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课程主线的把握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o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提高仪器分析教学质量,针对课程特点,从仪器分析教学现状入手,提出教学过程中应以不同层次主线构建学科—课程—章节—课堂立体式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有限学时内建立系统的仪器分析知识结构体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仪器分析教学课程主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b)-0053-01
  
  仪器分析是培养化学类相关学科专业人才所必需的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研究手段与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仪器分析内容繁杂,新仪器设备及分析方法不断更新。在教学中,往往出现的问题是教材和讲授内容越来越多,教师难讲,学生难学,教学效果不佳。传统面面俱到的教学并未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课程知识,听课笔记参考价值不大,走上工作岗位时不能学以致用。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掌握该课程的精髓和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對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总结出“把握主线、灵活应用”的仪器分析教学模式,该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逐渐建立起系统的仪器分析知识结构体系,提高了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实现这一教学模式,我们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把握。
  
  1 把握学生特点,精选授课内容
  仪器分析飞速发展,新方法、新仪器层出不穷,要讲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确实很多,但贪大求全,效果并不佳,所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同时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特点,将教材内容体系调整到适合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层面。如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中大部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对较差。因此,对于教材的内容就须注重实用性与普及性,保证学生对主要的、常用的分析仪器的原理、性能、技术操作以及综合应用等有基本的掌握;同时,还须让学生对学科及其发展有总体而全面的认识。也就是说,要有建立在自身对课程内容理解和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
  
  2 把握学科特点,确定课程整体线索
  仪器分析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这既是对该学科的定义,也是该学科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掌握这一特点将使其站在更高的角度学习和理解课内外知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同时,正确把握学科特点还有助于学生创新创造思维的提高。如讲授色谱分析检测器时,对比课本中提及的各种检测器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通用型检测器应用范围广泛但灵敏度不高,选择型检测器灵敏度很高但对某些无响应物质无能为力。教师可以提出生活中有很多现象是物质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参数及其变化的直接或间接反映,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两者兼得的方法,或者发展出新的分析方法。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把握这一学科特点,不仅使自己站在一定的高度,而且激发学生思考创造,必然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3 研究教材,确定每章内容主线
  在仪器分析课堂教学中,内容与时间的矛盾尤为突出。运用归纳、比较方法,系统构建理论知识体系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仪器分析虽然发展迅速,种类繁多,但其核心内容是简单的,如同元素周期表可以掌握元素分布的规律一样。“原理—仪器—分析方法—应用”是贯穿每章内容的主线,依据这一主线可以方便地归纳出每种分析方法的内容,而且还有利于各种方法间的对比。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既是该章内容的重点,也是主线,所有教学内容均沿此主线展开,并在讲完每部分时回归主线,使学生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增加听课笔记的参考价值,建立系统知识结构体系。
  
  4 确保每节课堂讲授内容均有一条贯穿其中的主线
  每节课堂的知识主线是构建系统知识体系的具体体现。在引出要解决的某一问题后,如何使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对问题进行逐层次的分析,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设计。贪多不精、喧宾夺主、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我们在授课时采用了问题学习法和启发式教学结合的方式,前者采用“发现问题—问题解决—新问题—再解决……”“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模式,使课堂节奏紧凑;后者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教师所营造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进行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课堂板书的重要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具有后者所没有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仪器构造。但多媒体只能是辅助教学,不能片面地夸大其作用。实践表明,教学过程中完全利用多媒体,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较好的方法是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在使用多媒体省去大量板书麻烦的同时,将表达课堂主线的关键部分用文字或流程图列于黑板上,使学生不因为多媒体图片的翻阅而打断思路,从而保持课堂的层次感、节奏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枯燥的内容变得一目了然,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课堂板书的设计是实现课堂—课程—学科各层次主线的舞台,必须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
  总之,《仪器分析》是一门内容繁多且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要处理好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就必须针对课程本身的特点改变教学模式,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以不同层次的教学主线对学科—课程—章节—课堂进行统领,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韩艳丽.仪器分析教学的一些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6,11.
  [2] 李升福,闻海波.浅谈仪器分析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
  [3] 赵丽娇,钟儒刚,甄岩.现代仪器分析教学中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5).
  [4] 张芹,黄玉英,欧光南,等.仪器分析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33.
  [5] 朱明华.仪器分析(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行动是在沟通交往中以自身言行的变化影响对方的言行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彰显了教育的本性和教师的专业性。行动是卓越教师的核心品质,集中体现为反思批判意识、教育创新能力、沟通交流意识、教育实践智慧。然而,受技术理性影响,教师工作的行动品格被遮蔽,阻碍着教师走向卓越。增强批判反思意识,激发教师开展教育创新,提升教师沟通交往的意识和能力,丰富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师走向卓越的应然路径。  关键词:卓越
高中图书馆作为高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青年学生吸收更多的文化知识和学习理念,增强学生的掌握信息的意识,掌握更新的知识,为课外学习提供一个优质的场所。因此
论述了网络时代图书馆工作的特点,并从五个方面概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近年来,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逐渐受到关注,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作业,在这类学生群体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文章运用调查法对上海市宝山区某外来务工人
分析了目前外文斯刊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外文期刊资源建设的对策.
根据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就网站建设的原则、设计内容、数据建设、信息导航及网站的宣传和维护等问题进行探讨.
根据新时期读者对知识导航和信息服务的新需求,笔者提出了应在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设立'前台参考馆员'的观点.文章分析了设立'前台参考馆员'的意义,提出了'
从做好产前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和产后母乳喂养指导两方面介绍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对策。
记叙、评论、抒情是文章的紧张表达方法。本来在作文中,几种表达方法每每可以糅合团结在一种体裁或一篇作文中。我们可以根据本身的表达特长,选择符合的表达方法,写出别具新
以现代管理学思想为理论依据,从图书馆事业的性质、人才的稳定和如何培养馆员的健康人格诸方面,强调了图书馆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探讨了图书馆实行人性化管理的三种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