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来源 :华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境因素在整个翻译的过程中都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在文章翻译过程中,译者对于词汇、语法现象的理解与诠释是翻译中重要的因素,但只凭借对于这些文本方面的理解并不能够完整传达原作者的思想真谛。这时,语境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就突显出来了。本文对文化语境因素(包括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社会历史、文学典故、宗教信仰)在翻译中所具有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境作用 文化语境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105-03
  
  在英文中,字母组成了单词,单词构成词组,词组组成句子,句子又构成段落,进而由段落组成文章。然而,这只是机械的组合,一个词在不同的词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那么,由这些词所组成的句子,它们的意思是否也是多变的呢?当从语境的角度上来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答案就已经不言自明了。
  交际中信息的传递是在语境中实现的,离开了语境,符号就没有了意义,不能传递任何信息。翻译是译者把原语文本中的语码在其特定语境中传递的信息,用译语语码准确地传递给译语文化中的读者的行为,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无论是对源语的理解还是对译语的产出,都离不开语境。翻译应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据,以确定具体词汇在其语境下的语用意义,并且应从构成语境的语言外知识的两个主要方面入手,对该语言所涉及的诸如文化、上下文、时间、地点、风格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语境的定义及分类
  什么是语境?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从语境研究的历史现状来看,各门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学术流派关于语境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并不完全相同。王建平先生从语用学的角度给语境下了定义:“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
  语境这一概念的定义最早始于波兰籍人类学家B•Malinowski(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提出,语境可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文化语境是指任何一个语言使用所属的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以及每个言语社团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事情、习俗、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等;情景语境,指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交替出现在各种文体中,对于他们的识别,是一名译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够很好地区分这两者,对于忠实表达原作者的意愿有很大的帮助。
  二、文化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决定语言的深层语义。文化语境指的是源语和译入语所依附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由于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同一时期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所以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使人们对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认知概念,因而其价值观、习俗、传统、文学、宗教信仰等都存在差异。这样便产生了包含不同文化意义的语词。语词的翻译依赖着它本身所存在的语言文化环境,文化语境包含的诸多因素,如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社会历史、文学典故、宗教信仰等等直接影响着语词的翻译。由于庞杂的文化难以用翻译技巧加以弥补,因此,处理此类翻译必须要对源语和译语的文化有全面、透彻的认识和了解。
  1.地理环境
  地理文化是指在所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文化。由于各民族生活空间不同,因而自然环境各方面的差异影响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各有不同。特定的地理文化赋予了语词特定的意义。文化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以下是有关地域的一例:
  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
  在翻译这个成语时,译者应小心不要进行字面翻译,因为字面翻译的译文会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文读者迷惑不解。译者应充分考虑文化语境因素,译文“入乡随俗”是适合汉语表达的较为直接的译文。
  2.风俗习惯
  语言的不断壮大与发展是在它的使用者——人类——不断发展进步中完成的,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形成了一定的风俗习惯以及用语特点。
  下面看看这个例句:As a regular customer,he can always get baker's dozen.
  如果在对英国文化不了解的情况下单拿出来这个句子来理解,一定会让人产生句中主人公“在面包店买东西的错觉”,其实不然,baker's dozen意思是额外的优待,也可以表示十三打。13世纪时,有些面包师在制作面包时偷工减料,用克扣分量的办法赚取顾客的钱。后来,别的面包师也纷纷效仿。1266年英国议会为此制定了一项法令,规定了面包的价格、重量和投料标准,凡达不到这些标准的面包作坊就要受到处罚。为了避免被罚,面包师们就在出售面包时每打多给一个,即十三个为一打。这样,也就逐渐形成了baker's dozen 这一短语。而an even dozen 中的even的意思是“刚刚好”,因此,这个短语表示的是“十二打”。“面包师的一打”除了可以表示13以外,也可以比喻一个不确切的小数目(a small unspecified number),此语的应用还要看场合,give some one a baker's dozen则表示将对方痛打一顿,显然是取其“除了活该,还多挨一拳”的含义(all one deserves and one stroke more)。
  3.社会历史
  历史文化是特定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同,导致有些词语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了它特定的含义,因而各自都有含有特定的人物和事件的语词来体现本民族鲜明的历史文化色彩。例如,Water Gate“水门”是美国哥伦比亚华盛顿特区的一幢综合性办公大厦,在1972年6月17日之夜,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的5个成员因企图窃听民主党国家委员会水门大厦而被捕。随后的调查显示:时任总统尼克松所在政党共和党的行为因妨碍竞选进程而违反了美国宪法。因此事件,尼克松本人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弹劾的总统,水门也因此声名远扬。在美国英语辞典中,“水门”专指政要们为了确保自身权威或地位而采取欺诈、贿赂、非法闯入、以及其他滥用权力的行为,从而陷入丑闻的事件。Water Gate“水门”有时也用作动词,指“to deal with in a covert or criminal manner”(用隐蔽的或违法行为来达到某种目的)。现代英语中,Gate 也已经演变成了许多词语的后缀,专门用于暗示丑闻。因此这类语词的翻译需要结合各民族历史文化的语境才能使译文更具文化个性。
  4.文学典故
  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与经典作品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习语与典故,反映了民族风味、社会世态。译者在了解了这些典故、习语所处的语境之后,将会翻译得更加传神、有趣。比如,有关Judas'Kiss(犹大之吻)的典故源自《圣经》。犹大是耶稣基督12门徒之一,当时,大主教正阴谋刺杀耶稣。双方商定以犹大对耶稣的额头吻礼为抓捕耶稣的信号。于是,在逾越节之夜,犹大以此一吻背叛了耶稣。因此,Judas'Kiss“犹大之吻”的典故广泛应用在许多文学作品和日常交谈中,用于暗示背叛的行为。若想要译文做到传神、贴切,就要对源语所处的文化语境有一定的了解。
  5.宗教信仰
  在语言产生的过程中,宗教信仰对语言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不同,也限定了文章的语境。在西方,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表达。如:“Man proposes,God disposes.”(由人提议,上帝决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佑自救者)。在以佛教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老天爷”成了佛教徒心目中的天神。许多语词来源于佛教、道教。可见宗教文化是构成英汉语言各自特色的重要方面。了解了宗教文化的差异,就能更准确地表达语词的文化意义。
  综上所述,文化语境的诸多因素影响着语词的翻译。因此,在语词的翻译中,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体现在语篇中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语词所包含的文化语义,尽量保证将原文所蕴涵的人文意蕴表现出来。
  三、结语
  由此可见,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在转换过程中诸多的因素都对其有着制约的作用,语境是当中不可不考虑的一个因素。翻译表达过程既要充分发挥译文优点,又要照顾译文的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使译文读者能够顺利地接收源语所表达的意义。译者必须紧扣文化语境,正确理解源语意图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翻译方法,保证语言转换过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5~37.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5~26.
