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这个职业适合你杨洋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游客的贴心人


  现在的旅游团以老年人居多,有的团甚至2/3的客人是60岁以上的老人且没有家人陪伴,导游首先要做的是防走失、防生病、防孤独。杨洋带的团多是散客拼团,基本上没有帽子,没有标识,他在接站时会给每位游客发放自备的胸卡。老人家的视力不好,他特地把他的名字和电话印成大字。对于独身老人,还要把名字和电话写在他们的帽子上,上双保险。有的老人活泼好动,偶尔就会走丢,他会在笑呵呵的批评之后,拉着老人的手,既亲近又防丢。
  很多老人没有旅游经验,自以为身体好,忽略了南北方的水土差异和旅途的劳累。为了防止老人生病,他总结出一些价廉物美的小药名单,建议游客适当购买。老人最常见的是晕车,而且是一个人晕带着一群人晕。2010年杨洋作为赴台领队,带领国内的一个老年团队游览美丽的宝岛台湾,由于台湾岛内每天车程都很长,最多要坐上六七个小时的车,而且大多都是山路,团内的老年人多多少少都出现了晕车的情况,他对团队中的每一个客人都倾注了关心。在车子行驶到苏花公路上,有一位女游客突然因为晕车呕吐不止,座椅上、走廊上到处都是倾吐物,他全然不顾自己的生理反映,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赶快清理,不能让其他游客受到影响。”由于车上条件有限,一时找不到扫帚清扫,他一边用手清理地上的倾吐物,一边安慰晕车的客人。就这样,他坚持把车厢清理干净。游客满含热泪地说:“小杨,你比亲人还要亲啊!”他淡淡一笑:“这是我应该做的,导游本来就是游客的亲人嘛!”

触目惊心的9个字


  在2003年,非典引起的恐慌席卷了北京城的每个角落。由于非典原因,大部分团队都取消了行程,但是有一个团还是如约来到了北京,这个重担就交到了杨洋手上。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在行程的第二天晚上回到酒店大家早已准备休息的时候,杨洋的手机就接到了一条短信,是团里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妇发来的,虽然短信的字数不多,但内容触目惊心,上面只有9个字:“杨导,我发烧了!怎么办?”不容多想,杨洋陪同二位老人家来到了北京市协和医院急诊就医,跑前跑后,细心照顾老人直到天亮。事后老人眼角红润地问他:“小杨,你不怕我是非典传染给你吗?”他当时只简单说了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

有特色的北京导游


  作为一名北京导游,只对客人热情照顾是不够的。北京是一座拥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文化古都,想在北京做一名优秀的地接导游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为此,他收集和翻阅了的大量的史书资料,把关于北京的典故一字一句、一条一款地摘录整理,编写入自己的导游词中。
  杨洋自创的讲解方式,以古鉴今,生动,轻松,亦庄亦谐,收放自如,不仅“有听头儿”,更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他多才多艺,最大的爱好就是模仿评书和相声演员,好多传统的相声段子都能倒背如流。每次带团,无论是在行程的车上,还是小憩的饭店,他总是给游客们唱上几首歌,朗诵些自编的小诗,再讲上几段自创的“成语新说”,他的团队中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他经常给游客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每次出团前他都仔细阅读团队计划,了解客人的情况,如果团队中小朋友多,他会给他们准备些小礼物。如果团队中老年人多,他会准备些应急物品,像指甲刀、热水瓶等以备不时之需。如果碰到团里有客人过生日,他会在那天送上一个大蛋糕,给他开一个别开生面的旅行生日party,在点点闪烁的烛光里映出的是一颗导游员真诚热情的心!
  他的付出并没有白费,在每年旅行社评选的优秀导游员当中杨洋都榜上有名。他在成绩面前没有丝毫的满足,相反还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杨洋说:“要把北京博大精深的文化融会贯通,让国内外的游客真正了解北京,认识北京。”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孕妇孕早期实施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medi-calnutritiontherapy,MNT)对其孕期血糖、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角色需求认知现状,并探讨自我效能在角色需求认知与自我管理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16年5-6月在北京蓟门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21
目的 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CEX)模拟教学联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DPOS)评估演练在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目的 探讨中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磺脲类受体1(SUR1)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宁波市第六医院2015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91例aSAH患者为观察对