整治和保护,另一方面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开采战略。
  1.2.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的采石场正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生态环境退化和景观破坏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随着城乡建设的飞速发展,房地产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石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采石场数量也呈激增之势。一方面,采石场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开山采石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而采石场为减少投入采用垂直开采方式遗留的高低不等的直立石质开采面,即便采石场关停后,仍好像一块块凌乱的“补丁”,严重破坏周围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为了有效遏制采石场对城乡环境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加强采石场的规划管理和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已迫在眉睫。为此,从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角度入手进行研究整治,一方面在满足对石料开采的需求下通过改进技术水平,最大话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加大管理整治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开采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及人们的生活环境的影响。
  1.2.3对上述状况的评述
  采石场开采的环境影响确实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戒,人们在寻求一时的经济发展利益的同时,应注意其带来的对今后发展更加严重的后果。开采的过程中,注重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加强宣传教育,使每个公民意识到保护石灰石矿区环境人人有责,努力把石灰石的开采真正变成该区经济的特色增长点。
  2研究方法
  2.1研究思路
  教师指下,确定研究方向,结合自己实际调查现状及相关数据,并到学校图书馆、网上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拟订论文提纲,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写出初稿,并认真修改,直至定稿。
  2.2主要研究方法
  调查分析研究法: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调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进行分析、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写作。
  3讨论与分析
  3.1研究区概况
  西边村位于宣威市南部(如图1,图2所示),村政府所在地海拔 1959 米,距宣威市城区17公里,西边村委会地处东经101°7'31″, 北纬26°1'31″。地形略似三角形,北面徐家山和南面小云山较高,东面和西面较为开阔、低平。该区属乌蒙山东列山系,东西走向的低山切割而成板桥小坝子。地处北亚热带,属南温带高原季风气候,降雨相对集中,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13.4℃。境内河流属珠江水系,西河为北盘江的三级支流,至虹桥注入钱屯水库。土壤以红壤为主,紫色土次之。植被属北亚热带高原类型,主要植被为针叶林和云南松、华山松兼少量的阔叶林混交,森林覆盖率为39%1。该区母岩以碳酸岩为主,废弃采石场区植被草本多以蒿属植物、狗尾草为主,灌木多为荆条且有少量矮小乔木臭椿等。
  西边村总人口5121人,有耕地面积4978亩,土壤比较瘠薄,中低产田地占80%,人均耕地面积为0.97亩。人口密度较大,每1km2承载人口356人,是宣威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林、牧、副、渔发展规模小、效益低。2005年人均纯收入为2987元,其中农业收入占70%以上。总体而言,该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1] 。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 耕地资源极为匮乏,大多为靠天吃饭的旱地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的地方经济一直发展迟缓。但最近几年,县城所需建筑材料急剧增加,西边村靠近县城,石灰石数量多、品位高。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心切,对石灰石的开采的审批来者不拒,石灰石的开采达到了空前。
  3.2研究区采石场分析
  3.2.1采石场的地理位置
  西边村采石场大多位于该村西南角(如图3),均为近几年的新建矿场。较大的新桥图3 西边村采石场分布图