  [5]王建华.语境层级与语义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2).
  [6]王建平.语言交际中的艺术——语境的逻辑功能[M].香港:求实出版社,1989:3~4.
  [7]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8]王巍.语境与翻译[J],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
  [收稿日期]2010年3月26日
  [作者简介]瞿松(1981~ ):男,吉林白城人,空军航空大学外语教研室助教,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比较教育学。刘宇欣(1979~ ):男,吉林梨树人,空军航空大学外语教研室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理论。
其他文献
[摘 要]真人秀是近年来西方最火爆的节目形态之一。自2000年被引入中国后,在中国的电视领域也掀起了一股热潮。从国外到国内,从中央到地方,它逐渐由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电视真人秀如此火爆,原因之一便是它将真实与虚拟融合在一起,让人们体会到了在虚拟情境中展现真实的魅力。本文从真人秀节目在悬念的设置、人物的设置、情节的安排以及节目的表现方式上几个方面论证了它是一种具备真实与虚构双重美学风格的节目形态
期刊
[摘 要]电视娱乐节目的大众文化属性是现代观众日常娱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爱记歌词》的节目定位准确、视角独特、内涵丰富、形式新颖、格调健康,倡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了和谐健康的氛围,体现了电视媒体的公益服务精神,彰显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树立了电视媒体的亲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探究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态势和发展策略,创作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电视娱乐文化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
期刊
[摘 要]善于提问对于记者而言犹如翅膀之于飞鸟,好的问题可以让新闻事件飞向更广阔更遥远的空间,并获得准确、全面、丰厚的答案。综上所述,一个好的采访提问需要多种要素的考量,需要记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体味和创新。  [关键词]新闻采访 中国会计报 塔尔萨论坛报 怎样当好新闻记者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090-02    善于提问对于记
期刊
[摘 要]社会性别在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含义。本文力求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审视不同时期的中国女性电视节目,针对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并站在社会性别研究的立场加以诠释、解构与重建,从而使我国女性电视节目能够更加注重自身内容的社会功能,更好地发挥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增加节目的传播功效。  [关键词]社会性别 媒介 女性电视节目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
期刊
[摘 要]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且时至今日一直被使用,是因为它与汉语、汉文化紧密联系,建立了一套文化系统,科学地反映文化与文字体系的相互依存,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以适应新的需要。利用汉字的文化属性在留学生中进行汉字教学既可以提高汉字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构建一个系统合理的汉字文化观,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使汉字教学能够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期刊
[摘 要]主持人是直播节目的灵魂,在大众传播体系中最具话语权。本文针对主持人的文化底蕴、个性以及控制力等方面论述了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问题。  [关键词]直播节目 主持人 素质 应变力 个性 控制力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110-02    随着电视直播逐渐成为日常化和经常化的节目样态,直播节目本身也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
期刊
[摘 要]电视综艺类节目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视综艺类节目的制作传播方式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本文从电视综艺类节目的现状和收视特点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综艺类节目分众化传播的趋势。  [关键词]电视综艺类节目 分众化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099-02    在全球电视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不论是境内媒体还是境外
期刊
[摘 要]The Beat Generation was a remarkable and well-known literature movement and phenomenon in America of 1950s and 1960s after second world war.The major members contain Jack Kerouac,Allen Ginsberg,W
期刊
[摘 要]The Chinese Version of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has attracted a lot of Chinese readers.From this point,it can be regarded as a successful translated version.Through the analysis o
期刊
[摘 要]随着女性主义在20世纪中叶的凸起,翻译和文化的联姻使性别身份被投射到文化身份研究的视域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受到译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采取批判性的视角来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阐述它的观点、翻译实践及其策略,同时揭露其局限性,并给出适当建议。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 性别隐喻 译者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