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之旅

来源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klsdf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农场,小餐桌
  再次来到Burnham Beeches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这场冷雨打消了一小部分人前来享用美食的念头,使得这座小山头的车道上不像平日里排满了汽车的长龙。我们很顺利地在Piggeiy Cafe的靠窗位置坐了下来,先要了一些奶白咖啡( Flat White)暖手—一咖啡豆来自Five Senses,细腻、丰满的奶泡则归功于Schulz有机农场供应的生物动力法牛奶。看看窗外,依然有人裹着毛毯坐在户外座椅上,农场里散养的鸡在他们脚边踱步,等待着一场美味的面包屑雨不期而至地洒落下来。
  比起第一次到访时的晴好下午,阴雨天的Piggeiy Cafe反而显得格外温暖且诱人。在见到执行主厨Justin James之前,侍者端上一块盛满各式起酥面包的长木板抚慰饥肠辘辘的我们。这些面包都来自隔壁的Burnham Bakery——使用当地堪称艺术家级别的小规模耕种面粉、从附近收集而来的泉水以及天然陈年酵母制作面包,这里的面包师们致力于回归父辈们的时代,用最天然的方式烘焙传统面包。
  Justin穿着一身休闲的装扮如期而至,这和他平时的穿着不太一样。这位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的年轻厨师同时也是墨尔本最负盛名的高级餐厅Vue de Monde的执行主厨。虽然这两家餐厅的理念完全不同,但正如Vue庞大的餐饮帝国旗下的所有产业一样,它们在各自的价值体系中都堪称细节完美。Justin平均每周来一次,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上农场转转。虽然外面依然飘着小雨,他还是饶有兴致地带我们参观了起来。
  “在这里,我们一共拥有六亩地用于种植,由园艺师使用生物动力法精心打理,”Justin带领我们穿过有些泥泞的小径,朝农场的方向走去,“肥沃的火山土壤和有时残酷的天气使得这里特别适合种植季节性蔬菜。由于温度比市区偏低,植物的生长周期长且收获时间偏晚,有时我可以在应季食材上打个时间差。”
  和大部分来农场参观的客人一样,我们最先路过了两位明星嘉宾的家——Bubble和Squeak。这两只在泥地里撒欢儿的小猪已经在这里健康、快乐地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放心,除非哪天它们放弃找松露,否则是不会被做成周日早午餐的。”Justin轻松地开起了玩笑。事实上,在Piggeiy Cafe的餐桌上出现的肉类都非常不简单:用于早餐和午餐的培根使用的是来自Greenvale农场的散养猪,肉质柔软且美味;鱼类由塔斯马尼亚渔民Mark Eather使用日本的捕鱼法捕获,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季节性、肉质鲜美和可持续性;牛肉当仁不让地交给The Blaclonore's出产的顶级和牛(不要错过这里的和牛芝士汉堡);羊肉和袋鼠肉则是从Flinders岛上直接引进的。
  “季节性、优质食材和当地文化是我创作的动力,这也是为什么澳大利亚能够给我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Justin-边走一边向我们解释农场的区块划分:这边的五百棵树下全是松露,那边圈养的鸸鹋们提供鲜美的鸸鹋蛋。他从地上拾起一颗绿色的蛋捧在手心里,盘算着是把它做成PiggeiyCafe的煎蛋卷,还是Vue de Monde的一道鸸鹋蛋沙拉。“其实我的食物理念很简单,我希望呈现一种令人使用上全部感官的体验,让人思考却又不过度思考,而万变不离其宗的还是美味。”我们带着这颗美丽的鸸鹋蛋回到温暖的室内,丰盛、可口的午餐已经备好。此时,外面的天还没放青晴,门口排队的人又已经络绎不绝了。目前,在Burham Beeches有一家咖啡馆、一家面包房和一个农场花园,然而,这仅仅是Vue集团灵魂领军人物Shan-non Bannett宏伟计划的一小部分。Shannon想在这里创造的是围绕美食展开的一场完整的体验,在不久的将来,他还希望开设一个精酿啤酒厂、一间新餐厅(或许是牛排馆),养16头奶牛(附近的居民都能来买面包和牛奶)以及设立澳大利亚路线最长的散养鸡基地,甚至还有一间六星级酒店。届时,这里也将成为全国首个完整的美食休闲度假目的地,在世界范围内也算得上“为了吃饭而旅行”的典范。
