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luckxsb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谈些有关有效教学的体会。
  
  1 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做出如下反思。
  1.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形成的物理概念,一是通过大量物理现象归纳、总结出来的;二是在已有概念及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演绎而得出来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在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归纳中完整的理解概念内涵,掌握规律实质。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应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传授为引导,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其思维能力。
  1.2 合作探究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教学是以正式的合作学习小组为教学合作探究教学不仅是生生间的合作,同时也包含着师生间的合作。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引起探究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导入新课,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当学生的认知产生不平衡时,会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思维处于极度活跃状态,自觉解决冲突的任务,从而达到新的认知平衡。创设问题情境的途经有:演示实验、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现代物理及科技前沿知识、利用学生的前概念与科学知识间的认知冲突,等等。
  1.3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教学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具体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利用提问、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动手实践、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等各种教学手段,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空上的限制,将物理知识与现象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尤其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微观物理变化,都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呈现,它既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革新,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只有协调搭配,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2 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不但来源于生活,而且应运用到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可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物理问题。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在车后拖一条长长的铁链?在空气干燥的情况下,脱下化纤类衣服时,往往会看到闪烁的火星,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引导,能使学生发生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又如,在光学性质教学中,完全均匀的物质中不会发生光的散射作用,但是在气体和液体中,即使除去其中包含的所有杂质,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散光,这是由于物质分子的密度变化而引起的,因为密度的变化取决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所以这种散射也称之为分子散射。晴朗的天空呈现浅蓝色,这是因为光线受到大气散射的原因,而大气的散射作用一是由于空气密度涨落而引起的分子散射;二是由于大气中含有很多水滴、冰晶、悬浮的尘埃而引起的。根据光的散射定律我们知道,散射光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浅蓝色与蓝色的光比黄光与红光的散射程度更为厉害,所以散射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比较占优势,故晴朗的天空呈现出浅蓝色。而在遥远的大气层外,则不是这种情况,比如宇航员在外太空中所看到的情景是:炫目的太阳挂在漆黑的背景中。
  
  3 利用形式多样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是联系知识的纽带
  由于中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历,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事物及现象,因此,难以接受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利用实验教学,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物理实验能够直观、形象的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奠定了基础。高中物理中的大部分概念及理论知识都是通过实验而分析、总结出来的,例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节课,应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先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理想实验”:通过逐渐减小斜面的倾角,来展示小球的运动情况,通过多媒体画面的直观刺激,不但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2 物理实验生动新鲜,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切入点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魅力。中学生具有好奇心重的年龄特点,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时,应以启发性实验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机械波”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利用机械波演示仪将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组分析、讨论,最终归纳出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并弄清楚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振动的先后顺序,以及每个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源起振方向的关系。通过实践练习,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掌握机械波的形成及传播过程。
  
  4 养成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全面发展学生
  学习物理知识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学会思考、经常思考,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较长的思考周期,并通过反复体会物理定律的推导过程,才能掌握每一个物理公式的物理意义。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物理定律及公式,才能顺利应对灵活多变的物理题型。例如在教学“动量守恒定律”时,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在脑中构建两个物体相互碰撞的画面,并通过思考来推导该定律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动量守恒定律。
  总之,在高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是一个艰巨、漫长的过程。我们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尝试,大胆实践,为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刘文华,张天德.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09(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乔际平,邢红军.物理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国内煤层中普遍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通过燃煤产生的烟气、煤灰渣等介质进入空气、土壤和水环境中。公众健康危害评价结果证明燃煤排放的放射性污染物通过吸入途径对人体的总
有人说学校应该是学生幸福的家园。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利用文学作品中的情与景让学生体味幸福。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会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和情境创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
宽带接入是欧盟信息社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看作欧盟ICT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欧盟委员曾发表联合声明称,欧盟将利用一切政策手段消除“宽带鸿沟”,实现“让所有人都能够使用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英语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一门基础课,其教学应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以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英语交际能力为目标,强调基础性、实用性、针对性。塑造应用型人才。本文从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第二课堂等方面探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英语教学改革 岗位职业英语能力  中图分
摘要: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好语言的基础。而学好语文学科又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关键。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谓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自动化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兴趣自然而然地提高。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
进一步推动国际厂商加入TD产业链,持续关注TD现网及技术演进是现阶段TD技术论坛的主要任务。
在全业务运营环境下,客户数据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客户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成为提升运营商服务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个高效合理可行的3G增值业务资费模式可以促进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合作共赢,推动产业链持续健康的发展。
NTT docomo坚信,谁掌握技术,谁就能控制移动通信的未来,就能站在移动通信产业价值链利润最丰厚的位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学生中的比例已占绝对优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更加备受社会及医疗保健机构的关注。晕倒是大学生常见的病患之一,引起学生心理恐慌,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