  采石场建于90年代初,位于西边村东北角的326国道附近,有公路直达场区。该处采石场占地面积约15万㎡,可供采石面积约110万㎡,已开采了约60万㎡。该矿区的剥离比为0.1,年实际生产能力1.1万m3。区内正在增建石灰窑一座,估计到2010年底,年产量可达1.7万m3。主要生产各种规格的石料和石渣,生产出的石料、石渣多石灰石、白云石。主要为宣威水泥厂、石灰厂提供原料及供应给该区建筑用。区内另13家采石场规模较小,主要为周边区域提供建筑材料。
  3.2.2采石场周边环境现状
  大部分采石场人工植被已经代替了原生植被,乔木层树种单一,主要是柳树和柏树。灌木草本层物种种类较多,未废弃的采石场几乎全部裸露,道路两旁栽有行道树,废弃的采石场有大量的草本植物覆盖。
  该区有一条河流(西河)从采石场附近流过,属北盘江的三级支流。周边有一定数量的居民点,有部分生活污水排入河流。采石场周围多为耕地,在冬季休耕期大部分裸露,存在一定的土地侵蚀现象。处于城区的上风区,受到大气污染总体水平很低。
  3.2.3采石场的影响范围
  采石场对石料的开采,严重影响了该区域的地表景观,对该区域内的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在对采石场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过程中,废土石侵蚀后最终流入河流,西河流经采石场下游1千米范围内水的颜色变化明显,比上游更为浑浊。受到重型运输车的碾压,道路毁坏较严重,西南角的那片采石场范围内的乡村道路无一完好。采石场产生的巨大粉尘,周边500米范围内的耕地及其地面植物皆有一定的粉尘覆盖。采石场内的地表破坏也十分严重,场地内未开采的地方也变得支离破碎。在冬春季节,大风更给周围的居民、耕地带来了灭顶之灾。
  对居民的访谈调查了解到,噪音和粉尘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在一段时间内,由于石料供应紧张,采石场连天连夜开工,500米范围内的居民彻夜未眠的不在少数。根据对采石场的调查,采石场对周围比较直接的影响范围大致在1500米以内。图4中可以看出,由于该区受西南和东南季风的交替影响及石灰石开采区布局的不合理,给周围的居民生活和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小的危害。在对该地区的村民走访调查后分析总结得到:采石场周围500米范围内的区域,噪声、粉尘都比较大,对周边的影响最为严重;冬春季节,500—1000米的区域受大风天气的影响,有一定的扬尘、和粉尘,所受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季节性;1500米以外的范围影响较小,在石灰石运输车辆经过的道路两旁的居民受到较大的影响,而在这一范围的其他地方可视为不受影响。但在调查中发现,西河下游是电厂水库,而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和农作物的取水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西河。采石场的开采,对这些区域的影响则更为深远。
  3.3采石场开采的环境影响分析
  该区对石灰石的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影响并非是单一和孤立的。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两方面(见表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一是由于石材开发项目的兴建和运营,产生一定量的污染物质排放到周围环境中,这些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周围的大气、水文、土壤生态等产生影响;另一个影响来源于对自然环境的机械性破坏和扰动。对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因素较为广泛,包括文化娱乐设施、交通运输、人体健康、人文景观、工农业发展、经济收入等。其影响表现在:一是石材开发建设以及建成后的营运给项目所在地带来拥挤、嘈杂、污染等等消极影响;二是石材的开发给项目所在地带来经济的繁荣,文化生活的提高,交通运输、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等等积极影响[2]
  数据来源于田家华.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3]
  3.3.1采石场开采的自然环境影响
  (1)采石场的空气质量影响
  空气污染源主要有两种:粉尘和废气。尘源主要有石灰石开采爆破时爆堆的起尘、石灰石运输装卸、石场运输车辆行驶扬尘、废土石堆场在风力作用下的二次扬尘等[4]。而粉尘浓度较高则为石灰石破碎加工的粉尘排放,可达 200mg/m3—300 mg/m3,高浓度的扬尘所造成的粉尘污染,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周边农作物也受到较大影响,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下降。
  废气污染主要来源于矿山爆破时使用炸药释放出的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氮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为有毒气体,生成量不大,仅在爆破时有一定影响。
  (2)采石场的水环境影响