  有好酒,有好食
  懂食物的人一般都懂得,门口队伍的长度并不一定是一间好餐厅的指向标,但好酒一定是。葡萄酒是一种需要非常精细的味蕾才能够完全领略的存在,拥有这项品鉴能力的人对于美食的要求自然也不低。在澳大利亚,好酒庄通常就意味着好餐厅。如果还有厉害的厨师加持,就值得你专程驾车前往了——Oakridge就是这样的地方。
  从外观来看建筑师Denton Corker Marshall设计的酒庄入口,并不会感觉到这是一座从地表长出来的建筑,而更像是一个从天而降的庞然大物。红色的长形顶盖上写着Oakridge,远远地就在召唤:走吧,就是这里了。通过狭窄的门廊进入敞亮的品酒室,你可以在此稍事休息,品尝几款感兴趣的葡萄酒,和专业、热情的工作人员一起侃侃大山也有助于打开味蕾。再往里走,来到餐厅,空间一下豁然开朗。在通透的玻璃幕墙外,亞拉河谷(Yarra Vallev)的美景舒缓地铺展开来。此时,主厨Matt Stone强调使用当地食材的烹饪理念可以说是十分诱人了。
  当然,几乎每个澳大利亚厨师都在追求最大限度地使用本地优选食材。但对于Matt来说,这并不是全部。他不仅反对不必要的“食物里程( Food Mile)”,还是“食材零浪费(ZeroFood Waste)”运动的坚决拥护者。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烹饪哲学和道德观的限制下,他依然可以运用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意制作出有趣又美味的料理。
  这里的餐前面包出白Matt的伴侣——烘焙师兼副厨JoBarrett之手,用当地面粉和从西澳采购、餐厅现磨的生物动力法小麦制作的法式酸面包经过24小时发酵,充满气泡感的面包外壳在口腔中展示出完美的嚼劲。
  Matt和Jo白2015年加入Oakridge,慢慢地建成了两个厨师花园,产出应季水果和各色香料。他们热衷于和当地供应商打交道,也会定期去附近的野外采集食材(Foraging)和钓鱼。“那个过程相当有趣,总是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灵感。”客人们除了来此品酒、用餐以外,还可以报名参加Matt的花园小旅行,学习屠宰动物生肉和制作泡菜等技巧。   与此同时,位于莫宁顿半岛(Morningcon Peninsula)的另一家酒庄Montalto的餐厅同样吸引了食客们前去拜访。这里白2002年以来一共获得了13顶厨师帽( Chef' HatAwards)的殊荣,并且在持续地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美味的、“从酒庄到餐盘(Estate to Plate)”的菜肴。庄园的主人John Mitchell和妻子Wendv-起,于1985年在此种下第一颗葡萄树,之后才慢慢建立了这个以酒庄为中心发散开来的美食目的地。现在的Montalto拥有一个正式餐厅、一间披萨屋、一间咖啡馆以及大片葡萄园、橄榄树和为餐桌提供丰富食材的花园。
  主厨Maltin Webster最初是这里的甜品厨师,你依然可以在餐后的甜品中感受到他深厚的功力。他和Matt一样,在尽量使用庄园自己出产的食材的同时,精选当地供应商的优质农产品,并且致力于做到食物的物尽其用。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酒单不仅提供来自Montalto的美酒,还提供来自本地乃至世界其他酒区的优质葡萄酒,价格也令人愉悦。在酒足饭饱之后,别忘了带走一瓶庄园白产的罗勒橄榄油,它会使你在搭配面包时对大地心存感恩。
  餐厅如果拥有一张优秀的酒单,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在南澳的巴罗萨谷( Barossa Vallev),Seppeltsfield酒庄的Fino餐厅就凭借其精彩的酒单和简单却又充满创意的食物一跃成为近几年最受瞩目的美食目的地之一。餐厅主人兼侍酒师Sharon Romeo拥有丰富的葡萄酒知识和出色的待人接物经验,她设计的酒单让每个到此用餐的人都感到兴奋不已。拥有意大利背景的Sharon和主厨兼商业伙伴DavidSwain一起,用当地最优质的食材创作出适合分享的美好食物。难怪当地食评家John Lethlean将这里评价为“澳大利亚最好的享用长午餐的据点”——美酒当前,加上气氛轻松以及可口的食物,谁会愿意早早离去呢?