  该区属于宣威中部盆地中度水土流失区,地形破碎,松散物、堆积物较多,沟蚀、重力侵蚀比较严重,侵蚀模数达10000t(k㎡·a)以上2。在该区进行石灰石开采,山体的相对高差在200—300m之间,岩性大多以石灰岩为主,加之宣威市全年降雨量大且集中的特点,使得开采区抗侵蚀能力大大减弱,侵蚀强度剧增,随着地表径流的大量形成,造成严重的沟蚀,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激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大量采矿废土、废石排入环境后经雨水淋溶,排入西河的悬浮物浓度在200mg/L~3000mg/L之间,导致西河水水变浑浊,透明度也大大降低降低[4]。未知的有毒有害物质随之进入水体,对区域内的河流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影响。另外,开采过后的废石、废土还掩埋了本区的两个泉点,造成区内地下水水源枯竭和水源流量减少。
  (3)采石场的地质、地貌影响
  无序的采矿活动,特别是无序的露天采场常使地形发生较大改变,破坏原始地貌景观、改变和破坏了地表的结构和地面应力。该区矿山均为私人矿山,随意性比较大,一般都存在开采设计不合理或开采不规范等问题,随意乱采乱挖,开采活动中大量的剥离和排土,导致开采区基岩裸露、覆盖层薄、植被覆盖度差,仅零星生长荆棘类植物和杂草,生态环境脆弱。不但破环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崩塌。在有地下水的开采区,矿山开采中的污染物通过岩石裂缝渗入地下水系,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区内开采任意性很大,剥采比系数比较高,产生的弃石量也比较多。在石场外围的沟谷中或低洼地处设置有三个废土、石堆场以存储废土石,废土石长年累月的堆积,三个废土石堆场均高达50m以上。每到雨季,堆场受到暴雨的冲刷或地面水的浸泡,形成了新的水土流失,形成了潜在的灾害源。
  (4) 采石场对动植物生境的影响
  植被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在长期发展变化过程中,它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彼此联系,处于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状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5]。石灰石的开采、粉碎和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会对附近区域植物产生一定影响。粉尘降落在植物叶面上,吸收水分形成深灰色的一层薄壳,降低叶面的光合作用。堵塞叶面气孔,阻碍叶面气孔的呼吸作用及水分蒸发,减弱调湿和机体代谢功能,造成叶尖失水、干枯、落叶和减产。粉尘的碱性物质能破坏叶面表层的腊质和表皮茸毛,使植株生长减退[6]。采石场所在地南面为荒山,北面山脚坡地种植农田作物,无成片果园。由于石矿开采和粉碎过程中没有采取完善的防尘措施,扩散到附近农田的粉尘不在少数。大量扬尘的产生,周围的庄稼在生长的旺季,叶面均不同程度地覆盖有粉尘,减产、减收明显,导致粮食的质量更是大打折扣。
  石灰石矿山开采对区内动物的影响主要是爆破产生的一系列负面作用。近几年,爆破飞石打伤家畜、家禽的事件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畜、家禽觅食范围。采石场附近栖息在灌草丛中的小型野生动物有爬行类、鸟类及小型哺乳动物,采石场开采破坏了这些动物的栖息地,对其正常生活产生干扰,会造成其大部分迁离其原栖息地,甚至少部分死亡。由于采石场周边地区环境条件与开采区域相同,上述动物可就近迁入周边地区继续生存繁衍,矿山开采对其不会造成毁灭性影响。
  (5)采石场爆破、噪声对居民点的影响
  石材开采中要定期爆破,爆破时产生强烈的地震波、冲击波和飞石影响矿区及邻近地区。如果地震波和冲击波强度较大,可对邻近的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并对邻近人们的安全构成威胁。
  矿山作业时产生的噪声亦干扰邻近地区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环境,噪声源来自两部分,一是矿山爆破时产生的爆炸噪声,另一类是矿山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其设备噪声值大多在65~100dB(A)之间[7],而石场周围500m以内皆有居民分布,对这部分人群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3.3.2采石场的社会经济影响
  1.积极影响
  (1)石灰石的开采促进了农民当地就业,改变了就业结构
  因农村劳动力剩余而导致的外出务工是当前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在西边村,人均占有耕地为0.8亩,由于耕地资源的稀少,仅依靠农业收入难以维持相应的支出,加之工业发展迟缓,外出务工成了提高收入维持生计的必然选择。石灰石开采的升温,从开采到筛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在外打工的农民也纷纷回到当地采石场,不少妇女、老人在耕种的闲暇时间,也纷纷到采石场打工。石灰石开采在本地已经成为村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活动,石灰石开采的相关就业及地方拟采取的措施等信息在当地以极快的速度传播。
  (2)增加了农户收入,活跃了区域经济