  既打尖,又住店
  目的地型的餐厅通常都在主要城市周边几小时车程的距离内,不仅坐拥新鲜又丰富的物产,通常还拥有城市没有的自然风光。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多待一会呢?越来越多的餐厅主人都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收拾出几间客房,将餐厅的理念和风格延续到枕头和被单上。
  在拥有客房的餐厅中,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的Biota凭借北欧风的装饰和菜肴获得了不少关注。Biota距离悉尼仅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拥有12间舒适、简洁的客房,每个房间里都备有澳大利亚的奢华植物护理产品、Rainforest Alliance的咖啡和国产茶叶。客人们可以在松軟的大床上醒来,然后在火炉旁肆无忌惮地吃个舒缓的早餐。
  Biota有两个分开的用餐空间,你既可以在价位适中的酒吧里一边喝酒一边享用晚餐,也可以在更加正式的餐厅里体验主厨的精湛手艺。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木质椅子非常舒适,其他的装饰细节也令人感受到统一的美学氛围。厨师长Shaun Quade在布里斯班的Urbane餐厅工作时,曾经因为甜品的部分获得过“最佳新厨师奖”。因此,甜品自然而然成为在Biota用餐最值得期待的部分。
  一路北上,阳光永远照耀的黄金海岸则完全是另一番场景。人们簇拥在HalcvonHouse精品酒店的Paper Daisy餐厅里,享受着热风、水果和海鲜的洗礼。厨师长BenDevlin出生于拜伦湾(Bvron Bay)的一个厨师世家,正是他带领这家餐厅获得了“新南威尔士州年度最佳目的地餐厅”的殊荣。此前,Ben的个人战绩也堪称辉煌。他曾经在布里斯班的三顶厨师帽餐厅Esquire担任三年厨师,也曾跟随名厨Rene Redzepi在哥本哈根的Noma餐厅工作。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Paper Daisy的菜单自然而然偏向休闲的海边度假餐厅风格,除了丰富的海鲜以外,Ben还使用了许多当地果园中的亚热带水果,以及来自餐厅有机花园的蔬菜和香草等食材。在澳大利亚,餐厅早已不再只是一个纯粹的用餐地点,而是可以成为一个目的地的入口。于此之上,身临其境的体验才是最引人入胜的,而餐厅本身也因此拥有了无限可能。
其他文献
商务酒店最重要的无疑是位置,曼谷万豪侯爵选址在时髦的Sukhumvit地带,这里是曼谷最具活力的生活方式朝圣地,有奢侈品云集的The Emporium精品百货、潮流中心TheEmQuartier,日本连锁书店Kinokuniva也在此设有体量惊人的分号。从外围向商务人士充注能量和灵感。  除了完备的周边配置,酒店的内部配置也极为强大。1.360问客房都由万豪创新实验室“M—Beta”研发,用更多科
期刊
悉尼是华人聚居的大城市,华人在当地已经成为“第四族群”。然而,在Cat看来,华人移民悉尼想要觅得较满意的工作,并很好地融入当地依然是非常困难的。经过了多番的犹豫和纠结,她选择带上先生移民悉尼,他们很快生了两个宝宝,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家四口终于有了稳定的幸福小生活。因为不容易,所以更懂得珍惜眼前。 “直至今年,我在悉尼生活刚好满十年。2007年2月,刚从国内大学毕业,打了几个月工,我就来到悉尼读硕士
期刊
1991年,新加坡女富豪克里斯蒂娜·王( Christina Ong)在酒店大亨老公王明星的鼓勵下,在伦敦海德公园角开出了伦敦第一间当代风格酒店-The Halkin,并顺势缔造了以自己和爱女名字缩写命名的酒店帝国——COMO(Christina Ong and Michelle Ong)。她大胆肩用先锋设计师打造极简禅意的空间,力邀好友阿玛尼和Donna Karan操刀员工制服,用健康美食和养生