  对于当地村民来说,小采石场的开采给村民发家致富带来了新的机遇:对于自家承包采石场的农户来说,在没有外来权力的强烈干预下,可以通过“卖山皮”或者直接开采(指规模非常小的矿点,主要是利用普通农具进行的采掘,本地人称为“小打小闹”型)而获得可观的收益;不少农户家里购买了机动三轮车者或载重汽车从事石料运输,即从石灰石矿山将石料运至建筑工地,一般每天收入100—400元不等;有些农户将耕地或者荒山转让给采石场矿主作为临时用地,因而不少农民认为,现在不进行耕种也能够带来不少于原来每年花费辛苦耕作才有的收益;资金雄厚者或当权者直接开采石灰石带来大量的收益。因此,当地小采石场的开采,活跃了地方经济,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现阶段地方经济对于小采石场开采的高度依赖又使得石灰石矿山的规范管理难以实施。
  (3)强化了农民的商品意识,促进了服务业发展
  石灰石开采后,大多数人可以在采石场找到就业机会,可以上班挣钱,逐步增强了人们的金钱意识。“互惠”经济活动的式微和商品意识的凸显以及本地的潜在需求,催生了本地服务行业的发展。有的农户开起了小饭店,有的搞起了车辆维修等服务项目。其中,特别突出的是餐饮业的发展。在村庄中,相继建起的龙海饭店、海亭休闲园就是一个有力的例子。石灰石的开采,带动了该地相关行业的发展,农户的生计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2.消极影响
  本地的乡村小采石场开采的快速兴起给地方经济带来了生机,在促进区域经济变迁的同时,也给当地社区的社会结构、人群身体健康、交通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阶层与贫富分化凸现
  在本地的农村社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收入渠道狭窄,农户间收入差距并不太大,当地农民的阶层分化也不太明显,但随着石灰石开采的升温,少数人凭借自己的优势(主要指权力、关系)成为开办采石场的私营企业主,而大多数村民成为这些企业的雇工或者原料运输工。很显然,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因开矿而加剧的阶层和贫富分化,并没有引起当地村民的强烈反应。而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开山的挣开山的钱,拉石料的挣点运输费。有钱投资的老板挣大钱,没有资金和本事的普通农民靠出点力气挣点辛苦钱,大家各得其所。而在该地,这些能人通过对个人的“施以恩惠”和通过投资当地的公共事业(如2007年底该地乡村公路建设时,就有老板一次性给了村委会30万元人民币),这些举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阶层与贫富分化而可能带来的冲突和矛盾。
  (2)人群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石灰岩的开采对于矿工生命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爆破产生的飞石和边坡的坍塌以及长期处于多粉尘、多噪音的环境中所患的职业病。该区的采石场布局多与居民点和耕地相邻接,爆破飞石对周边的居民和农户形成了极大的威胁。而受降雨、岩体结构、爆破震动等因素的影响,边坡面上的危石、浮石渣块大量存在,经常向下滚落,对采掘作业的人员和设备构成一定威胁。所有采石场的生产经营方式均为个人承包制,矿工大多数为农民工,矿工工作年限几月至几年不等,除雨雪天气停产外,每天工作时间可达10小时。在工作期间,由于有极大的粉尘,工人以普通纱布口罩或包头围巾代替防尘口罩,机械设备强大的噪声却无暇顾及。而目前,该地区对民工的健康监护基本上是空白,没做任何就业前的体检和培训,工作期间也没进行定期体检,因此,采石场周边区域已成为矽肺病防治的盲点和薄弱环节。   (3)交通交通带来的影响
  石料的开采,运输是一个关键环节。农忙时节,石料运输车和畜力车抢道的现象异常突出,人与车的无序性,又增加了安全隐患。受利益的驱使,石料的运输车超载现象也很严重,运输又缺乏统一的管理,石渣在路上随处可见。不仅缩短了道路有效利用的年限,还造成了二次污染。令沿线的居民苦不堪言。
  3.4.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
  采石场开发对该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合理开发才能使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创造出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推动该区的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8]。
  3.4.1统一规划,合理、合法地开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规定,对拟建采石场的资源储备、矿址选择、矿区范围、地质安全条件和开采年限等进行严格的勘察论证。淘汰规模小、浪费资源、布局不合理、破坏坏境以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石场。一个开采面只能由一个矿主进行开采,采石场内部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生产,统一安全管理。
  3.4.2改进开采工艺,完善管理体制
  积极引进、采用先进的采、选技术,改进落后的工艺,提高矿山回采率;提高采选总回收率;提高石灰石的综合利用率。在石料的深加工上下功夫,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矿山的耗竭速度[9]。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强化其监督管理的职能,强化相关机构的执法职能。
  对石灰石的开采跟踪督察,发现有资源破坏、浪费和严重损失行为,要通过警告、停产整顿、经济制裁、通报批评、吊销采矿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手段,督促采石场进行整改。