期刊
如果你热衷于享受城中生活,喜欢探索有趣、有品质的生活体验,《悦游》为你精选澳大利亚九大城市的独家推荐:包罗万象的墨尔本、繁华似锦的悉尼、美不胜收的布里斯班、别具风情的阿德莱德、如诗如画的霍巴特、悠然自得的黄金海岸、神奇壮美的珀斯、耳目一新的堪培拉、心旷神怡的达尔文。发现每座城市独特的标签和与众不同的特色,选择最让你心动的那个去亲自拜访和感受吧。  Melbourne墨尔本  如果说悉尼是南太平洋的
期刊
每段旅程就如人生征途的缩影,你知道前行的方向,却难以掌控这一路上的所有细节。期待在冒险中逐渐得到满足,意料之外的故事又让旅途的意义变得深刻,从踏进创新BMW 6系GT开始,你逐渐发现原来旅行的感受可以很盛大,它至始至终都为你带来非凡的体验。  开肩这段盛大的旅途首先需要一份仪式感,而这份仪式感就从你手上的智能触控钥匙开始。钥匙上2.2英寸LCD显示屏犹如贴心管家那般告诉你油量、保养情况等汽车基本状
期刊
每年二月举行的东京马拉松是全球六大大满贯赛事中最为年轻的一个,它的起点定在东京市政厅,终点为东京国际展示中心,比赛途中会经过皇居、日本桥、雷门等东京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一路上风光旖旎。此外,每年多达三十多万的报名者人数让参赛资格的选拔多了很多趣味性,如果能顺利中签,会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情。那么,在乍暖还寒的天气里,就以跑步的名义开启一趟东京之旅吧。当然,那些时髦又便利的运动单品自然不能少。点燃Dip
期刊
在这片土地上,散落着许多规模不起眼但非常精致的小店,制衣、制鞋、制首饰等传统工艺一代代地传承着。尽管对大多数人来说,它们的名字十分陌生,但在高级定制行业内,这些名字如雷贯耳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黎巴嫩的贝鲁特(Beirut)是一座独树一帜盛开在中东的开放玫瑰。这里既有法国人的精致浪漫,又有意大利人的蓬勃热情,走在阿莎拉法耶(Achrafleh)购物区街头,每一位与你擦肩而过的黎巴嫩时髦女郎都在用
期刊
这是我认为的自然最好的一种状态:树木率性地生长着,人平视的视线所及之处是像恐龙大腿骨一样粗壮的树干,将头仰到最大的角度,参天的大树在高空几乎接起来,明明是白天,光线却只能勉强透进来;当你行走在公路上时,突然跳出一只小袋鼠,它坐在那儿,短小的前肢无辜地耷拉着,眼睛盯着你看,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但没有畏惧。  我们继续下行,虽然雷明顿国家公园(La-mington National Park)内小径纵横
期刊
从现在开始,圣诞、新年、情人节接踵而至,送给至爱和自己的礼物在旅行者的愿望清单越来越长。如果你对境外“刷卡返现、免手续费、退税、取现”等字眼摩拳擦掌,抑或是对何时何地用钱包里哪张卡犯选择困难症,《悦游》送你一份精明刷卡锦囊。  三标之战谁主沉浮  关于双标卡将退出历史舞台的传言众说纷纭,旅行者偏爱的双/多币模式并不会受到多大影响。银联、Visa和MasterCard三大卡组织在争抢旅行消费者方面各
期刊
年少的时候,我们需要独自旅行,我们向往流浪,寻找生命的方向;后来,我们有了彼此,我们找到生命的方向,我们有了生命的延续,我们仍然需要旅行,只是我们不再孤单,我们携手看世界,我们住进移动的绚丽城堡,我們以“家”为单位在无垠大海中探索未知旅程,  最温情的告白是陪伴  对于家的诠释,起源于欧洲的Aponte家族应该算是非常有资格为人们做这个优秀家族的典范,一个热衷于航海事业,把家族的每一位成员紧紧围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