  3.4.3做好灾害预防及生态恢复
  对石灰石的开采引起的边坡塌陷,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未塌陷的边坡进行塌陷危险性评价,圈定危险区域,做好预防工作。开采设计时应考虑塌陷防治问题,并采取必要的减塌、防塌技术和措施[10]。而石灰石开采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核心在于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11]。石灰石采矿区要尽量对剥离土地进行平整、复土造地或植树绿化,搞好土地复垦工作,减少因采矿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
  3.4.4完善采石场相应的防治措施
  (1)采石场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开挖的废土石应压实堆放,并有覆盖,用作填低凹地,绿地,可及早按规划植树种草,以防造成风沙或暴雨引起水土流失。采石场定期洒水,防止浮尘产生,在大风期间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石灰石的粉碎加工采用破碎的低尘工艺,减少粉尘产生,保证石料湿润。石灰石的运输,应将车上石料用篷布遮盖严实,防止石料飘失,运输过程产生扬尘。由于采石场燃油机械设备较多,对于固定的机械设备,应尽量布置在开采场地上风向50m范围以内[12]。运输车辆进入采石场地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减少产尘量。
  (2)采石场水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对采石场机械的检修,防止其产生油污污染地表或地下水环境。采石场废弃土石在雨季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废弃土石的堆放应与流经区域的西河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堆土石滑入西河。废弃土石堆放宽度控制在2—2.5米以内,并且要及时清运成污染[12]。西河两岸受采石场影响的区域应及时人工恢复其水生植物环境,以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保护水生生态环境。
  (3)采石场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采石场进行开采时,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作业,并避免夜间开采。要加强保养机械设备,保持润滑,减少运行震动噪声。整体设备应安放稳固,并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有条件的采石场应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个人噪声防护措施以个人防噪声用具为主。对高噪声开采设备附近工作的人员,可采取配备使用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防噪用具,分别可衰减噪声15—30dB(A)、20—40dB(A)和30—50dB(A) [13]。减少交通噪声,尽量减少石灰石的夜间运输,适当限制大型载重车的车速,减少或杜绝鸣笛,合理安排运输路线。
  3.4.5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
  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持续强化节约,提高能源消费效益的全民意识,充分认识石灰石矿山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处理得当将促进该地经济的发展,处理不当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14]。
  4结论
  采石场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经济发展、增进效用的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类似于西边村这样自然生态系统薄弱、再生能力差的乡村,尤其应该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更注意自然环境条件的特殊性,更为强调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统一。为了搞好石灰石矿区的环境保护,首先要加强有利的政策保障;其次是依靠科学技术,用先进的科学措施和环保设备对采石场的开采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进行治理。还应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宣传教育,使该村每个公民意识到保护石灰石矿区环境人人有责,努力把石灰石的开采变成该区经济的特色增长点,并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宣威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宣威年鉴[M],潞西:德宏民族出版社,2000~2006.
  [2] 王存存等,论采石场的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J],山东林业科技,2006,6:59~63.
其他文献
自英子入学那天开始,我从未见过她笑。她天生腿脚不灵便,走路一瘸一拐地,忧郁的眼神中有些许忧伤--上苍为什么对她不公平。她每天悄悄地走进教室,又偷偷地走出教室,目光从不敢正视别人。可这样一个表面看似波澜不惊的女孩,内心却惊涛骇浪。英子十分要强,又十分聪明,每次考试都把对手远远地甩在身后,让人可望而不可即。一次上课,我教读单词,突然发现英子的情绪有些异常,我有些诧异——因为从未见过她这副模样。我正准备
期刊
摘 要: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教育家、文学家。他一生历事五朝十二帝,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于晚年著成《颜氏家训》一书,后人从中可以窥见1500多年前的这位伟大教育家的种种先见之明,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他的全面细致的家庭教育思想。  关键词:颜之推;家庭教育;学习观;艺术论;孝亲观  颜之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他一生博览群书,著述颇丰,虽从未从事过教育活动,但他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出发所
期刊
一.试题特点  今年是广东实行新高考模式第二年,纵观2011年广东文综(地理)试题,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命题内容——基础性  从2011年文综地理试题来看,试卷总体难度不大,人文地理比重略大于自然地理,比值大致为52:48。统计全卷,试题易:中:难比例大致为60:25:15,难度把握较好,不偏不怪,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如第1题结合示意图判断地质构造;第4题省级行政区全称与简称的对比判断等,都
期刊
摘 要:音乐是灵动的语言、多彩的图画、生命的律动。孩子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他们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他们通过音乐活动来愉悦身心、肯定自我、陶冶情操并发展能力,音乐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现阶段实施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怎样找准音乐活动的定位,怎样把音乐活动融入到主题活动中去呢?本篇文章从内容的选择以及音乐活动的自然、自由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音乐;主题;整合  爱
期刊
摘 要:育人以德为先,基础教育应做好德育工作。德育中应把“爱”作为“德”之核心,用爱来育爱。教师以一颗爱心对待学生,让学生充分受爱,使其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树立自爱意识,进而学会施爱,去创造自身价值。爱心教育是穿越时空的,是永恒的,更是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必备的。  关键词:以爱育爱;受爱;自爱;施爱  育人以德为先,小学阶段是育人之基础,所以每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都要郑重对待德育工作,我认为,“德”
期刊
摘要:石油钻井柴油机、发电机和绞车是钻井现场的主要噪声源,噪声峰值可达到120db,对石油钻井工人、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及家家禽、动物等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应从积极预防入手,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增强做好施工作业噪声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完善和认真落实HSE体系文件中相关防噪降噪等措施。   关键词: 钻井 噪声 健康危害 防范措施    引言  目前,石油钻井作业区域遍布全国各地和世界的各
期刊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第23章《相似形》的《比例线段》一节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较长线段为全线段与短线段的比例中项,这样的线段分割叫做黄金分割(goiden section),分割点叫做这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经过运算,得出的结论是:较长一段与较短一段的比值约为1.618:1,其近似值约为3:2、5:3、8:5等。从大量实物观察中可以看出,凡符合这种比例关系所组成的长
期刊
怎样上好一堂课,这是每个教员必须不断探讨研究的课题。我认为要想上好一堂课,  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教员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上课质量和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俗话说:“预则主”,做任何工作都要有认真的准备,只有认真而充分的准备,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并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工作也是这样,只有充分的备课,深入研究教材、教学大
期刊
世界著名的高科技计划最早可溯至———  40年代的曼哈顿原子弹计划:费时4年,耗资23亿美元,汇集8国科学家,投入人力12万,动用美国1/3电力,5个方案同时上马,几百个单位统一按计划行动。  50年代的“北极星”导弹潜艇计划:采用“计划评审技术”(PERT、“箭头图程序”、“管理万灵丹”),23个系统网络,每两周检查一次,原定6年,提前两年完成,节约经费10%~15%。  60年代的“阿波罗”登
期刊
摘 要:以“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在分析“任务驱动法”的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该教学方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务和教学过程两方面内容的设计进行了探讨。“任务驱动”强调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寻找合理的方法步骤或探究解决问题的措施手段高效地完成任务,在轻松讨论的氛围中学习,将课本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